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4329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1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包括共挤机头本体,共挤机头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口模一,口模一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二,口模二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三,支架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板,过渡板的底部设置有模体,口模三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口模一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槽,口模二的另一侧设置有共挤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VC木塑发泡共挤机头,可以使共挤层与木塑基材融为一体,不脱落,不易褪色。采用渐变式的共挤流道,均衡压力,使得供料均匀,模板之间无溢料现象,且共挤层厚度在0.3mm,且共挤层厚度均匀一致,无亮线。同时在口模一上面加工冷却水道,下面加工隔热槽,使产品出模前急速冷却定型,以达到很高的表面硬度。

PVC wood plastic surface hardening composite coextrusion hea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VC wood surface hardening composite coextrusion head, including the coextrusion die body, the end of the co extrusion di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die, the di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wo die, die two is arranged on the die three, support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ition plate, transition the board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side of the die die body thre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inlet, a di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tank, the other side of the die two is provided with a coextrusion flow.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VC wood plastic foaming coextrusion head, which can make the coextrusion layer and the wood plastic base material into a whole. The gradual adoption of the co extrusion flow channel, the pressure balance, so that the material is uniform, there is no overflow phenomenon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co extruded layer at 0.3m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coextrusion layer is uniform, no bright line. At the same time, a cooling water channel is processed on the top of the die, and the heat insulating groove is processed below, so that the product can be rapidly cooled to form a mold to achieve high surface hard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共挤机头,特别涉及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
技术介绍
PVC木塑复合材料(Wood-PlasticComposites,WPC)是国内外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指利用聚氯乙烯,与木粉、稻壳、竹粉等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混配和造粒而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再经挤压、模压、注射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木塑共挤是在基材上包覆一层共挤料,增强表面的物理性能和美观性。木塑共挤技术都是由硬质PVC共挤演变而来,现有的技术中共挤层与木塑基材难融为一体,且易脱落、褪色,供料不均匀,导致模板之间出现溢料现象,甚至产生亮线,从而无法达到木塑较高的硬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包括共挤机头本体,所述共挤机头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口模一,所述口模一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二,所述口模二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三,所述口模三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底部设置有模体,所述口模三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口模一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槽,所述隔热槽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孔,所述冷却水孔的底部连接有冷却水槽,所述口模二的内部设置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台,所述缓冲台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一侧设置有共挤段,所述共挤段的一侧设置有型腔,所述口模二的另一侧设置有共挤流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槽与所述型腔之间的距离为6-8mm,宽度为6-1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共挤流道包含主流道、分流道、缓冲台、缓冲槽和共挤段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道为半圆形,宽度为1mm-16mm,深度为0.2mm-12mm,拐角处为圆弧,所述缓冲台为平面,深度为2mm~0.5mm;所述缓冲槽为半圆形,宽度为2mm~5mm,深度为1mm~3mm;所述共挤段为平面,宽度为3.5mm~8mm,深度为0.5mm~0.2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共挤流道采用渐变式流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VC木塑发泡共挤机头,可以使共挤层与木塑基材融为一体,不脱落,不易褪色采用渐变式的共挤流道,均衡压力,使得供料均匀,模体之间无溢料现象,且共挤层厚度在0.3mm,且共挤层厚度均匀一致,无亮线;同时在口模一上面加工冷却水道,下面加工隔热槽,使产品出模前急速冷却定型,以达到很高的表面硬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口模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口模一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口模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口模二的主视图;图中:1、共挤机头本体;2、口模一;3、口模二;4、口模三;5、支架板;6、过渡板;7、模体;8、进料口;9、隔热槽;10、冷却水孔;11、冷却水槽;12、进料孔;13、缓冲台;14、缓冲槽;15、共挤段;16、型腔;17、共挤流道;18、主流道;19、分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包括共挤机头本体1,共挤机头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口模一2,口模一2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二3,口模二3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三4,口模三4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板5,支架板5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板6,过渡板6的底部设置有模体7,口模三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8,口模一2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槽9,隔热槽9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孔10,冷却水孔10的底部连接有冷却水槽11,口模二3的内部设置有主流道18,主流道18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孔12,进料孔1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台13,缓冲台1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槽14,缓冲槽14的一侧设置有共挤段15,共挤段15的一侧设置有型腔16,口模二2的另一侧设置有共挤流道17。进一步的,冷却水槽11与型腔16之间的距离为6-8mm,宽度为6-10mm,使模板之间供料均匀。共挤流道17包含主流道18、分流道19、缓冲台13、缓冲槽14、共挤段15组成,均衡压力,便于挤压成型。分流道19为半圆形,宽度为1mm-16mm,深度为0.2mm-12mm,拐角处为圆弧,缓冲台13为平面,深度为2mm~0.5mm;缓冲槽14为半圆形,宽度为2mm~5mm,深度为1mm~3mm;共挤段15为平面,宽度为3.5mm~8mm,深度为0.5mm~0.2mm,分流道19由宽变窄,由深变浅,延伸至共挤面的两端,均衡压力。共挤流道17采用渐变式流道,由10mm向7.5mm渐变,由7.5mm向3.5mm渐变,由3.5mm向0.7mm渐变,压力均衡,便于挤压成型。具体的,共挤机头1由口模一2、口模二3、口模三4、支架板5、过渡板6和模体7组成,口模一2在加工完型腔16后,在反面铣深4mm的隔热槽9,距型腔16的距离为15mm。四边留6个平台支撑,在口模一2正面铣加工冷却水槽11,距型腔16的距离为6mm,宽6mm。然后用紫铜封死,防止漏水。再在侧面钻两个孔,攻丝,安装水管接头,用做进水和出水。在口模三4上加工共挤进料口8,在口模三4材料厚度的中心上加工。共挤流道17在口模二3反面,以口模三4进料口8为中心加工流道,呈扇形。两侧八字形主流道由深变浅,拐角处为圆弧过渡。中间的三角形区域为缓冲平台,深度1.5mm。与缓冲平台相接的是缓冲槽,宽度5mm,深度2.5mm。靠近共挤型腔16面的就是共挤段15,平面宽度5mm,深度0.5mm。流道全部由加工中心编程,数控铣加工。加工完后再顺便把口模二3上的螺丝孔钻出来。其他各板的加工制作同普通发泡模具加工制作一样其共挤进料咀在口模三中间,共挤流道17在口模二3背面。分流道19成扇形,形成共挤夹角,分流道19由宽变窄,由深变浅,延伸至共挤面的两端。两条分流道19形成的夹角部分是缓冲台13,缓冲台13向共挤面的内是缓冲槽14,最后靠近型腔16面的是共挤段15,共挤材料就能形成均衡压力,能均匀的共挤在木塑发泡基材表面,以达到较高的表面硬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VC木塑发泡共挤机头,可以使共挤层与木塑基材融为一体,不脱落,不易褪色。采用渐变式的共挤流道17,均衡压力,使得供料均匀,模体7之间无溢料现象,且共挤层厚度在0.3mm,且共挤层厚度均匀一致,无亮线;同时在口模一上面加工冷却水道,下面加工隔热槽,使产品出模前急速冷却定型,以达到较高的表面硬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包括共挤机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挤机头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口模一(2),所述口模一(2)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二(3),所述口模二(3)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三(4),所述口模三(4)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板(5),所述支架板(5)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板(6),所述过渡板(6)的底部设置有模体(7),所述口模三(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8),所述口模一(2)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槽(9),所述隔热槽(9)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孔(10),所述冷却水孔(10)的底部连接有冷却水槽(11),所述口模二(3)的内部设置有主流道(18),所述主流道(18)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孔(12),所述进料孔(1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台(13),所述缓冲台(1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槽(14),所述缓冲槽(14)的一侧设置有共挤段(15),所述共挤段(15)的一侧设置有型腔(16),所述口模二(2)的另一侧设置有共挤流道(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木塑表面增硬复合共挤机头,包括共挤机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挤机头本体(1)的端部设置有口模一(2),所述口模一(2)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二(3),所述口模二(3)的底部设置有口模三(4),所述口模三(4)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板(5),所述支架板(5)的底部设置有过渡板(6),所述过渡板(6)的底部设置有模体(7),所述口模三(4)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8),所述口模一(2)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槽(9),所述隔热槽(9)的内壁设置有冷却水孔(10),所述冷却水孔(10)的底部连接有冷却水槽(11),所述口模二(3)的内部设置有主流道(18),所述主流道(18)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孔(12),所述进料孔(12)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台(13),所述缓冲台(1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槽(14),所述缓冲槽(14)的一侧设置有共挤段(15),所述共挤段(15)的一侧设置有型腔(16),所述口模二(2)的另一侧设置有共挤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拥军吕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通达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