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LED灯,此种LED灯的内部安装有两根灯丝,两根灯丝连接形成的形状在泡壳内显得较为密集,且灯丝固定的稳定性也较好。它包括泡壳、灯头、灯丝,灯头与泡壳密封连接,灯头上设有芯柱,芯柱上固定有两根LED灯丝,分别为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与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交叉且第一灯丝的右端与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第一灯丝的右端和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所形成的公共端与芯柱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根灯丝撑开的支撑结构,第一灯丝的左端和第二灯丝的右端分别与设于芯柱下部的电引出线连接;芯柱设有用于支撑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V形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
本技术属于LED照明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LED灯。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带有U形灯丝的LED灯泡(申请号为:201520996004.X),包括泡壳(1),在所述泡壳(1)上端安装有灯头(7);所述泡壳(1)内部设有芯柱(4),在所述芯柱(4)上焊接有发光条(5),所述芯柱(4)上部设有排气管(2),在所述排气管(2)上部设有熔封,两根电引出线(3)设在所述芯柱(4)两侧,所述电引出线(3)的一端与所述发光条(5)焊接,另一端与所述灯头(7)内部的驱动器(6)连接;所述发光条(5)包括基板(11),在所述基板上安装有多个LED芯片(12)。此种结构的灯泡虽然能够满足一般生活使用,但是,该方案中还存在这样的缺陷:1、灯泡内的发光条(灯丝的一种)为一根,呈倒U形设置,这种形状在泡壳内显得较为稀疏,由于受灯丝本身的技术限制,一根灯丝无法再做出复杂的形状来改变这种稀疏的现状,所以有必要进行研究。2、灯丝的固定结构主要依赖灯丝本身,因此固定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光照效果较好的LED灯,此种LED灯的内部安装有两根灯丝,两根灯丝连接形成的形状在泡壳内显得较为密集,且灯丝固定的稳定性也较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灯,它包括泡壳、灯头、灯丝,所述灯头与泡壳密封连接,灯头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芯柱,芯柱上固定有两根LED灯丝,分别为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形状均为倒置的U形,所述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与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交叉且第一灯丝的右端与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交叉点位于芯柱的上方,所述第一灯丝的右端和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所形成的公共端与芯柱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根灯丝撑开的支撑结构,第一灯丝的左端和第二灯丝的右端分别与设于芯柱下部的电引出线连接;所述芯柱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V形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灯泡内设置了两根LED灯丝,其中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交叉分布,第一灯丝的右端和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连接所形成的公共端与芯柱的中部固定,并且在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之间设置有一支撑结构,通过该支撑结构将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撑开,使得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不会重叠或过分相邻这样,自左向右,相当于有四根发光部分覆盖这一区域,且灯丝顶部还是弧形过渡,从而使两根灯丝连接形成的形状在泡壳内显得较为密集,不会像现有技术一个倒U形只有两根发光部分那么稀疏;同时,在第一灯丝左端和第二灯丝右端与芯柱下部的电引出线连接的基础上,在芯柱的顶部设置了用于固定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V形支架,通过该V形支架对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进一步进行固定,使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固定结构稳定性更好,使得本技术采用两根灯丝的方案可行,因此本技术中的两根灯丝在灯泡内部分布均匀合理,显得较为密集,且固定的稳定性较好,灯泡能够具有良好的光照效果。作为改进,第一灯丝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电极引出片,所述第二灯丝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电极引出片,所述第一灯丝右端的第一电极引出片与第二灯丝左端的第二电极引出片之间通过焊料搭接固定,第一灯丝左端的第一电极引出片和第二灯丝右端的第二电极引出片分别与电引出线焊接,第一灯丝右端的第一电极引出片与第二灯丝左端的第二电极引出片之间搭接形成所述的支撑结构,这样,将第一灯丝右端的电极引出片和第二灯丝左端的电极引出片采用焊接的方式搭接在一起后,通过第一电极引出片和第二电极引出片本身所具有的强度将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向外侧撑开,使灯丝在泡壳内分布的更均匀。作为改进,电引出线包括位于芯柱内部的部分和伸出于芯柱外的部分,所述伸出于芯柱外的部分与芯柱的轴线之间呈一定的夹角,夹角的取值范围为闭区间[30°,70°],这样,可以将第一灯丝的左端和第二灯丝的右端向外撑开,更便于对灯丝形状的调整,从而合理分布。作为改进,V形支架由两根金属丝构成,金属丝的下端均与芯柱顶部连接,金属丝的顶端均设有支撑用钩部,这样,通过钩部分别将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弧形部分进行固定,使灯丝固定的稳定性更好。作为改进,两金属丝之间设有加强连杆,这样,通过加强连杆将两金属丝连接后,使两金属丝之间相对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固定后的稳定性。作为改进,泡壳由锥形部分和半球形部分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弧形部分均位于半球形部分内,这样,更适用于这类泡壳,通过此种泡壳能够充分发挥其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LED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V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灯头,2、芯柱,3、金属丝,4、钩部,5、加强连杆,6、电引出线,7、弧形部分,8、第一灯丝,9、第二灯丝,10、泡壳,11、焊料,12、第一电极引出片,13、第二电极引出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LED灯,它包括泡壳10、灯头1、灯丝,所述灯头1与泡壳10密封连接,灯头1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芯柱2,芯柱2上固定有两根LED灯丝,分别为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的形状均为倒置的U形,所述第一灯丝8的右边部分与第二灯丝9的左边部分交叉且第一灯丝8的右端与第二灯丝9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的交叉点位于芯柱2的上方,所述第一灯丝8的右端和第二灯丝9的左端连接所形成的公共端与芯柱2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灯丝8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9的左边部分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根灯丝撑开的支撑结构,第一灯丝8的左端和第二灯丝9的右端分别与设于芯柱2下部的电引出线6连接;所述芯柱2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的V形支架。本技术在灯泡内设置了两根LED灯丝,其中第一灯丝8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9的左边部分交叉分布,第一灯丝8的右端和第二灯丝9的左端连接,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连接所形成的公共端与芯柱2的中部固定,并且在第一灯丝8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9的左边部分之间设置有一支撑结构,通过该支撑结构将第一灯丝8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9的左边部分撑开,使得第一灯丝8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9的左边部分不会重叠或过分相邻这样,自左向右,相当于有四根发光部分覆盖这一区域,且两灯丝顶部还是弧形过渡,从而使两根灯丝连接形成的形状在泡壳10内显得较为密集,不会像现有技术一个倒U形只有两根发光部分那么稀疏;同时,在第一灯丝8左端和第二灯丝9右端与芯柱2下部的电引出线6连接的基础上,在芯柱2的顶部设置了用于固定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的V形支架,通过该V形支架对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进一步进行固定,使第一灯丝8和第二灯丝9的固定结构稳定性更好,使得本技术采用两根灯丝的方案可行,因此本技术中的两根灯丝在灯泡内部分布均匀合理,显得较为密集,且固定的稳定性较好,灯泡能够具有良好的光照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灯丝8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电极引出片12,所述第二灯丝9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电极引出片13,所述第一灯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灯,它包括泡壳、灯头、灯丝,所述灯头与泡壳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芯柱,芯柱上固定有两根LED灯丝,分别为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形状均为倒置的U形,所述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与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交叉且第一灯丝的右端与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交叉点位于芯柱的上方,所述第一灯丝的右端和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所形成的公共端与芯柱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根灯丝撑开的支撑结构,第一灯丝的左端和第二灯丝的右端分别与设于芯柱下部的电引出线连接;所述芯柱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V形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它包括泡壳、灯头、灯丝,所述灯头与泡壳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设置的芯柱,芯柱上固定有两根LED灯丝,分别为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形状均为倒置的U形,所述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与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交叉且第一灯丝的右端与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交叉点位于芯柱的上方,所述第一灯丝的右端和第二灯丝的左端连接所形成的公共端与芯柱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灯丝的右边部分和第二灯丝的左边部分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根灯丝撑开的支撑结构,第一灯丝的左端和第二灯丝的右端分别与设于芯柱下部的电引出线连接;所述芯柱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的V形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丝的两端均设有第一电极引出片,所述第二灯丝的两端均设有第二电极引出片,所述第一灯丝右端的第一电极引出片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智慧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