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3347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即能够保证连续组合梁桥中混凝土板与钢梁在竖桥向和横桥向的可靠连接,又不产生纵桥向组合作用,连接件用于连接混凝土板和钢梁。所述连接件包括开孔钢板、通孔、穿孔钢筋和缓冲块。由于开孔板孔洞侧壁设置的缓冲块为低弹性模量材料,使得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所在区域的混凝土能够沿纵桥向产生一定范围的自由滑移,从而消除了该区域沿纵桥向的组合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该区域混凝土板拉应力,提高预应力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抗疲劳性能优异、施工方便等优点,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Longitudinal finite slip connecting pie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ongitudinal slip connection can be limited, characterized in that: to ensure the vertical and cross the bridge to the reliable connection of continuous composite girder bridge concrete slabs and steel beams, and no longitudinal combination, connecting pieces for connecting the concrete slab and steel beam. The connecting piece comprises an opening steel plate, a through hole, a perforated reinforcing bar and a buffer block. Because of the hole side wall plate buffer block is a low elastic modulus, the longitudinal slip finite region connections to concrete produced a range of free slip along the longitudinal bridge, thus eliminating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region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bridge, you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oncrete tensile stress area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estress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excellent anti fatigue performance and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
技术介绍
在建造桥梁时,在连续组合梁桥正弯矩区,由于连接件所产生的组合作用,钢梁主要受拉,混凝土板主要受压,充分发挥了钢梁与混凝土各自的材料性能。但在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连接件产生的组合作用却会使混凝土板主要受拉,增大了混凝土板的开裂风险。同时,通过纵向预应力束在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内所施加的预应力也会通过连接件传递至钢梁,从而大大降低纵向预应力的效率。因此,在组合梁负弯矩区,连接件所产生的组合作用会对结构耐久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如果不使用连接件,又不能保证混凝土板与钢梁的在竖桥向和横桥向的有效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在保证连续组合梁桥中混凝土板与钢梁沿竖桥向和横桥向有效连接的同时,又不产生纵桥向组合作用的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的问题。同时这种连接件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且施工简单。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用于连接混凝土板和钢梁。所述混凝土板包括混凝土和板内钢筋。所述板内钢筋均匀的布置在混凝土板内。所述混凝土板由混凝土浇注成型。所述钢梁包括钢梁底板、钢梁腹板和钢梁上翼缘板。所述钢梁腹板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钢梁上翼缘板,另一侧连接钢梁底板。所述钢梁上翼缘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连接件包括开孔钢板、通孔、穿孔钢筋和缓冲块。所述开孔钢板为条形钢,所述开孔钢板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开孔钢板开有通孔的面为开孔面。所述通孔均匀的排列在开孔钢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的两侧固定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通孔两侧的部分关于通孔的中心线对称。所述缓冲块与通孔侧壁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外侧,未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内侧。所述缓冲块外侧的轮廓与接触的通孔侧壁的轮廓相配合。所述缓冲块内侧的轮廓为平滑的曲线。所述穿孔钢筋穿过连接件的通孔。所述连接件位于混凝土板内,所述连接件与板内钢筋使用混凝土浇筑成为一体。所述开孔钢板的长度方向与纵桥向一致,所述穿孔钢筋的铺设方向与横桥向一致。所述开孔钢板宽度方向的一侧与钢梁的钢梁上翼缘板接触,所接触的面为固接面,所述固接面与混凝土板下表面平齐。进一步,所述通孔为四角倒有圆角的矩形结构。进一步,所述通孔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根据开孔钢板具体的受力情况得出,所述通孔的大小也可根据开孔钢板具体的受力情况得出。进一步,所述开孔钢板贯穿混凝土板。进一步,所述开孔钢板在桥梁长度方向的布置密度由组合梁桥的受力情况得出。进一步,所述开孔钢板与钢梁上翼缘板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进一步,所述缓冲块为泡沫、橡胶或塑料。进一步,所述一个通孔中穿过至少一根穿孔钢筋。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的开孔板孔洞侧壁设置了低弹性模量材料,可以释放纵向对滑移的约束,减弱纵向组合作用,进而降低设置了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区域的混凝土板拉应力,并提高预应力效率。混凝土板与钢梁在竖桥向和横桥向的可靠连接也能够得到保证。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得到提升,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图3为图2局部放大图。图中:钢梁(1)、钢梁底板(101)、钢梁腹板(102)、钢梁上翼缘板(103)、开孔钢板(2)、通孔(201)、缓冲块(202)、缓冲块外侧(2021)、缓冲块内侧(2022)、混凝土板(3)、混凝土(301)、板内钢筋(302)、穿孔钢筋(3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用于连接混凝土板3和钢梁1。所述混凝土板3包括混凝土301和板内钢筋302。所述板内钢筋302均匀的布置在混凝土板3内。所述混凝土板3由混凝土301浇注成型。所述钢梁1包括钢梁底板101、钢梁腹板102和钢梁上翼缘板103。所述钢梁腹板102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钢梁上翼缘板103,另一侧连接钢梁底板101。所述钢梁上翼缘板103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板3的下表面接触。所述连接件包括开孔钢板2、通孔201、穿孔钢筋303和缓冲块202。所述开孔钢板2为条形钢,所述开孔钢板2上开有若干个通孔201。所述开孔钢板2开有通孔201的面为开孔面。所述通孔201均匀的排列在开孔钢板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201的两侧固定有缓冲块202。所述缓冲块202位于通孔201两侧的部分关于通孔201的中心线对称。所述缓冲块202与通孔201侧壁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外侧2021,未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内侧2022。所述缓冲块外侧2021的轮廓与接触的通孔侧壁的轮廓相配合。所述缓冲块内侧2022的轮廓为平滑的曲线。所述通孔201的侧壁为平滑的曲线,避免产生应力集中。所述通孔201固定有缓冲块202的两侧位于开孔钢板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缓冲块外侧2021的轮廓和缓冲块内侧2022的轮廓相同。所述穿孔钢筋303穿过连接件的通孔201。所述连接件位于混凝土板3内,所述连接件与板内钢筋302使用混凝土301浇筑成为一体。所述开孔钢板2的长度方向与纵桥向一致,所述穿孔钢筋303的铺设方向与横桥向一致。所述开孔钢板2宽度方向的一侧与钢梁1的钢梁上翼缘板103接触,所接触的面为固接面,所述固接面与混凝土板3下表面平齐。所述开孔钢板2与钢梁上翼缘板103焊接在一起。所述通孔201为四角倒有圆角的矩形。所述通孔201的数量和间距可以根据开孔钢板2具体的受力情况得出,所述通孔201的大小也可根据开孔钢板2具体的受力情况得出。所述开孔钢板2贯穿混凝土板3。所述开孔钢板2在桥梁长度方向的布置密度由组合梁桥的受力情况得出。所述开孔钢板2与钢梁上翼缘板103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所述缓冲块202为泡沫。所述一个通孔201中穿过至少一根穿孔钢筋303。所述穿孔钢筋303和板内钢筋302不干涉。实施例2: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用于连接混凝土板3和钢梁1。所述混凝土板3包括混凝土301和板内钢筋302。所述板内钢筋302均匀的布置在混凝土板3内。所述混凝土板3由混凝土301浇注成型。所述钢梁1包括钢梁底板101、钢梁腹板102和钢梁上翼缘板103。所述钢梁腹板102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钢梁上翼缘板103,另一侧连接钢梁底板101。所述钢梁上翼缘板103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板3的下表面接触。所述连接件包括开孔钢板2、通孔201、穿孔钢筋303和缓冲块202。所述开孔钢板2为条形钢,所述开孔钢板2上开有若干个通孔201。所述开孔钢板2开有通孔201的面为开孔面。所述通孔201均匀的排列在开孔钢板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201的两侧固定有缓冲块202。所述缓冲块202位于通孔201两侧的部分关于通孔201的中心线对称。所述缓冲块202与通孔201侧壁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外侧2021,未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内侧2022。所述缓冲块外侧2021的轮廓与接触的通孔侧壁的轮廓相配合。所述缓冲块内侧2022的轮廓为平滑的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用于连接混凝土板(3)和钢梁(1);所述混凝土板(3)包括混凝土(301)和板内钢筋(302);所述板内钢筋(302)均匀的布置在混凝土板(3)内;所述混凝土板(3)由混凝土(301)浇注成型;所述钢梁(1)包括钢梁底板(101)、钢梁腹板(102)和钢梁上翼缘板(103);所述钢梁腹板(102)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钢梁上翼缘板(103),另一侧连接钢梁底板(101);所述钢梁上翼缘板(103)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板(3)的下表面接触;所述连接件包括开孔钢板(2)、通孔(201)、穿孔钢筋(303)和缓冲块(202);所述开孔钢板(2)为条形钢,所述开孔钢板(2)上开有若干个通孔(201);所述开孔钢板(2)开有通孔(201)的面为开孔面;所述通孔(201)均匀的排列在开孔钢板(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201)的两侧固定有缓冲块(202);所述缓冲块(202)位于通孔(201)两侧的部分关于通孔(201)的中心线对称;所述缓冲块(202)与通孔(201)侧壁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外侧(2021),未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内侧(2022);所述缓冲块外侧(2021)的轮廓与接触的通孔侧壁的轮廓相配合;所述缓冲块内侧(2022)的轮廓为平滑的曲线;所述穿孔钢筋(303)穿过连接件的通孔(201);所述连接件位于混凝土板(3)内,所述连接件与板内钢筋(302)使用混凝土(301)浇筑成为一体;所述开孔钢板(2)的长度方向与纵桥向一致,所述穿孔钢筋(303)的铺设方向与横桥向一致;所述开孔钢板(2)宽度方向的一侧与钢梁(1)的钢梁上翼缘板(103)接触,所接触的面为固接面,所述固接面与混凝土板(3)下表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向可有限滑移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连接件用于连接混凝土板(3)和钢梁(1);所述混凝土板(3)包括混凝土(301)和板内钢筋(302);所述板内钢筋(302)均匀的布置在混凝土板(3)内;所述混凝土板(3)由混凝土(301)浇注成型;所述钢梁(1)包括钢梁底板(101)、钢梁腹板(102)和钢梁上翼缘板(103);所述钢梁腹板(102)宽度方向的一侧连接钢梁上翼缘板(103),另一侧连接钢梁底板(101);所述钢梁上翼缘板(103)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板(3)的下表面接触;所述连接件包括开孔钢板(2)、通孔(201)、穿孔钢筋(303)和缓冲块(202);所述开孔钢板(2)为条形钢,所述开孔钢板(2)上开有若干个通孔(201);所述开孔钢板(2)开有通孔(201)的面为开孔面;所述通孔(201)均匀的排列在开孔钢板(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通孔(201)的两侧固定有缓冲块(202);所述缓冲块(202)位于通孔(201)两侧的部分关于通孔(201)的中心线对称;所述缓冲块(202)与通孔(201)侧壁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外侧(2021),未接触的一侧为缓冲块内侧(2022);所述缓冲块外侧(2021)的轮廓与接触的通孔侧壁的轮廓相配合;所述缓冲块内侧(2022)的轮廓为平滑的曲线;所述穿孔钢筋(303)穿过连接件的通孔(201);所述连接件位于混凝土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杨狄谨周绪红秦凤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