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8777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在曲轴的轴向一端套装有轴承座和飞轮,在飞轮的轴向端面具有朝向轴承座开口的内凹腔,在内凹腔内容纳有调隙板,第一止推片设置在轴承座上。在曲轴工作时,流经曲轴和轴承座之间的润滑油朝径向外侧经过调隙板两侧,经过调隙板的第一挡板的分流,大部分润滑油流进调隙板和内凹腔一侧,并在内凹腔内聚集,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的润滑油压力升高,对飞轮和曲轴施加远离轴承座的轴向作用力。而固定于轴承座的第二止推片阻止曲轴靠近轴承座,两者的共同作用将曲轴的轴向位置限定在某个小范围内,从而能避免曲轴窜动,导致发动机部件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间隙调节尺寸范围大,且为柔性调节,具有噪音小和振动低等优点。

Crankshaft axial clearanc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rankshaft axial clearance adjusting mechanism, a bearing seat and a flywheel in suit the axial end of the crankshaft, at the axial end of flywheel has a concave cavity bearing opening, inner cavity contains a gap adjusting plate, the first thrus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seat. In the crankshaft when working through the lubricating oil between the crank shaft and the bearing seat toward the radial outside through the gap adjusting plate on both sides, after the first baffle plate gap adjusting the shunt, most of lubricating oil flowing into the gap adjusting plat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cavity, and the inner cavity gathered in rot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centrifugal force, pressure of lubricating oil accumulation the increase, applying axial force away from the bearing seat of the flywheel and crankshaft. Fixed to the bearing seat second thrust plate stop near the crankshaft bearing, both the axial position of the crankshaft is limited in a small range, which can avoid the crankshaft movement, causing the engine component failur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size range and flexible adjustment,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noise and low vib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具体来说,是一种利用液态润滑油控制曲轴轴向间隙的机构。
技术介绍
柴油发动机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客观条件会使曲轴沿轴向前后窜动,导致曲轴轴向存在一定间隙,其间隙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间隙过大,会导致曲轴来回窜动,主轴瓦磨损,以及油封漏油等现象;间隙过小则会使曲轴转动不灵活,并可能发热膨胀卡死。使用过程中,止推片也会逐渐磨损,使间隙变大,故必须确定合适的轴向间隙。目前对曲轴轴向间隙的调整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在装配主轴承时,同时对曲轴轴向间隙进行检修与调整,换取不同厚度公差的止推片进行调整。检查时,用塞尺在轴承曲臂处与止推片之间进行测量,一般将轴向间隙设置在0.08-0.15mm之间。如果不合要求,则更换或修整止推片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可利用液态润滑油在曲轴工作下的旋转离心力调整曲轴轴向间隙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一种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在曲轴的轴向一端套装有彼此相邻的轴承座和飞轮,其中,在所述飞轮的轴向端面形成有朝向所述轴承座开口的内凹腔,在所述内凹腔内容纳有调隙板,第一止推片设置于所述轴承座而位于所述轴承座和所述调隙板之间,在所述曲轴工作时,流经所述曲轴和所述轴承座之间的润滑油朝向径向外侧经过所述调隙板的轴向两侧,在所述调隙板和所述内凹腔之间的空间聚集,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的润滑油压力升高,从而对所述飞轮和与所述飞轮固定的所述曲轴施加远离所述轴承座的轴向作用力。优选地,在所述曲轴工作时,在流经所述曲轴和所述轴承座之间并朝向径向外侧经过所述调隙板的轴向两侧的润滑油中,流经所述轴承座和所述第一止推片之间的润滑油(该润滑油的量为零或极小值)和流经所述第一止推片和所述调隙板之间的润滑油的总和,小于流经所述调隙板和所述内凹腔之间的润滑油。优选地,所述调隙板与所述飞轮的内凹腔的配合使得,所述调隙板的内周缘与所述内凹腔的内周面之间的总间隙大于所述调隙板的外周缘与所述内凹腔的外周面之间的总间隙,从而使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流入到所述调隙板和所述内凹腔之间的润滑油能够在所述调隙板和所述内凹腔之间的空间聚集。优选地,所述调隙板的内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在径向上朝向所述调隙板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同时在轴向上朝向所述轴承座所在侧延伸,以将润滑油引导到所述调隙板和所述内凹腔之间。优选地,所述调隙板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在轴向上朝向所述轴承座所在侧延伸,所述第一止推片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优选地,在所述调隙板面向所述内凹腔的底壁的表面和/或所述内凹腔的底壁形成有肋和/或凸起,以维持所述调隙板在装配时与所述内凹腔的底壁保持一定的初始距离。优选地,在所述飞轮的内凹腔的径向外侧,在所述飞轮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油封。优选地,在所述曲轴的凸缘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止推片,所述第一止推片通过设置在其外周缘的多个定位凸台与所述轴承座的定位凹槽相嵌合,以实现所述第一止推片相对于所述轴承座的周向定位;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止推片通过设置在其外周缘的多个定位凸台与所述轴承座的定位凹槽相嵌合,以实现所述第二止推片相对于所述轴承座的周向定位;并且/或者所述调隙板通过设置在其外周缘的多个定位凸台与所述飞轮的内凹腔的外周面的定位凹槽相嵌合,以实现所述调隙板相对于所述飞轮的周向定位。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推片的与所述调隙板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延伸过所述第一止推片的整个径向宽度的多个轴向凹陷部,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止推片的与所述曲轴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延伸过所述第二止推片的整个径向宽度的多个轴向凹陷部。优选地,在所述轴承座和所述曲轴之间设置有曲轴衬套,所述曲轴衬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径向通孔,并且/或者在所述调隙板和所述内凹腔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本专利技术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中,液态润滑油在曲轴工作中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向外流动,流经调隙板与飞轮间隙时,在内凹腔内聚集,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的润滑油压力升高,从而对飞轮的轴向作用力使飞轮和与飞轮固定的曲轴向远离轴承座的方向移动,而固定于轴承座的第二止推片阻止与飞轮固定的曲轴靠近轴承座,两者的共同作用将曲轴的轴向位置限定在某个小范围内,从而能避免曲轴窜动。以此原理调整轴向间隙,可防止止推片因为磨损产生的间隙超出范围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柴油机工况下振动和噪音。该机构可广泛适用于机械类轴向间隙的调整。另外,在曲轴工作时,流经曲轴和轴承座之间的润滑油朝向径向外侧经过调隙板两侧,经过调隙板的第一挡板的分流,大部分润滑油流进调隙板和内凹腔一侧,并在凹腔内聚集,从而对飞轮和曲轴施加远离轴承座的轴向作用力。而固定于轴承座的第二止推片阻止曲轴靠近轴承座,两者的共同作用将曲轴的轴向位置限定在某个小范围内,避免因曲轴窜动而导致发动机部件破坏。在本专利技术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中,间隙调节尺寸范围大,并且为柔性调节,具有噪音小和振动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的局部截面图。图3A是图2的截面图的局部放大图。图3B是示出调隙板的第一和第二挡板的结构细节的局部截面放大图。图4A是示出图1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的部分部件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调隙板和飞轮的分解立体图。图4C是示出图4B的局部细节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图1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的部分部件的立体图。图6A是示出图1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中的调隙板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调隙板的另一立体图。图7是示出第二止推片和轴承座的配合关系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轴承座上的孔道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飞轮;2曲轴;3调隙板;4第一止推片;5轴承座;6第二止推片;7曲轴衬套;8油封;11内凹腔;111底壁;112定位凹槽;12轴向凸出部;21凸缘;31定位凸台;32第一挡板;33第二挡板;34凸起;41定位凸台;51内凹腔;52凸缘;53定位凹槽;54孔道;55泄油孔;56凸缘;61定位凸台;62轴向凹陷部;71径向通孔;72周向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中,在曲轴2的轴向一端套装有飞轮1和轴承座5,飞轮1和轴承座5彼此相邻且轴向相对。轴承座5和曲轴2之间设置曲轴衬套7。在曲轴2的轴向(图2和3A中的点划线的方向)上,轴承座5被设置在曲轴2的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凸缘21和飞轮1的一个轴向端面之间。第一止推片4和第二止推片6在轴承座5的轴向相反的两侧配合定位,飞轮1具有朝向轴承座5开口的内凹腔11,调隙板3与飞轮1的内凹腔11配合安装。第一止推片4位于轴承座5和调隙板3之间。第二止推片6位于曲轴2的凸缘21和轴承座5之间。在飞轮1的内凹腔11的径向外侧,飞轮1和轴承座5之间设置有油封8。更具体地,在飞轮1的内凹腔11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朝向轴承座5的轴向凸出部12。轴承座5具有与该轴向凸出部12对应且朝向飞轮1开口的内凹腔51。在轴向凸出部12和内凹腔51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油封8。第一止推片4与轴承座5相嵌合,更具体地,第一止推片4有一对中心对称的定位凸台41(参照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在曲轴(2)的轴向一端套装有彼此相邻的轴承座(5)和飞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飞轮(1)的轴向端面具有朝向所述轴承座(5)开口的内凹腔(11),在所述内凹腔(11)内容纳有调隙板(3),第一止推片(4)设置于所述轴承座(5)而位于所述轴承座(5)和所述调隙板(3)之间,在所述曲轴(2)工作时,流经所述曲轴(2)和所述轴承座(5)之间的润滑油朝向径向外侧经过所述调隙板(3)的轴向两侧,在所述调隙板(3)和所述内凹腔(11)之间的空间聚集,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的润滑油压力升高,从而对所述飞轮(1)和与所述飞轮(1)固定的所述曲轴(2)施加远离所述轴承座(5)的轴向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在曲轴(2)的轴向一端套装有彼此相邻的轴承座(5)和飞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飞轮(1)的轴向端面具有朝向所述轴承座(5)开口的内凹腔(11),在所述内凹腔(11)内容纳有调隙板(3),第一止推片(4)设置于所述轴承座(5)而位于所述轴承座(5)和所述调隙板(3)之间,在所述曲轴(2)工作时,流经所述曲轴(2)和所述轴承座(5)之间的润滑油朝向径向外侧经过所述调隙板(3)的轴向两侧,在所述调隙板(3)和所述内凹腔(11)之间的空间聚集,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的润滑油压力升高,从而对所述飞轮(1)和与所述飞轮(1)固定的所述曲轴(2)施加远离所述轴承座(5)的轴向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2)工作时,在流经所述曲轴(2)和所述轴承座(5)之间并朝向径向外侧经过所述调隙板(3)的轴向两侧的润滑油中,流经所述轴承座(5)和所述第一止推片(4)之间的润滑油和流经所述第一止推片(4)和所述调隙板(3)之间的润滑油的总和,小于流经所述调隙板(3)和所述内凹腔(11)之间的润滑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隙板(3)与所述飞轮(1)的内凹腔(11)的配合使得,所述调隙板(3)的内周缘与所述内凹腔(11)的内周面之间的总间隙大于所述调隙板(3)的外周缘与所述内凹腔(11)的外周面之间的总间隙,从而使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流入到所述调隙板(3)和所述内凹腔(11)之间的润滑油能够在所述调隙板(3)和所述内凹腔(11)之间的空间聚集。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隙板(3)的内周设置有第一挡板(32),所述第一挡板(32)在径向上朝向所述调隙板(3)的径向内侧延伸的同时在轴向上朝向所述轴承座(5)所在侧延伸,以将润滑油引导到所述调隙板(3)和所述内凹腔(1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轴向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隙板(3)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挡板(33),所述第二挡板(33)在轴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之峰周明管楠祥苏丹丹黄旭东周银海兰旭东周山青涂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