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其应用以及小鼠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394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快速增殖的细胞的膜表面,特别是胃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该受体由糖蛋白组成,糖蛋白的至少一个决定簇相应于CFR-1蛋白的一个决定簇;并且人抗体103/51和/或鼠类抗体58/47-69(IgM)特异性结合在该糖蛋白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快速增殖的细胞表面,特别是胃癌细胞表面发现的受体,其应用,以及特异性结合在其上的小鼠抗体的结构。采用从杂交瘤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临床和科学试验已广为人知。将由B细胞杂种细胞产生的人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肿瘤、病毒和微生物感染、抗体生成减少的B细胞免疫缺乏症和其它免疫系统机能障碍大有前途。胃癌是全世界最频繁发生的癌症类型之一。根据Lauren的文章“The two histologically main types of gastric carcinoma,”Acta Path.Microbiol.Scand.64331-49,胃癌细胞在组织学上分为弥散型腺癌细胞和肠腺癌细胞。肠胃癌常伴有慢性B型胃炎,特别是伴有肠化生,其被认为是发育不良病变和胃癌的前兆。这两种类型的区别也表现为患有弥散型癌症的病人通常为A型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遗传因素对发癌率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肠型癌症的发生的影响也可能很显著。在西方,胃腺癌的发病人数已在不断减少,但在东方发病人数却在日益增多。胃癌的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Correa,1992,CancerRes.526735-6740)。尽管对其分子作用机制所知甚少,但已经过明确证实如高盐摄入量、酒精、亚硝胺、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因素与引发胃癌有关。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发育不良以及胃癌的发展有很大联系,这种细菌已被WHO归类为第1类致癌物质。幽门螺杆菌在粘膜环境下直接导致严重的癌症前期细胞病变,还是造成自身抗体增加的原因,在胃炎和胃癌患者体内经常可观测到这种自身抗体增加(Negrini等,1996,Gastroenterol.111655-665)。这些抗体可导致胃损伤和胃上皮细胞凋亡(Steiniger等,1998,Virchows Arch.43313-18)。抗原的部分性质至今仍是未知的。在胃粘膜或胃癌瘤中经常可发现抗胃H+/K(+)-ATP酶抗体(Claeys等,1998,Gastroenterology 115340-347),白介素-8(Crabtree等,1993,Scand.J.Immunol.3765-70;Ma等,1994Scand.J.Gastroenterol.29961-965)以及路易斯血型抗原(Appelmelk等,1997,Trends.Microbiol.570-73)。直到现在,治疗方法还仅限于胃切除术和淋巴结切除术;不过,由于预后能力还很差,就需要有新的伴随疗法。免疫研究表明,即使在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抗击恶性细胞的情况下,仍可测量到细胞和体液的活性,但其活性不足以破坏肿瘤细胞。目前有效的方法是分离出由患者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以适当的方法复制该抗体,并用于治疗。这样,例如从患有肺癌、食道癌、和结肠癌的病人中产生的抗体被分离出来,并可从这些抗体衍生出人的单克隆抗体,它们可以,例如,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分化和生长。细胞凋亡是渐进的细胞死亡,是细胞的自毁,通过DNA破碎,细胞萎缩和内质网扩张,随之是细胞破碎和形成膜结合囊泡或凋亡体而完成。凋亡,细胞死亡的生理形式,保证了快速干净地清除不需要的细胞,而不会引发炎症过程或组织创伤,如在坏死的情况下发生的。在病理条件下,细胞凋亡还可用于除去恶性细胞,如癌症前体细胞。它可通过各种不同的刺激引发,如通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或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糖皮质激素类以及抗体。凋亡是真核细胞死亡的最经常原因,且在胚胎形成、变态和组织萎缩时发生。细胞表面的凋亡受体,如NGF/TNF族受体,主要在淋巴细胞上表达,但也可在各种其它细胞类型中找到,因此它们不适于治疗癌症。特别是,这些受体的配体和抗体在体内试验中可导致肝损伤。因此,具有凋亡功能的特定肿瘤受体尤其重要。在最近的出版物中,我们描述了人抗体103/51,该抗体是从患有弥散型腺癌的胃癌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其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细胞进行交叉反应(Vollmers等,1994,Cancer 741525-1532)。在所有的测试中,都用到了已知的胃腺癌细胞系23132,该细胞系保存在DSMZ-德国微生物保藏及细胞培养股份有限公司(DSMZ-GermanCollection of Microorganisms and Cell Cultures GmbH),Mascheroder Weg 1b,38124 Braunschweig,保藏号为ACC201。在低剂量时,该抗体通过结合在一个130kD的膜受体上对胃癌细胞在体外有有丝分裂作用(Hensel等,1999,Int.J.Cancer 81229-235)。对该抗体基因区域的测序识别出抗体103/51是自体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该抗体与胃癌细胞和腺胃细胞反应剧烈。单克隆抗体103/51的细胞受体是此前未知的。在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识别出这种细胞受体。不过,这个识别过程很困难。一方面,在蛋白质印迹分析中单克隆抗体103/51仅在非常特别的严格条件下才与其受体反应。另一方面,可发现通过人工变性作用其与一系列其它蛋白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序列分析表明该受体相应于CFR-1蛋白,但又不与该蛋白相同。此外,本申请要求保护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应于已知的CFR-1的决定簇(配体)的糖蛋白类化合物。特别是,在本申请中定义为一致性的同源性在一级氨基酸序列中要求至少为80%。因此,该受体与CFR-1是同种型。另外,要求特异性结合在人抗体103/51和/或鼠类抗体58/47-69上。如果在糖蛋白上的特异性结合位点是碳水化合物残基,即糖残基,则其尤其令人感兴趣。在一个特别的实施方案中,CFR-1蛋白具有附件S细胞系23132的氨基酸序列作为决定簇。抗体103/51的细胞受体是CFR-1蛋白的同种型,其对肿瘤细胞,特别是胃癌细胞有特异性,而不会出现在正常组织中。该同种型的特异性受体的性质是基于经N-连结连接在蛋白质骨架上的特殊糖结构。肿瘤特异性受体可用于识别特异性结合的配偶体的筛选方法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结合受体的特异性结合配偶体是选择性地结合在CFR-1的肿瘤特异性糖结构上的化合物,且优选具有诱导凋亡的能力。这些特异性结合配偶体可用于生产治疗肿瘤的治疗药物以及生产诊断试剂。所述蛋白化合物通过纯化、测序和转染确定为CFR-1的同种型。对抗原103/51的特异性通过从具有识别反应和功能的纯化分子生产鼠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对两个CFR-1阴性细胞系的MTT测试而确定。通过人和鼠的抗体而确定的CFR-1分子的同种型定位于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且具有不同于以前所述CFR-1的表达方式(Burrus等,1992,Mol.Cell.Biol.125600-5609)。CFR-1,从鸡成纤维细胞分离出来的高亲和力FGF-结合蛋白(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urrus等,1992,Mol.Cell.Biol.125600-5609),结合在许多FGFs上且据称在调节细胞增殖方面起作用。在中国仓鼠卵细胞(CHO)中,在高尔基体中发现CFR-1(Burrus等,1992,Mol.Cell.Biol.125600-5609),不过它也可以变异的形式被分泌出来(Zuber等,1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快速增殖的细胞膜表面,特别是胃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该受体由糖蛋白组成,其特征在于糖蛋白的至少一个决定簇相应于CFR-1蛋白的一个决定簇;并且人抗体103/51和/或鼠类抗体58/47-69(IgM)特异性结合在该糖蛋白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康拉德穆勒赫梅宁克海因茨沃尔默斯弗兰克亨瑟尔
申请(专利权)人:汉斯康拉德穆勒赫梅宁克海因茨沃尔默斯弗兰克亨瑟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