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及其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46415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9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及其处理方法,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具有相连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二板体,第二板体具有第三边沿、第四边沿和第五边沿,第三边沿与第二边沿平行且相连,第四边沿与第三边沿相对,第五边沿设在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之间且分别与第三边沿和第四边沿的端部相连,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不在同一平面内延伸,第五边沿与第一边沿相连且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第五边沿与第四边沿之间设有第二倒角,第五边沿形成圆滑过渡的曲线。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第一倒角到第二倒角渐变变化,第一边沿、第五边沿和第四边沿实现圆滑过渡相连,可有效去除接痕,结构规整、外形美观。

3D arc transi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treatment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3D arc transition structure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3D arc transition cohesive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plate body, a first plate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dge and the second edge; the second plate body, a second plate with third edges, and fifth edges along the edge, the third edge and the second edge connected in parallel the four, along with third edge edge edge relative, fifth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side between the end and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side along the edge and the second plat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late body is not in the same plane extension, fifth edge and the first edge connec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fifth edge chamfer the second chamfer is arranged along the edges between fifth edges form a smooth transition curve. According to the 3D arc transition structur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first to second chamfer gradient changes, the first edge, the fifth edge and the fourth side along to realize smooth transition connected, can effectively remove 1ine, regular structure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加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3D玻璃盖板具有平板和两侧弯折的弧形板。在相关技术中,3D玻璃盖板的加工方法一般采用两种,一种为首先进行热弯处理,然后进行CNC外形加工;另一种为首先进行CNC外形加工(2D/2.5D),然后再进行热弯处理。以上两种方法处理得到3D玻璃盖板结构中,平板与弧形板的衔接端面处会有凸起或接痕,过渡不圆滑,产品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图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所述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非常顺滑,没有明显接痕。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的处理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相连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三边沿、第四边沿和第五边沿,所述第三边沿与所述第二边沿平行且相连,所述第四边沿与所述第三边沿相对设置,所述第五边沿设在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不在同一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一边沿相连且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四边沿之间形成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第一倒角到第二倒角为一个渐变的变化过程,第一边沿、第五边沿和第四边沿可以实现圆滑过渡相连,不会出现折痕或者凸起等结构,可以有效的去除接痕,结构规整、外形美观。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倒角为60度-80度,所述第二倒角为35度-45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倒角为70度,所述第二倒角为4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角度线性渐变线或角度非线性渐变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形成为平面形板,所述第二板体形成为弧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圆滑过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板体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左右两侧或上下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的3D图档,并将所述3D图档展开为2D外形轮廓;S2、根据所述3D图档的倒角尺寸作出2D加工的3D倒角轮廓线;S3、通过CNC外形加工制得平板,对所述平板进行底倒边加工处理得到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然后进行3D倒边加工处理得到第五边沿;S4、对S3中处理的平板进行热弯处理得到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具有热压弯线,所述第一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热压弯线垂直,所述第二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热压弯线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倒角为60度-80度,所述第二倒角为35度-45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角度线性渐变线或角度非线性渐变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板为玻璃板,在所述步骤S3中,热弯温度为220℃-24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100;第一板体10;第一边沿11;第二边沿12;第二板体20;第三边沿21;第四边沿22;第五边沿23;第一倒角101;第二倒角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100。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100包括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第一板体10具有相连的第一边沿11和第二边沿12。第二板体20具有第三边沿21、第四边沿22和第五边沿23。第三边沿21与第二边沿12平行且相连,第四边沿22与第三边沿21相对设置。第五边沿23设在第三边沿21和第四边沿22之间,并且第五边沿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边沿21和第四边沿22的端部相连。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不在同一平面内延伸。第五边沿23与第一边沿11相连且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101。第五边沿23与第四边沿22之间形成有第二倒角102。第五边沿23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线。换言之,第二板体20连接在第一板体10的一侧边沿且相对于第一板体10发生弯折,或者说第二板体20即是由第一板体10的一部分弯折形成的。其中,第二边沿12与第三边沿21重合为一个。例如,第二板体20由第一板体10的一部分热压弯折形成时,其中的热压弯线即可以视为第二边沿12,也可以视为第三边沿21。第一边沿11与第五边沿23衔接,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的衔接外端面处设有第一倒角101,即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的弯折外端面处设有第一倒角101,即第一倒角101位于第一板体10的第一边沿11与第二板体20的第五边沿23之间。具体而言,该第一倒角101位于第一边沿11与第五边沿23的一端之间。第二板体20的第四边沿22与第五边沿23之间设有第二倒角102,具体而言,第二倒角102位于第四边沿22与第五边沿23的另一端之间。第五边沿23位于第一倒角101与第二倒角102之间。其中,第五边沿23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线。也就是说,第二板体20的与衔接外端面处相连的端面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面,第一倒角101设在该曲面的一端,第二倒角102设在该曲面的另一端。通过该曲面的过渡实现了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的弯折区域的外边沿或外端面从第一倒角101到第二倒角102的转变。该第一倒角101、第二倒角102与曲面的配合使得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的衔接外端面区域可以形成为平滑形结构。即相连呈弯折状的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的连接处的外端面以及该外端面的两边均较为平滑,可以形成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由此,第一板体10弯折形成第二板体20时,第二板体20与第二板体20的弯折外端面处以及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的外边沿较为平滑,不会出现折痕或凸起等结构,结构规整、外观感好。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100,通过设置第一倒角101、第二倒角102和位于两个倒角之间的具有圆滑过渡的第五边沿23,使得第一倒角101到第二倒角102形成为一个渐变的变化过程,第一边沿11、第五边沿23和第四边沿22可以实现圆滑过渡衔接,不会出现折痕或者凸起等结构,可以有效的去除接痕,结构规整、外形美观。如图2所示,第一倒角101所在平面与第二边沿12的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相连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三边沿、第四边沿和第五边沿,所述第三边沿与所述第二边沿平行且相连,所述第四边沿与所述第三边沿相对设置,所述第五边沿设在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不在同一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一边沿相连且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四边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相连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第三边沿、第四边沿和第五边沿,所述第三边沿与所述第二边沿平行且相连,所述第四边沿与所述第三边沿相对设置,所述第五边沿设在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三边沿和所述第四边沿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不在同一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一边沿相连且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五边沿与所述第四边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圆滑过渡的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倒角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边沿的延伸方向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为60度-80度,所述第二倒角为35度-45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为70度,所述第二倒角为4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边沿形成为角度线性渐变线或角度非线性渐变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圆弧过渡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形成为平面形板,所述第二板体形成为弧形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军唐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