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铭源专利>正文

一种纵臂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8476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2:08
一种纵臂成型模具,它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上模座上并列设置有左凸模和右凸模,上模座的两角设置有导套;下模机构包含底板、顶料板、下模座、顶料杆、左顶料块、右顶料块、左凹模、右凹模、导柱;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顶料板,顶料板上并列设置有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上分别设置有顶料杆,顶料杆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下模座上并列设置有左凹模和右凹模;所述的下模座上设置有导柱;所述的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通过导套与导柱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纵臂成型模具,避免了下料偏差、手工成型不到位、焊接后工件变形过大的问题,成型精度高,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臂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纵臂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型,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叶之母”。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由于模具自身的特点,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保持这些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而现阶段我国模具的生产加工,甚至是一些大型企业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材料的不合理应用,生产周期过长,产品淘汰率太高,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太频繁等等。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类似问题,提高产品回收率,减少开发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有利于产品的开发及创新。汽车纵臂托架的特点是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传统的加工方式是下料三块板,成型后进行焊接,由于下料时有偏差,手工成型不到位,焊接后工件变形过大,质量达不到图纸要求,生产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纵臂成型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所述的上模机构包含上模座、左凸模、右凸模、导套;所述的上模座上并列设置有左凸模和右凸模,上模座的两角设置有导套;所述的下模机构包含底板、顶料板、下模座、顶料杆、左顶料块、右顶料块、左凹模、右凹模、导柱;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顶料板,顶料板上并列设置有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上分别设置有顶料杆,顶料杆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下模座上并列设置有左凹模和右凹模;所述的下模座上设置有导柱;所述的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通过导套与导柱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的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的外端设置有定位板。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凸模和右凸模分别通过螺钉与上模座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凹模和右凹模的外侧设置有凹模固定圈。本专利技术操作时,首先把工件安装在左凹模和右凹模上方的定位销中,定位销起导向、定位作用,凸凹模合模后,导柱、导套配合定好模具位置,产品成型后靠机床的顶料装置顶起下模座下方的顶料板,带动顶料杆和顶料块将产品顶出,从而完成产品成型出料。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纵臂成型模具,避免了下料偏差、手工成型不到位、焊接后工件变形过大的问题,成型精度高,生产效率高,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下模机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上模机构1、下模机构2、上模座3、左凸模4、右凸模5、导套6、底板7、顶料板8、下模座9、顶料杆10、左顶料块11、右顶料块12、左凹模13、右凹模14、导柱15、定位板16、凹模固定圈1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模机构1和下模机构2;所述的上模机构1包含上模座3、左凸模4、右凸模5、导套6;所述的上模座3上并列设置有左凸模4和右凸模5,上模座3的两角设置有导套6;所述的下模机构2包含底板7、顶料板8、下模座9、顶料杆10、左顶料块11、右顶料块12、左凹模13、右凹模14、导柱15;所述的底板7上设置有顶料板8,顶料板8上并列设置有左顶料块11和右顶料块12,左顶料块11和右顶料块12上分别设置有顶料杆10,顶料杆10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9,下模座9上并列设置有左凹模13和右凹模14;所述的下模座9上设置有导柱15;所述的上模机构1和下模机构2通过导套6与导柱15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的左顶料块11和右顶料块12的外端设置有定位板16。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凸模4和右凸模5分别通过螺钉与上模座3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凹模13和右凹模14的外侧设置有凹模固定圈17。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首先把工件安装在左凹模13和右凹模14上方的定位销中,定位销起导向、定位作用,凸凹模合模后,导柱、导套配合定好模具位置,产品成型后靠机床的顶料装置顶起下模座下方的顶料板,带动顶料杆和顶料块将产品顶出,从而完成产品成型出料。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纵臂成型模具,避免了下料偏差、手工成型不到位、焊接后工件变形过大的问题,成型精度高,生产效率高,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纵臂成型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臂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所述的上模机构包含上模座、左凸模、右凸模、导套;所述的上模座上并列设置有左凸模和右凸模,上模座的两角设置有导套;所述的下模机构包含底板、顶料板、下模座、顶料杆、左顶料块、右顶料块、左凹模、右凹模、导柱;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顶料板,顶料板上并列设置有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上分别设置有顶料杆,顶料杆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下模座上并列设置有左凹模和右凹模;所述的下模座上设置有导柱;所述的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通过导套与导柱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臂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所述的上模机构包含上模座、左凸模、右凸模、导套;所述的上模座上并列设置有左凸模和右凸模,上模座的两角设置有导套;所述的下模机构包含底板、顶料板、下模座、顶料杆、左顶料块、右顶料块、左凹模、右凹模、导柱;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顶料板,顶料板上并列设置有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左顶料块和右顶料块上分别设置有顶料杆,顶料杆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下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铭源
申请(专利权)人:林铭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