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55665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7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疾病模型动物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四种代表成分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药代动力学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四种代表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解决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PK‑PD结合模型建立的瓶颈;以期揭示中药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学研究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中药组方中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药组方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可用于建立中药组方中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
技术介绍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将PK-PD结合模型应用于中药研究,可为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中药的PK-PD结合模型的构建做了很多探索性工作,然而中药复杂体系的“多成分、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特点,决定了开展中药的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具有较大困难,并且存在如下问题:(1)忽略了疾病状态下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疾病状态下的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的意义认识不足;(2)目前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主要停留在单一活性成分和单一药效指标上,忽略了中药的“多成分和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关于多成分、多靶点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较少。众所周知,建立PK-PD模型的关键是药效指标能够量化,而且通常具有明显量效关系的中药才能建立良好的PK-PD模型。然而,由于多数中药发挥作用都是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产生的,那么中药组方就更加复杂。因而如何选择可量化的指标,进而使之能够与中药组方有效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成为制约代表成分PK-PD模型建立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中药PK-PD结合模型建立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在疾病模型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疾病模型大鼠,口服给予中药组方干预,每天2次,连续3天;第4天于首次给药前以及给药后5min、15min、30min、1h、1.5h、2h、3h、4h、6h、8h、10h、12h、24h、36h通过插管采血0.2mL于肝素化的EP管中,离心,取血浆100μL;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中的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浓度,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中药组方干预后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取步骤(1)相同的血浆样本,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中两种药效指标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3)中药组方干预后四种代表成分在效应室中的浓度和效应关系的拟合把步骤(1)中的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导入到药代动力学软件采用Semi-compartmentalmodeling工具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四种代表成分在效应室的浓度-时间数据,然后绘制四种代表成分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曲线;(4)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固定步骤(1)中的代表成分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步骤(2)中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PK-PD结合模型。优选地,所述步骤(1)所述疾病模型大鼠是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优选地,所述步骤(1)所述中药组方干预是成功建模12小时后灌胃给予辛芍冻干粉针,给药剂量是12.5mg/kg。优选地,所述步骤(1)所述每天2次为早上1次和下午1次。优选地,所述步骤(1)所述四种代表成分是灯盏乙素、灯盏甲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优选地,所述步骤(1)所述插管采血是指大鼠右颈静脉插管。优选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3)所述药代动力学软件是指WinNonLin软件。优选地,所述步骤(2)所述两种药效指标是指SOD和LD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疾病模型为研究对象,以WinNonLin软件中的Semi-compartmentalmodeling工具,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获得中药组方中代表成分在效应室的浓度-时间数据,进而可以使得中药组方代表成分与药效指标之间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最终建立中药组方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以期揭示中药组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附图说明图1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乙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2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乙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3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4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5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6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7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8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时间曲线图(n=5)图9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乙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图10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乙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图11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图12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图13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图14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图15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SOD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图16是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以LDH为药效指标)曲线图(n=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1)辛芍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灯盏乙素、灯盏甲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5只280~300g的雄性SD大鼠,禁食12h,按0.35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采用改良的Longa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611125746.html" title="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在疾病模型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疾病模型大鼠,口服给予中药组方干预,每天2次,连续3天;第4天于首次给药前以及给药后5min、15min、30min、1h、1.5h、2h、3h、4h、6h、8h、10h、12h、24h、36h通过插管采血0.2mL于肝素化的EP管中,离心,取血浆100μL;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中的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浓度,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中药组方干预后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取步骤(1)相同的血浆样本,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中两种药效指标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3)中药组方干预后四种代表成分在效应室中的浓度和效应关系的拟合把步骤(1)中的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导入到药代动力学软件采用Semi‑compartmentalmodeling工具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四种代表成分在效应室的浓度‑时间数据,然后绘制四种代表成分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曲线;(4)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固定步骤(1)中的代表成分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步骤(2)中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PK‑PD结合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在疾病模型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取疾病模型大鼠,口服给予中药组方干预,每天2次,连续3天;第4天于首次给药前以及给药后5min、15min、30min、1h、1.5h、2h、3h、4h、6h、8h、10h、12h、24h、36h通过插管采血0.2mL于肝素化的EP管中,离心,取血浆100μL;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中的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浓度,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2)中药组方干预后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取步骤(1)相同的血浆样本,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中两种药效指标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3)中药组方干预后四种代表成分在效应室中的浓度和效应关系的拟合把步骤(1)中的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导入到药代动力学软件采用Semi-compartmentalmodeling工具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获得四种代表成分在效应室的浓度-时间数据,然后绘制四种代表成分的效应室浓度和效应曲线;(4)中药组方中四种代表成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固定步骤(1)中的代表成分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步骤(2)中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仔鹏王爱民张楠李月婷李勇军王永林兰燕宇胡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