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所述可移动式生物床为可悬浮在水体中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中设置有曝气装置和MBBR填料,所述反应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进水孔单元,所述反应器上表面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下凹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出水孔单元,所述放置腔上部设置有密封所述放置腔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心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放置腔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连通有加料管道,所述反应器上表面环绕所述放置腔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设置有观察挡板,所述反应器上表面还设置有通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有以下优点:反应效率高、无占地、使用灵活、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
技术介绍
现在技术对污水处理大多数仍采用的是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需要单独建造构造物及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灵活,占地面积较大。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冲击负荷以及温度变化对工艺流程影响较大,造成运行性能不稳定,操作不安全等问题,同时还存在曝气装置不易维修与管理的问题。传统的生物池有堵塞,生物池的容积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效率低,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比较短,需要定期的进行维修与更换,生产成本较高。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使其更具有生活中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占地面积大、操作不灵活、效率低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所述可移动式生物床为可悬浮在水体中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中设置有曝气装置和MBBR填料,所述反应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进水孔单元,所述反应器上表面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下凹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出水孔单元,所述放置腔上部设置有密封所述放置腔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心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放置腔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连通有加料管道,所述反应器上表面环绕所述放置腔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设置有观察挡板,所述反应器上表面还设置有通气管。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与放置腔为圆桶状结构,所述放置腔内设置有配重块。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进水孔单元由若干个通孔沿所述反应器轴向均匀分布组成,每个所述出水孔单元由若干个通孔沿所述放置腔轴向均匀分布组成。进一步地,所述观察挡板设置有2块,所述观察挡板侧边内嵌于所述观察口,所述观察挡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反应器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上表面设有第一把手装置,所述第一把手装置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把手,所述密封盖上表面设有第二把手装置,所述第二把手装置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把手。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螺钉将其锁紧在所述放置腔上部。进一步地,所述加料管道水平设置在所述反应器的上方,所述加料管道下方设有为其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板。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气孔。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移动床比重接近于水,可悬浮在水中,也可以在水中根据需要移动,有效比表面积大,适合微生物吸附生长,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既可用于有机物的去除,也可用于脱氮除磷的一体化效果;2、通过设置有进水单元,不需要设置管道,原水直接通过通孔流入反应器内,通过设置有放置腔,腔体内可以根据情况放置有称重装置,可以调节通孔浸没于水池中的数量,从而控制原水流入腔体内的速度及处理量;3、通过设置有加料管道,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4、通过在反应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把手装置,方便对反应器进行搬运与移动,在密封盖上设置有第二把手装置,方便安装配重,通过设置配重,控制反应器的处理量;5、通过设置有观察挡板,可以通过观察挡板及时清晰的观察反应器内反应过程;6、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使用灵活。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以上附图中,1、反应器;2、进水孔单元;3、观察挡板;4、密封盖;5、出水管道;6、加料管道;7、通气管;8、出气孔;11、第一把手装置;12、第二把手装置;13、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所述可移动式生物床为可悬浮在水体中的圆桶状的反应器1,所述反应器1中设置有曝气装置和MBBR填料,所述MBBR填料中包含一定的悬浮载体,从而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反应器的上表面设置有通气管7,所述通气管7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另外,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氧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所述反应器1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出气孔8,反应器1内多余的气体从所述出气孔8中流出。所述反应器1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进水孔单元2,每个所述进水孔单元2由若干个通孔沿所述反应器1轴向均匀分布组成。所述反应器1上表面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下凹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出水孔单元,每个所述出水孔单元由若干个通孔沿所述放置腔轴向均匀分布组成。在工作过程中原水直接通过通孔流入反应器内,通过设置有放置腔,腔体内可以根据情况放置有称重装置,可以调节通孔浸没于水池中的数量,从而控制原水流入反应器内的速度,同时处理后的水通过设置在放置腔侧壁上的通孔,流入放置腔中。所述反应器1上表面设有第一把手装置11,所述第一把手装置11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把手,本技术中设置有4个把手,方便对反应器进行搬运与移动。所述放置腔上部设置有密封所述放置腔的密封盖4,所述密封盖4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螺钉将其锁紧在所述放置腔上部,所述密封盖4上表面设有第二把手装置12,于述第二把手装置12包括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把手,方便密封盖4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的搬运。所述密封盖4中心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放置腔的出水管道5,所述出水管道5连接有泵,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去。所述出水管道5上连通有加料管道6,通过加料管道6向反应器1中投加一些生物菌,进一步提高反应器1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所述加料管道6下方设有为其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板13,抵消部分加料管道6自身重力,提高加料管道6的使用寿命。所述反应器1上表面环绕所述放置腔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设置有观察挡板3。本技术中所述观察挡板3设置有2块,所述观察挡板3侧边内嵌于所述观察口,所述观察挡板3的上表面与所述反应器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可以通过观察挡板3及时清晰的观察反应器1内反应过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可移动式生物床放入水池中,悬浮在水面上,水池中污水经过进水孔单元2流入反应器1内进行处理。通过通气管7连接的曝气装置,反应器1中填充的悬浮载体在整个反应器1中流动或悬浮,与污水充分接触反应,同时通过所述加料管道6向反应器1内投放一定的菌类,更好的提高反应效率,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与氮磷等物质。多余的气体的从出气孔8中流出,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所述出水管道5流出,完成整个工艺流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物床为可悬浮在水体中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中设置有曝气装置和MBBR填料,所述反应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进水孔单元,所述反应器上表面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下凹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出水孔单元,所述放置腔上部设置有密封所述放置腔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心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放置腔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连通有加料管道,所述反应器上表面环绕所述放置腔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设置有观察挡板,所述反应器上表面还设置有通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式生物床为可悬浮在水体中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中设置有曝气装置和MBBR填料,所述反应器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进水孔单元,所述反应器上表面中心位置沿竖直方向下凹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出水孔单元,所述放置腔上部设置有密封所述放置腔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心位置设置有连通所述放置腔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上连通有加料管道,所述反应器上表面环绕所述放置腔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设置有观察挡板,所述反应器上表面还设置有通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与放置腔为圆桶状结构,所述放置腔内设置有配重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进水孔单元由若干个通孔沿所述反应器轴向均匀分布组成,每个所述出水孔单元由若干个通孔沿所述放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仁,王永强,吴占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图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