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531781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6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用途,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A 5 amino 3,4 two hydrogen 2 (1H) quinolinones synthesi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5 amino 3,4 two hydrogen 2 (1H) quinolinones uses the structural formula of the compound 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合成
,具体是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喹啉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物,其在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抗焦虑、抗坏血酸等方面的活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开发至第四代,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预防和治疗多种细菌和支原体疾病。含有2-(1H)喹啉酮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环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或侧链,可产生不同的药理活性,如抗精神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正性肌力、抗肿瘤、抗溃疡和抗过敏、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等作用。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文章可见:BioconjugateChem.2004,15,1088-1094;J.Med.Chem.2006,49,971-983;J.Med.Chem.2010,53,7739-7755;OrganicProcessResearch&Development2004,8,643-650;Bioorg.Med.Chem.Lett.10(2000)1459-1462。但随着喹啉酮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其耐药性也日趋严重,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喹啉酮类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为或杂环;R1为氢、氯、甲基或氨基;R2为氢、氟或硝基;R3为氢、氟、氯、溴、甲基、甲氧基、氨基或硝基;R4、R5为羟乙基或苄基;杂环为进一步的,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为3-FC6H4、4-FC6H4、2-ClC6H4、4-ClC6H4、C6H4、3-O2NC6H4、4-O2NC6H4、4-CH3OC6H4、4-BrC6H4、4-CH3C6H4、2-NH2C6H4、4-NH2C6H4、2,4-Cl2C6H4、2-CH3C6H4、(C6H5CH2)2N、(HOCH2CH2)2N、2-C5H4N、2-C4H3S、2-C4H3O。一种所述的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按如下方式进行:合成方式具体如下:a)5-氨基-3,4-二氢喹啉-2(1H)-酮与乙醛和甲酸铵在Pd-C催化下单取代得化合物2;b)化合物2在甲醇溶液中,在催化剂氯化锌的存在下与环氧乙烷反应,得羟乙基化化合物3;c)化合物3与Boc-丙氨酸经DCC缩合得化合物4;d)化合物4在二氯甲烷中经三氟乙酸脱保护得化合物5;e)化合物5再与相应的羧酸衍生物反应,所得化合物经氯化氢处理得到部分化合物;f)化合物5与氯乙醇或苄氯反应,所得化合物经氯化氢处理得到其它化合物。进一步的,合成的具体条件如下:a)5-氨基-3,4-二氢喹啉-2(1H)-酮与乙醛、甲酸胺、Pd-C的摩尔比为1:1.1~1.3:4.5~5.5:0.1,异丙醇和水作溶剂,室温反应;b)化合物2与环氧乙烷、氯化锌的摩尔比1:2.8~3.2:1,用甲醇作溶剂,冰浴下加环氧乙烷,室温反应;c)化合物3与Boc-丙氨酸、HOBT、DMAP、DCC的摩尔比为1:1:1:0.1:1.0~1.2,二氯甲烷作溶剂,冰浴下滴加DCC的DCM液,室温反应;d)化合物4与三氟乙酸的摩尔比为1:4.5~5.5,冰浴下滴加三氟乙酸的DCM液,室温反应;e)化合物5再与相应的羧酸衍生物、HOBT、DMAP、DCC的摩尔比为1:1:1:0.1:1.0~1.2二氯甲烷作溶剂,冰浴下滴加DCC的DCM液,室温反应;f)化合物5与氯乙醇或苄氯、碳酸钾、碘化钾的摩尔比为1:1.8~2.2:1.8~2.2:0.1,乙腈作溶剂,回流反应。一种所述的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病原微生物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为病原细菌或病原真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等。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生物活性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用作抗菌试剂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制备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物中,属于创造性的新的化合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化合物2的制备将钯碳4.6g(4.32mmol,含量10%)加入100ml异丙醇中,搅拌5min。称取甲酸铵13.6g(215.81mmol)加入20ml水中到溶解完全后,再将其加入上述反应液中。加入5-氨基-3,4-二氢喹啉-2(1H)-酮7.0g(43.16mmol),滴加40%的乙醛水溶液5.71g(51.79mmol),室温反应4h。抽滤,滤液旋干,加入二氯甲烷50ml溶解产物,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经干燥得浅黄粉未状固体6.6g,Mp=168-170℃,收率80%。实施例2:化合物3的制备称取化合物26.5g(34.17mmol)用100ml甲醇溶解,再加入氯化锌4.34g(34.17mmol),冰盐浴降温到0℃,加入用冷却至0℃的甲醇溶解的环氧乙烷4.1g(102.51mmol),室温反应10h。旋蒸,所得油状物依次加入乙酸乙酯70ml、水30ml、氨水15ml。静置分层,水层依次用乙酸乙酯50ml、25ml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浅黄色油状物7.1g,收率89%。实施例3:化合物4的制备称取Boc-丙氨酸3.5g(18.5mmol)加入30ml二氯甲烷中,再依次加入1-羟基苯并三唑2.5g(18.5mmol)、二甲基胺基吡啶0.21g(1.85mmol),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4.2g(20.35mmol),搅拌反应0.5h。滴加化合物34.33g(18.5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室温反应6h。旋干,加乙酸乙酯30ml,抽滤,滤液依次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化合物4的黄色油状物6.8g,收率90%。实施例4:化合物5的制备称取化合物4(6.0g14.8mmol)加入30ml二氯甲烷中,冰盐浴降温至0℃,滴加三氟乙酸8.45g(74.0mmol)的二氯甲烷溶液,室温反应2h。旋蒸,得黄色油状物,加二氯甲烷溶解,冰水浴降温至0-5℃,用三乙胺缓慢调PH至8-9,静置分液,有机层依次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黄得油状物3.72g,收率82%。实施例5:化合物6a、7a的制备称取3-氟苯甲酸0.31g(1.0mmol)加入10ml二氯甲烷中,再依次加入1-羟基苯并三唑0.14g(1.0mmol)、二甲基胺基吡啶0.01g(0.1mmol),N,N-二环己基碳二酰亚胺搅0.25g(1.1mmol),搅拌反应0.5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为或杂环;R1为氢、氯、甲基或氨基;R2为氢、氟或硝基;R3为氢、氟、氯、溴、甲基、甲氧基、氨基或硝基;R4、R5为羟乙基或苄基;杂环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为3-FC6H4、4-FC6H4、2-ClC6H4、4-ClC6H4、C6H4、3-O2NC6H4、4-O2NC6H4、4-CH3OC6H4、4-BrC6H4、4-CH3C6H4、2-NH2C6H4、4-NH2C6H4、2,4-Cl2C6H4、2-CH3C6H4、(C6H5CH2)2N、(HOCH2CH2)2N、2-C5H4N、2-C4H3S、2-C4H3O。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5-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按如下方式进行:合成方式具体如下:a)5-氨基-3,4-二氢喹啉-2(1H)-酮与乙醛和甲酸铵在Pd-C催化下单取代得化合物2;b)化合物2在甲醇溶液中,在催化剂氯化锌的存在下与环氧乙烷反应,得羟乙基化化合物3;c)化合物3与Boc-丙氨酸经DCC缩合得化合物4;d)化合物4在二氯甲烷中经三氟乙酸脱保护得化合物5;e)化合物5再与相应的羧酸衍生物反应,所得化合物经氯化氢处理得到部分化合物;f)化合物5与氯乙醇或苄氯反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但彦春杨林川刘晓飞邓乔张国建李虹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