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扫描单元及栅极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58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3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扫描单元及栅极驱动电路,单向扫描单元包括第一级子单元和第二级子单元,且单向扫描单元能够沿第一级子单元至第二级子单元的方向逐级输出扫描信号,且在扫描过程中,第一级子单元和第二级子单元相互配合,使在其中一级子单元输出扫描信号时,另一级子单元不输出扫描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单向扫描单元能够沿第一级子单元至第二级子单元方向逐级输出两级扫描信号,且通过第一级子单元和第二级子单元相互作用而简化单向扫描单元的结构,并且满足栅极驱动电路的多样性的需求。

Unidirectional scanning unit and grid driv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nidirectional scanning unit and the gate drive circuit, a one-way scanning unit comprises a first sub unit and second sub units, and one-way scanning unit can along the first sub unit to second sub unit output signal and the scanning direction step by step, during the scan, the first sub unit and the second grade sub units with each other, so in one sub unit output signal, a sub unit output signal scann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scanning unit can be one-way along the first sub unit to second sub unit step by step direction output of the two stage scan signal, and simplify the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 of one-way scanning unit through the first grade sub unit and second sub units, and meet the demand driven gate diversity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扫描
,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单向扫描单元及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领域和各种电子产品中,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电视、手机、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现有的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包括有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主要用于扫描多级栅极线,以通过扫描栅极线而对与栅极线电连接的像素阵列进行扫描,进而配合其他线路结构而进行画面的显示。由于人们对栅极驱动电路的多样性的需求,因此栅极驱动电路的设计成为开发者现今主要研究趋势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扫描单元及栅极驱动电路,单向扫描单元能够沿第一级子单元至第二级子单元方向逐级输出两级扫描信号,且通过第一级子单元和第二级子单元相互作用而简化单向扫描单元的结构,并且满足栅极驱动电路的多样性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向扫描单元,所述单向扫描单元包括第一级子单元和第二级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级子单元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一上拉节点、第一上拉控制模块、第二上拉控制模块、第一下拉节点、第一下拉控制模块、第二下拉控制模块、第一下拉生成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单向扫描单元及栅极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扫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扫描单元包括第一级子单元和第二级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级子单元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一上拉节点、第一上拉控制模块、第二上拉控制模块、第一下拉节点、第一下拉控制模块、第二下拉控制模块、第一下拉生成模块、第一输出模块、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下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级子单元包括:第二输入模块、第二上拉节点、第三上拉控制模块、第四上拉控制模块、第二下拉节点、第三下拉控制模块、第四下拉控制模块、第二下拉生成模块、第二输出模块、第二输出端和第二下拉模块;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响应于第一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第一电压端与所述第一上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以及响应于第二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扫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扫描单元包括第一级子单元和第二级子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级子单元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一上拉节点、第一上拉控制模块、第二上拉控制模块、第一下拉节点、第一下拉控制模块、第二下拉控制模块、第一下拉生成模块、第一输出模块、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下拉模块;以及,所述第二级子单元包括:第二输入模块、第二上拉节点、第三上拉控制模块、第四上拉控制模块、第二下拉节点、第三下拉控制模块、第四下拉控制模块、第二下拉生成模块、第二输出模块、第二输出端和第二下拉模块;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响应于第一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第一电压端与所述第一上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以及响应于第二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第二电压端与所述第一上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输出的信号的电平相反;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响应于第三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一电压端与所述第二上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以及响应于第二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二电压端与所述第二上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和第二输入模块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下拉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第三电压端和第一下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且所述第二下拉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端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三电压端和第二下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下拉模块和第二下拉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上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上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一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和控制所述第一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一下拉生成模块之间的接通状态;所述第二上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上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一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一下拉生成模块之间的接通状态;所述第三上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上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二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和控制所述第二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二下拉生成模块之间的接通状态;所述第四上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上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二下拉节点与所述第二下拉生成模块之间的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上拉控制模块和第三上拉控制模块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上拉控制模块和第四上拉控制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下拉生成模块响应于第一信号端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一信号端和所述第一下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所述第二下拉生成模块响应于第二信号端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二信号端与所述第二下拉节点之间的接通状态,且所述第一下拉生成模块和第二下拉生成模块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下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下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一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和控制所述第三电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的接通状态;所述第二下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下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一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和控制所述第三电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的接通状态;所述第三下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下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二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和控制所述第三电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接通状态;所述第四下拉控制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下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所述第二上拉节点与所述第三电压端之间和控制所述第三电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下拉控制模块和第三下拉控制模块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下拉控制模块和第四下拉控制模块的结构相同;以及,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一上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第一时钟信号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的接通状态,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响应于所述第二上拉节点的信号而控制第二时钟信号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接通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出的信号相位差为180度,且所述第一输出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的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扫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压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上拉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压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上拉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第十六晶体管和第十七晶体管;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端,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压端,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上拉节点;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端,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压端,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上拉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扫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上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压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下拉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上拉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压端,所述第四晶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下拉生成模块;以及,所述第三上拉控制模块包括:第十八晶体管和第十九晶体管;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上拉节点,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压端,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下拉节点;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上拉节点,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压端,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下拉生成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向扫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拉控制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二上拉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压端,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下拉生成模块;以及,所述第四上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一晶体管;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一上拉节点,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压端,所述第二十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下拉生成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扫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拉生成模块包括: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下拉节点;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端,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四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下拉生成模块包括:第二十二晶体管和第二十三晶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敦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