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974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该衬套包括:环形本体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下端设置有外翻边;动叶轮接触盘,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上端,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与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交界处设置有加强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衬套,该衬套减轻了自身重量,同时通过设置加强结构,大大改善了衬套的变形与开裂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衬套
技术介绍
将传统筒形衬套和垫片合二为一的衬套,为动叶轮悬空在风机腔体中提供了填充和定位,使其不和定叶轮接触,从而保证动叶轮高速转动中不会摩擦定叶轮。现有的衬套材质均是金属,重量大,材料成本高。此外,现有衬套的生产加工方式为粉末冶金方式或金属车加工方式,这两种生产加工方式的加工性都不好,无法实现衬套的快速大批量生产,并且加工成本较高,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水平较差且每批产品间有波动,造成产品品质不稳定。同时,现有的衬套最终会和动叶轮一起被螺母压住并锁紧,因此经常因为受到打螺母动作本身的冲击力和螺母锁紧力的双重作用,导致衬套本身的变形和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衬套,该衬套减轻了自身重量,同时通过改进具体结构,大大改善了衬套的变形与开裂情况。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包括:环形本体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下端设置有外翻边;动叶轮接触盘,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上端,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与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交界处设置有加强结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通过设置外翻边和加强结构,使得衬套的强度得以很大提升,衬套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变形开裂的现象。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衬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并关于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加强筋为四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间隔9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筋为凹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筋的底面为斜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斜面与所述环形本体部的夹角以及所述斜面与所述动叶轮接触盘的夹角相等。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叶轮接触盘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外翻边的径向尺寸。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翻边与所述环形本体部正交,所述外翻边与所述动叶轮接触盘平行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衬套为一体成型的热塑性材料件或热固性材料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的半剖图。附图标记:衬套10、环形本体部1、外翻边2、动叶轮接触盘3、加强结构(加强筋)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10。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10可以包括环形本体部1、动叶轮接触盘3。环形本体部1的下端设置有外翻边2。装配时,外翻边2适于与轴承内圈相接触,外翻边2增大了衬套10与轴承内圈的接触面积,同时也增大了衬套10下端的强度,由此可防止衬套10的下端因冲击力产生变形并堆积在轴承内圈上。动叶轮接触盘3为环形且设置在环形本体部1的上端。装配时,动叶轮接触盘3适于与动叶轮相接触。进一步地,动叶轮接触盘3与环形本体部1的交界处设置有加强结构4。加强结构4增大了衬套10的强度,进而可防止动叶轮接触盘3与环形本体部1的交界处变形开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10,通过设置外翻边2和加强结构4,使得衬套10的强度得到很大提升,由此在使用衬套10时,衬套10不易出现变形开裂的现象。优选地,本技术的衬套10采用压注或注塑成型,加工工序少,并且模具一旦制造出来,便可大批量生产上述衬套10,大大提高了衬套10的产能,并且产品品质比较稳定,由此解决了传统衬套加工方式落后、产能低、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上述加强结构4为加强筋4。优选地,加强筋4为多个,并且多个加强筋4关于环形本体部1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多个加强筋4可显著增加衬套10的强度,防止衬套1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加强筋4的数量为四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4间隔90°。当然,加强筋4的数量不仅限于四个,也可以是任意多个。可选地,加强筋4为凹筋。在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凹筋的底面为斜面,并且斜面与环形本体部1的夹角以及斜面与动叶轮接触盘3的夹角相等。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斜面与环形本体部1的夹角以及斜面与动叶轮接触盘3的夹角也可以不相等,并且凹筋的底面也可以是圆弧面、弯折面或者其它形状等。可选地,凹筋可以通过冲压工艺获得。动叶轮接触盘3的径向尺寸大于外翻边2的径向尺寸,这样衬套10与动叶轮的接触面积大于衬套10与轴承内圈的接触面积,由此可增加衬套10装配后的稳定性。优选地,外翻边2与环形本体部1正交,外翻边2与动叶轮接触盘3平行设置,由此可使动叶轮接触盘3与动叶轮的接触、外翻边2与轴承内圈的接触更加平稳,从而进一步提高衬套10装配后的稳定性。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衬套1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热塑性材料件,例如可以是团状模塑料(即BMC材料)件等。使用团状模塑料制得的衬套10机械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性高、表面光洁度好,耐水、耐油、耐热、耐蚀性优良。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衬套1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热固性材料件,例如可以是PPS材料件等。使用PPS材料制得的衬套10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能、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耐热性。热塑性材料、热固性材料的密度较低,由此可以减轻衬套10的重量,并且这两种材料的成本比较低,实际生产中,可使用这两种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造衬套10,由此制得的衬套10均可以解决传统衬套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衬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本体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下端设置有外翻边;动叶轮接触盘,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上端,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与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交界处设置有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本体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下端设置有外翻边;动叶轮接触盘,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上端,所述动叶轮接触盘与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交界处设置有加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多个并关于所述环形本体部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为四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间隔9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韩潇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