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基板上部形成有阳极,在上述阳极的上部依次形成有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阴极。其中,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为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有机薄膜。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大多数为纯有机物质或有机物质和金属形成络合的络合物,根据用途可分为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发光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其中,作为空穴注入物质或空穴传输物质主要使用具有p型性质的有机物质,即,主要使用易发生氧化且氧化时具有电化学上稳定的状态的有机物。另一方面,作为电子注入物质或电子传输物质主要使用具有n型性质的有机物质,即,主要使用易发生还原且还原时具有电化学上稳定的状态的有机物。作为发光层物质使用均具有p型性质和n型性质的物质,即,优选地,使用在氧化状态和还原状态下均具有稳定的形态的物质,当形成激子时,优选地,使用将上述激子转换成光的发光效率高的物质。除此之外,优选地,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额外地具有如下的性质。第一:优选地,在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在上述化学式中,R1至R7选自由氢、氘、C1~C30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30的芳基、C2~C30的杂芳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烷氨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卤基、氰基组成的组中,上述R1至R7的烷基、烯基、炔基、杂烷基、环烷基、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芳烷氨基、甲硅烷基分别单独地被选自由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原子核数为 ...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14 KR 10-2015-0143176;2016.04.01 KR 10-201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化学式1在上述化学式中,R1至R7选自由氢、氘、C1~C30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30的芳基、C2~C30的杂芳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烷氨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卤基、氰基组成的组中,上述R1至R7的烷基、烯基、炔基、杂烷基、环烷基、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芳烷氨基、甲硅烷基分别单独地被选自由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原子核数为3至10个的杂环烷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C4~C60的芳基、原子核数为5至20个的杂芳基组成的组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舜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