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01337 阅读:4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二异氰酸酯、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二胺/二醇扩链剂、金属盐交联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新型配体作为扩链剂制备材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容易规模化生产;所得的材料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具有非常优异的自修复性能;该材料的修复条件非常温和,具有感应外界作用力的功能,在力的作用下,材料的荧光性能会发生变化。

Self repairing and responding polyurethan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self repair and response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polymer materials; self repair and response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made of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of polyester polyol, diisocyanate and polyether polyol, two amine / glycol chain extender, metal salt crosslinking agent. The invention adopts a novel ligand as chain extender preparation materials, low cost,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easy to scale production; the excellent material properties,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is high, has the self repair performance is excellent; the material to repair a very mild, with induction outside force the func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force,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will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通常人工高分子材料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老化,内部以及表面会逐渐出现裂纹或银纹,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宏观裂缝,破坏材料整体结构,造成力学性能下降,使用寿命降低。而在自然界,生物能在受到局部损伤后进行自主诊断和修复并愈合。因此修复对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不可或缺。设计可修复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包括释放修复成分、本征态修复以及其他技术。释放修复组分是指将包覆单体的胶囊均匀分散在材料中,材料出现裂缝的同时破坏周边的胶囊,释放出修复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从而修复裂缝。本征态修复高分子材料是指将动态可逆化学键引入至高分子体系中,这样材料破坏后,在外界刺激下能够重新生成化学键,修复材料。微胶囊修复是指将包覆修复剂的微米胶囊均匀分散在材料中,材料出现裂缝,同时破坏周边的胶囊释放出修复剂,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修复裂缝。很早之前就有学者研究将微胶囊修复剂埋覆于聚酯体系中来实现修复,但是他们并未实现实际意义上的修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微胶囊修复是White教授等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摩尔份数:

【技术特征摘要】
1.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摩尔份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任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修复并力响应的聚氨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ε-己内酯中任一种;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2000、聚醚多元醇-3000、聚醚多元醇-4000、聚醚多元醇-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和生王振华王占华杨莉于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