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38849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牛黄床,属于药物加工辅助设备领域,包括布袋、网格状结构的上盖以及网格状结构的下盖。上盖具有第一缩口以及第一敞口,下盖具有第二缩口以及第二敞口,上盖与下盖可拆卸连接,令第一敞口与第二敞口对接,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位于第一缩口和第二缩口之间;布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上盖以及下盖位于布袋内,且开口位于第一缩口或者第二缩口处。将牛黄床放置在胆囊中,在牛黄床内注入事先配制好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汤培养基,培养基在胆囊内与胆汁相互作用,开始逐渐形成胆结石,并逐渐附着在牛黄床内,在一定时间内,胆结石逐渐成形,成形完成后,将胆结石即牛黄从牛黄床内取出,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牛黄床
本技术涉及药物加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牛黄床。
技术介绍
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牛黄清热解毒作用较强,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口舌生疮,可配以麝香、珍珠、冰片等外用,如八宝吹喉散,或配以草河车、银花、黄芩、雄黄等内服,如牛黄解毒丸,并治一切痈疽疔毒之症;用于乳癌、瘰疬、痈毒等症,以本品为主治药,与麝香、乳香、等药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人工牛黄在制造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传统的人工牛黄在制造过程中牛黄的成形差,牛黄的制造质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黄床,以改善传统的人工牛黄制造加工过程中牛黄床结构单一,牛黄的成形效果差,成形质量低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牛黄床,包括布袋、网格状结构的上盖以及网格状结构的下盖,其中:所述上盖具有第一缩口以及第一敞口,所述下盖具有第二缩口以及第二敞口,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令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对接,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位于所述第一缩口和所述第二缩口之间;所述布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下盖位于所述布袋内,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缩口或者所述第二缩口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呈半球壳状,所述第一缩口与所述第一敞口同轴设置,所述上盖的直径由所述第一缩口朝向所述第一敞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敞口处设置有第一环状连接部,所述第一环状连接部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状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敞口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环状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围绕所述第一敞口的中心轴间隔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呈半球壳状,所述第二缩口与所述第二敞口同轴设置,所述下盖的直径由所述第二缩口朝向所述第二敞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敞口处设置有第二环状连接部,所述第二环状连接部与所述下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状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环状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状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第二敞口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环状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围绕所述第二敞口的中心轴间隔设置。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牛黄床还包括连接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布袋包括松紧带,所述松紧带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布袋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处安装有所述松紧带。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牛黄床,其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造方便,制成成本低,同时,在牛黄床内注入事先配制好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汤培养基,培养基在胆囊内与胆汁相互作用,开始逐渐形成胆结石,并逐渐附着在牛黄床内,在一定时间内,胆结石逐渐成形,成形完成后,将胆结石即牛黄从牛黄床内取出,操作方便。具体如下:本实施例提供的牛黄床,包括上盖、下盖以及布袋,上盖和下盖都设置为网格状结构,上盖和下盖的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节省制造材料,制造成本低;上盖包括第一缩口和第一敞口,下盖包括第二缩口和第二敞口,安装时,将上盖的第一敞口与下盖的第二敞口对接,使得上盖和下盖围成容纳牛黄的空腔,同时,将上盖和下盖放置在布袋内,布袋能够遮挡住上盖和下盖上的网格,避免胆汁进入牛黄床后从牛黄床内流出。具体的,布袋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位于第一缩口或者第二缩口处,布袋将上盖和下盖包裹后,上盖和下盖的网格被遮挡,胆汁从第一缩口或者第二缩口处进入到牛黄床内,布袋包裹在上盖和下盖外部,避免了胆汁进入后从网格处排出,同时,上盖和下盖都设计为网格状,胆汁便于附着在上盖和下盖上,便于制造人工牛黄。当满足成形周期的时长后,在牛黄床内形成了牛黄,将牛黄床从胆囊中取出即可,然后,拆开布袋,打开上盖和下盖,取出牛黄。整个操作过程方便快捷,牛黄的质量高,上盖下盖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打开,打开后能够合拢,能够重复使用,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牛黄床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牛黄床的床主体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牛黄床的上盖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牛黄床的下盖的结构图。图中:布袋100,开口110,床主体200,上盖210,第一缩口211,第一敞口212,第一环状连接部213,下盖220,第二缩口221,第二敞口222,第二环状连接部223,连接件300。具体实施方式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牛黄清热解毒作用较强,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口舌生疮,可配以麝香、珍珠、冰片等外用,如八宝吹喉散,或配以草河车、银花、黄芩、雄黄等内服,如牛黄解毒丸,并治一切痈疽疔毒之症;用于乳癌、瘰疬、痈毒等症,以本品为主治药,与麝香、乳香、等药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传统的人工牛黄在制造过程中牛黄的成形差,牛黄的制造质量低。鉴于此,本技术设计者设计了一种牛黄床,通过将上盖和下盖设计为网格状结构,胆汁进入牛黄床内后,便于附着在上盖和下盖上,提高了牛黄的成形性,提高了牛黄的质量。放置时间到达一个周期后,将牛黄床取出,打开上盖和下盖,取出牛黄,操作方便快捷。上盖和下盖能够重复使用,节省了成本。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牛黄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牛黄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网格状结构的上盖以及网格状结构的下盖,其中:所述上盖具有第一缩口以及第一敞口,所述下盖具有第二缩口以及第二敞口,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令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对接,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位于所述第一缩口和所述第二缩口之间;所述布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下盖位于所述布袋内,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缩口或者所述第二缩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黄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袋、网格状结构的上盖以及网格状结构的下盖,其中:所述上盖具有第一缩口以及第一敞口,所述下盖具有第二缩口以及第二敞口,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令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敞口对接,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位于所述第一缩口和所述第二缩口之间;所述布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下盖位于所述布袋内,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缩口或者所述第二缩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呈半球壳状,所述第一缩口与所述第一敞口同轴设置,所述上盖的直径由所述第一缩口朝向所述第一敞口的方向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牛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敞口处设置有第一环状连接部,所述第一环状连接部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牛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敞口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环状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围绕所述第一敞口的中心轴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广能王文仕王英柱蔡为平张治和方尚文邓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