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海章专利>正文

用自来水从蚕沙中制取铜叶绿酸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1686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用自来水对蚕沙进行“水洗”、“盐提”、“钙溶”、“钙掩”等预处理,使占蚕沙组份90%的有害杂质得到有效排除,从而使在自来水中能对蚕沙的叶绿素进行较好的皂化溶提出来而与残渣分开。由于干扰皂化的杂质不多,所以皂化液中的镁叶绿酸盐易于提纯和精制。皂化液滤清并冷却到室温,经非热浓缩析晶成镁叶绿酸晶体。该晶体再在pH2-3和100℃下与硫酸铜水溶液进行固-液相的络合金属置换反应生成铜叶绿酸晶体。铜叶绿酸晶体经公知公会的提纯方法,精制成食品级或医药级等高纯度铜叶绿酸盐产品。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水提法用蚕沙制备不出高纯度产品的难题。本法产品质量优良,操作稳定可靠。用自来水作大宗溶剂,生产成本低、设备性能无苛求、造价低、设备投资少、见效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
蚕桑综合应用学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 用蚕沙制备金属叶绿酸盐的水提法专利技术技术背景 用桑叶喂养家蚕,蚕在摄入桑叶后,吸收和利用了大部分营养份,剩下相当部分不能吸收和利用的营养份与物份,便随蚕屎排出体外,从而使得蚕不能吸收利用的物份之一的叶绿素便在蚕屎中富集起来了。蚕屎晒干风净后可药用,中医上称为蚕沙。蚕沙,是历来提取叶绿素和制备叶绿素衍生物的一种重要原料。虽然蚕沙中的叶绿素含量比桑叶是高了许多(一般在0.8~2.0%),但是若与其中的蛋白质、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和脂肪质等组分比起来仍低得多。现将蚕沙的一般组成%例举如下水份12%;粗蛋白质15.4%;粗脂质2.6%;粗纤维19.6%;可溶性非氮物36.2%。之外,尚含有构成细胞壁的与粗纤维结合的果胶质和木质素等等,所以,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的方法,是用乙醇、丙酮、石油醚等,在大量的杂质共存下,直接将叶绿素从蚕沙中提取出来,再经“皂化”、“金属置换”和精制而制备出纯度较高的金属叶绿酸盐。但是,这些有机溶剂均易燃、易爆,对设备的密封性能要求严,不允许“跑、冒、滴、漏”发生,设备造价高。据国内外叶绿素的有机溶剂提取法的有关报道“精制出1.0kg含量99.0%的铜叶绿酸钠,需耗用400多kg干蚕沙”。浸提的固液比,一般最少1∶3。所以,浸提占用的有机溶剂的量较多,溶剂的储备量相应就大,特殊要求的溶剂库便大。为了取得规模效益,专用的浸提设备的容量和数量也就大而且多;有机溶剂的价值比水高,必须回收。浸出液和浸渣中的溶剂回收专用设备的容量和数量也就大而且多;回收的溶剂专用精炼设备和暂储容器的容量和数量也就大而且多……,所以,有机溶剂法的设备投资高。设备庞、杂、多,操作岗位多,用工较多;日常维修中多;有机溶剂易挥发正常单位产品耗用大,所以生产成本较高,加上信贷利息,盈余不多,稍不谨慎即亏损。因此,早有人在另谋其它途径。上个世纪50年代,在日本有人便提出了,金属叶绿酸盐水提法(特公昭32-2782)。之后,世界各国对水提法纷纷进行研究,从1955年到1990年为止,据不完全的检索,仅发表的专利技术,就有100余份。我国有关用蚕沙提取金属叶绿酸盐的水提法所发表的专利技术,始见于1992年(CN1082049A;CN1078750A)。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国内外的专利技术,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很难制备出纯度较高的产品,含量仅40~80%,与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GB3262-82)相差很远,更不用说《药典》(如《USP》24)。所以至今不仅国内无一厂家用水提法生产金属叶绿酸盐,而在国外也从未检索出有关水提法的工业生产情况的报道。现在,市售的金属叶绿酸盐制品,全是有机溶剂提取法的产品。作者研究认为有机溶剂之所以能在蚕沙中大量杂质共存下,把少量的叶绿素提取出来,是由于占蚕沙组分90%的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等杂质均不溶于或难溶于乙醇、丙酮、石油醚等溶剂中。虽然类叶红素、醇溶蛋白质、脂质等杂质也随同叶绿素一起进入这些有机溶剂,但是通过提纯可以精制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统观截止目前为止,先后发表的用蚕沙制备金属叶绿酸盐水提法专利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对蚕沙组份的分析和研究,较为欠缺。所以,虽能从水中提出金属叶绿酸盐,但因混入的杂质太多,纵经反复精制,终难把产品质量再提高一步。是故无论水提法所用水与有机溶剂的价差再大;提取设备的性能无要求,造价再低;无需特殊要求的溶剂库,也无溶剂回收与精炼等的设备,设备投资再少;生产成本再低;产品纯度太差,也无人问津。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曾设想过若能在水中,把占蚕沙组份的90%左右的杂质排除,则水提法还是有希望的。经反复多次试验研究后,确定可溶性非氮物和蛋白质,可采用“水洗和”“盐提”除去。粗纤维中的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脂质等杂质,可用苛性钙处理,使分别产生溶解(钙溶)而洗去、或生成不溶性钙盐(钙掩)而排除;这样经“水洗”、“盐提”、“钙溶”、“钙掩”等预处理将能排除,蚕沙中90%以上的杂质对于在水中提取铜叶绿酸盐的干扰。只是苛性钙处理的“钙溶”、“钙掩”必须加热,而“盐提”则无须加热,所以,“盐提”和“苛性钙”处理要分步进行。经上述两步预处理后的蚕沙,已先后排除占蚕沙组份90%以上的杂质,在水中对蚕沙的叶绿素进行“皂化”提取的干扰。“皂化”分离出的镁叶绿酸钠溶液中,虽也混有少量杂质,但是同有机溶剂提取液一样,也还是有望通过提纯而制备出合格产品。从而拟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技术方案1、风筛剔去蚕沙中的泥沙、石块、铁器、塑料等杂物。2、室温下、加入重钙粉进行“搅拌水洗”去有机酸、黄酮类物质及一些肠胃分泌物(悬浮物、悬浊物),并使蚕沙溃散在水中。一直“搅拌水洗”到排除出的洗液从稠浓棕褐色悬浮液,变到黄色浑浊液,变到黄色液,变到浅黄色液为止。3、室温下,用铵、钾、钠、镁的氯化物、硫酸盐和铵、钾、钠、碳酸盐等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物加水配成5%~10.0%的盐溶液,并用氨水和钾、钠、钙、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来调节和保持“盐提”液的中性进行搅拌“盐提”,直到“盐提”液中蛋白质颜色反应从浓→淡→无为止。并甩干。4、将“盐提”合格的溃散湿蚕沙,加水到能搅动为止。在搅拌下,边加热边逐加新配制的饱和石灰水的澄清液,直到溶液PH12.0,继续搅拌升温到65~75℃。保持溶液PH12.0和温度65~75℃,搅拌反应10~20min。分离出苛性钙处理液、甩干。用水洗到洗出液中性。甩干。5、将苛性钙处理合格之溃散湿蚕沙,预加1.2~6%(按干蚕沙重量计)之苛性碱(按100%koH/NaOH计),加水到能搅动为止,搅拌加热到100℃,保持100℃搅拌皂化反应到皂化渣达标(丙酮浸泡不出黄绿色液),否则补加0.5~1.0%(干蚕沙重量计)之苛性碱,继续搅拌加热反应到皂化渣合格为止。皂化液与残渣分离,用水洗残渣到洗出液无色,移去残渣。合并皂化母液和洗液并滤清。6、络合金属的置换,即卟啉环内络合的Mg++,被加入的硫酸铜溶液中Cu++所置换的反应。可采用液—液置换和固—液置换两种方式中之任何一种、视方便行事。液—液置换在滤清之皂化液中,在搅拌下,加入10%硫酸铜(100%CuSo5H2O升)水溶液,直加到按干蚕沙重量计的硫酸铜(CauSo45H2O)0.5~3.5%。再用酸调节溶液PH到4-5。搅拌加热到100℃。保持100℃和PH4-5搅拌(15-20r.p.m)反应到游离Cu++逐步减少到不变为止。由于体积太大,铜叶绿酸钠浓度低,不便提纯。采用非热浓缩析晶成铜叶绿酸粗晶。固—液置换滤清之皂化液,在室湿下,采用非热浓缩析晶成镁叶绿酸粗晶。分离出晶体。加入10%硫酸铜(100%CuSo45H2O升)溶液,加到按干蚕沙重量计的0.5~3.5%硫酸铜(100%CuSo45H2O)。再用酸调溶液PH2-3,搅拌(70-80r.p.m)加热到100℃。保持100℃和PH值不变,搅拌反应到溶液中游离Cu++逐步减少到不变为止。分离出铜叶绿酸粗晶。无论液—液置换和固—液置换所得含铜叶绿酸晶体的粗晶,都是粗提产品。到此便已达到从水中将蚕沙中的叶绿素提取成为铜叶绿酸的目的。上述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自来水从蚕沙中制取铜叶绿酸盐的方法。是直接在水中排除蚕沙的有害杂质和制取金属叶绿酸盐的方法。其技术特征是:在水中,在一定条件下,对蚕沙中的有害杂质进行“水洗”、“盐提”、“钙溶”、“钙掩”等预处理后;在水中,在一定条件下,对蚕沙中的叶绿素进行“皂化”溶提而与残渣分离,分离出皂化液并滤清,非热浓缩析晶成镁叶绿酸晶体;此晶体再在水中和一定条件下与水溶性金属盐进行固-液相卟啉环内络合金属的置换反应而得铜叶绿酸粗晶。    粗晶再经公知公会的提纯方法,在水中精制而得食品级/医药级铜叶绿酸盐。从而实现直接在水中用蚕沙制取铜叶绿酸盐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章
申请(专利权)人:罗海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