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9204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涉及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新构型。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环式球铰构型的自动倾斜器(1),一个支撑平台组件(2)。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轴内布置自动倾斜器可以减少直升机的气动阻力。同时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充分利用了旋翼轴内部空间,可以使得旋翼结构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直升机部件设计,涉及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新构型。
技术介绍
:自动倾斜器是直升机旋翼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旋翼的总距及周期变距都要通过该机构来实现。在实际使用中,若因空间限制,就需将自动倾斜器的操纵路线布置在旋翼轴内。现有直升机自动倾斜器大多都采用轴外布置形式,而裸露在直升机外部的结构必然增大了直升机的气动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选用轴内布置自动倾斜器可以减少直升机的气动阻力。同时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充分利用了旋翼轴内部空间,可以使得旋翼结构空间得到有效的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包括一个环式球铰构型的自动倾斜器1,一个支撑平台组件2。自动倾斜器1包括动环组件3、不动环组件4、大球铰5、大轴承6、扭力臂组件7、防扭臂组件8以及变距拉杆组件9。支撑平台组件2包括滑筒支撑件10、滑筒固定件11、轴承外支撑12、轴承内支撑13、防转杆组件14、轴承15以及花键法兰盘16。防转杆组件14包括防转杆17、防转接头18、花键连接件19。动环组件3和不动环组件4之间通过大轴承6相连,大球铰5的外圈外圆周面与不动环组件4内圆周面紧固连接,大球铰5的内圈的外圆周面与外圈的内圆周面之间通过自润滑衬垫滑动配合,大球铰5的内圈的内圆周面与滑筒支撑件10的外圆周面通过自润滑衬垫滑动配合,四个变距拉杆组件9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动环组件3上的叉耳连接,四个变距拉杆组件9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桨毂支臂的变距摇臂叉耳连接,扭力臂组件7的三角臂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动环组件3上的叉耳连接,扭力臂组件7的托架通过螺栓与桨毂固结,防扭臂组件8的三角臂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不动环组件4上的叉耳连接,防扭臂组件8的方形臂铰接在滑筒支撑件10的叉耳上,不动环组件4的其余三个叉耳与舵机的带柄关节轴承相连。花键法兰盘16与机体或者主减速器(20)固定连接,防转杆组件14与花键法兰盘16通过花键滑动连接,防转杆组件14、轴承内支撑13、滑筒固定件11固定连接,滑筒支撑件10与滑筒固定件11通过定位销周向定位、通过螺母固结,轴承外支撑12和轴承内支撑13之间通过轴承15相连,轴承外支撑12与旋翼轴(21)固定连接。防转杆17与其两端的防转接头18、花键连接件19固定连接。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轴内布置自动倾斜器的特殊要求:1、通过支撑平台实现了舵机安装以及自动倾斜器工作界面的布置;2、将自动倾斜器安装于旋翼轴内,实现了轴内操纵,同时有效的降低的直升机的气动阻力;3、通过支撑平台的设计,将直升机的操纵载荷有效地传递至旋翼轴,传递路线为自动倾斜器、舵机、滑筒支撑件、滑筒固定件、轴承内支撑、轴承、轴承内支撑、旋翼轴。防转杆只承受周向载荷防止滑筒支撑件随旋翼轴旋转,而在轴向不受载荷,有效避免了因轴向受载而导致的失稳。附图说明:图1是轴内操纵自动倾斜器外观示意图;图2是轴内操纵自动倾斜器结构安装示意图;图3是自动倾斜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包括一个环式球铰构型的自动倾斜器1,一个支撑平台组件2。自动倾斜器1结构上主要由动环组件3、不动环组件4、大球铰5、大轴承6、扭力臂组件7、防扭臂组件8、变距拉杆组件9等构成。支撑平台组件2结构上主要由滑筒支撑件10、滑筒固定件11、轴承外支撑12、轴承内支撑13、防转杆组件14、轴承15、花键法兰盘16等构成。防转杆组件14结构上主要由防转杆16、防转接头17、花键连接件18、等构成。花键法兰盘16与机体主减速器(20)通过螺栓固结,防转杆组件14与花键法兰盘16通过花键滑动连接,防转杆组件14、轴承内支撑13、滑筒固定件11通过螺栓固结,滑筒支撑件10与滑筒固定件11通过定位销周向定位、通过螺母固结。轴承外支撑12和轴承内支撑13之间通过轴承15相连,轴承外支撑12与旋翼轴(21)通过螺栓固结。通过这一系列的连接使得滑筒支撑件10与机体主减速器(20)形成周向固定关系。当旋翼轴(21)转动时,通过轴承15将轴承外支撑12、轴承内支撑13从结构上分离,隔离了旋转件与不旋转件的同时又为滑筒支撑件10提供了轴向固定支撑,即滑筒支撑件10与旋翼轴(21)形成轴向固定关系。同过上述结构连接形式实现了滑筒支撑件10为自动倾斜器1及舵机提供安装平台这一功能,同时实现了将支撑平台安装于旋翼轴内,缩小了结构尺寸。自动倾斜器1在结构上不再受限于旋翼轴外径的尺寸,为自动倾斜器1结构尺寸的缩小提供了可能。防转杆17与其两端的防转接头18、花键连接件19通过铆钉固结,连接较为简单,有效地减小了防转杆组件14的加工难度,保证了防转杆组件14同轴度要求。当操纵舵机对自动倾斜器不动环组件4三个叉耳输入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的直线运动位移时,不动环组件4在大轴承6的连接作用下带动动环组件3一起沿着滑筒支撑件10的轴向做总距直线运动和绕着大球铰5做纵横向倾斜运动。扭力臂组件7的托架通过螺栓与桨毂固结,桨毂的旋转带动扭力臂组件7,扭力臂组件7的三角臂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动环组件3上的叉耳连接,扭力臂组件7带动动环组件3与桨毂同步旋转。防扭臂组件8的三角臂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不动环组件4上的叉耳连接,防扭臂组件8的方形臂铰接在滑筒支撑件10的叉耳上,防止不动环组件4被动环组件3带转。动环组件3将舵机直线运动的操纵输入通过四根变距拉杆组件9直接传递给旋翼桨毂支臂的变距摇臂上,实现了对旋翼桨叶的变距功能。通过这一设计使得自动倾斜器1结构有效地紧凑及缩小的同时又实现了自动倾斜器应有的一切功能,在结构上减少了重量,实现了轴内操纵、减小了气动阻力。当直升机旋翼旋转时,变距拉杆组件9会受到桨毂的变距摇臂图上未显示传递的操纵载荷,载荷通过变距拉杆组件9传递至动环组件3,通过大轴承6传递至不动环组件4,通过舵机图上未显示传递至滑筒支撑件10,通过滑筒固定件11传递至轴承内支撑13,同时将载荷分解为沿支撑平台组件2的轴向载荷和周向载荷,轴向载荷通过轴承15传递至轴承外支撑12,最终传递至旋翼轴21,而较小的周向载荷通过防转杆组件14传递至机体主减速器20。通过这一系列的载荷传递,有效地将操纵载荷进行分解并传递至旋翼轴21或机体主减速器20,且防转杆组件14在载荷传递过程中只承受了周向载荷,有效地避免了因轴向受载而导致失稳情况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环式球铰构型的自动倾斜器(1),一个支撑平台组件(2);自动倾斜器(1)包括动环组件(3)、不动环组件(4)、大球铰(5)、大轴承(6)、扭力臂组件(7)、防扭臂组件(8)以及变距拉杆组件(9);支撑平台组件(2)包括滑筒支撑件(10)、滑筒固定件(11)、轴承外支撑(12)、轴承内支撑(13)、防转杆组件(14)、轴承(15)以及花键法兰盘(16);防转杆组件(14)包括防转杆(17)、防转接头(18)、花键连接件(19);动环组件(3)和不动环组件(4)之间通过大轴承(6)相连,大球铰(5)的外圈外圆周面与不动环组件(4)内圆周面紧固连接,大球铰(5)的内圈的外圆周面与外圈的内圆周面之间通过自润滑衬垫滑动配合,大球铰(5)的内圈的内圆周面与滑筒支撑件(10)的外圆周面通过自润滑衬垫滑动配合,四个变距拉杆组件(9)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动环组件(3)上的叉耳连接,四个变距拉杆组件(9)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桨毂支臂的变距摇臂叉耳连接,扭力臂组件(7)的三角臂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动环组件(3)上的叉耳连接,扭力臂组件(7)的托架通过螺栓与桨毂固结,防扭臂组件(8)的三角臂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不动环组件(4)上的叉耳连接,防扭臂组件(8)的方形臂铰接在滑筒支撑件(10)的叉耳上,不动环组件(4)的其余三个叉耳与舵机的带柄关节轴承相连;花键法兰盘(16)与机体或者主减速器(20)固定连接,防转杆组件(14)与花键法兰盘(16)通过花键滑动连接,防转杆组件(14)、轴承内支撑(13)、滑筒固定件(11)固定连接,滑筒支撑件(10)与滑筒固定件(11)通过定位销周向定位、通过螺母固结,轴承外支撑(12)和轴承内支撑(13)之间通过轴承(15)相连,轴承外支撑(12)与旋翼轴(21)固定连接;防转杆(17)与其两端的防转接头(18)、花键连接件(19)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内操纵的自动倾斜器,其特征是,包括一个环式球铰构型的自动倾斜器(1),一个支撑平台组件(2);自动倾斜器(1)包括动环组件(3)、不动环组件(4)、大球铰(5)、大轴承(6)、扭力臂组件(7)、防扭臂组件(8)以及变距拉杆组件(9);支撑平台组件(2)包括滑筒支撑件(10)、滑筒固定件(11)、轴承外支撑(12)、轴承内支撑(13)、防转杆组件(14)、轴承(15)以及花键法兰盘(16);防转杆组件(14)包括防转杆(17)、防转接头(18)、花键连接件(19);动环组件(3)和不动环组件(4)之间通过大轴承(6)相连,大球铰(5)的外圈外圆周面与不动环组件(4)内圆周面紧固连接,大球铰(5)的内圈的外圆周面与外圈的内圆周面之间通过自润滑衬垫滑动配合,大球铰(5)的内圈的内圆周面与滑筒支撑件(10)的外圆周面通过自润滑衬垫滑动配合,四个变距拉杆组件(9)通过带柄关节轴承与动环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裕辉彭利乐李满福吴明忠郑俊伟李磊刘伟友李永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