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503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主要涉及土木工程建筑设备领域。包括空心筒状的桩体,桩体底部设锥形尖端部,锥形尖端部外侧壁上设弧形限位板,桩体内设纵向加强筋,桩体外侧壁上设两个肋壁,肋壁内设横向加强筋,桩体外设支撑套,支撑套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锥形连接筒,锥形连接筒底部开口端的直径大于锥形尖端部的外径,锥形连接筒底部设有锯齿状抓地板,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锥形连接筒的内侧壁上并与肋壁相适应的导向凹槽,肋壁能沿导向凹槽向下移动至完全脱离锥形连接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无需人力配合扶持就能方便的进行打桩工作,危险性低,提高工作效率,不容易产生偏差,精准性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的方方面面进行服务。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打桩,现有打桩时必须先通过机器固定桩体,再用机器将桩体打入泥土内,或者小型桩体则是通过工作人员扶正在打入桩体,这种方式在打桩时危险系数高,且需要两人配合完成,浪费劳动力,而且在打桩过程中,桩体容易移动位置,造成打桩位置出现偏差,影响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无需人力配合扶持就能方便的进行打桩工作,危险性低,提高工作效率,不容易产生偏差,精准性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包括空心筒状的桩体,所述桩体底部设有锥形尖端部,所述锥形尖端部远离桩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锥形尖端部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弧形限位板,所述桩体内均匀设有六根纵向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垂直于地面,所述桩体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肋壁,两个所述肋壁与纵向加强筋平行,所述肋壁内设有与纵向加强筋连接的横向加强筋,所述桩体外设有与桩体相适应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包括两个半圆形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一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锥形连接筒,所述锥形连接筒底部开口端的直径大于锥形尖端部的外径,所述锥形连接筒底部设有锯齿状抓地板,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锥形连接筒的内侧壁上并与肋壁相适应的导向凹槽,所述肋壁能沿导向凹槽向下移动至完全脱离锥形连接筒。所述支撑板外侧壁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均转动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向下转动能与地面接触。所述支撑杆靠近底端的侧壁上设有可折叠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向下转动至与地面接触时能将支撑杆从地面撑起并离开地面。所述支撑板远离铰接件的一端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位于其中一个支撑板外侧壁上的转动扣和位于另一个支撑板的外壁上与转动扣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转动扣的一端相对支撑板转动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限位块。所述桩体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减震垫。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无需人力配合扶持就能方便的进行打桩工作,危险性低,提高工作效率,不容易产生偏差,精准性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支撑杆的设置,能够增强本技术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桩体移动。3、万向轮的设置,能够方便的移动支撑套,提高工作效率。4、锁紧装置的设置,能够避免在打桩过程中,因为震动造成支撑套移动带动桩体移动,提高打桩位置精准性。5、减震垫的设置,能够减少因为打桩产生的震动造成支撑套、桩体的移动,提高打桩位置精准性。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万向轮与地面接触时万向轮与支撑杆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桩体;2、锥形尖端部;3、弧形限位板;4、纵向加强筋;5、肋壁;6、横向加强筋;7、支撑套;8、支撑板;9、锥形连接筒;10、抓地板;11、导向凹槽;12、连接杆;13、横杆;14、支撑杆;15、万向轮;16、转动扣;17、限位块;18、铰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技术所述是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根据附图1来描述本技术,包括空心筒状的桩体1,所述桩体1底部设有锥形尖端部2,所述锥形尖端部2远离桩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桩体和锥形尖端部可以在浇筑过程中浇筑一体成型,所述锥形尖端部2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弧形限位板3,弧形限位板可以是金属材质的,也可以是同样在浇筑锥形尖端部的同时用水泥混凝土浇筑制成,弧形开口向上减少打桩时的阻力,桩体打入地下之后,弧形限位板能够限制桩体向上浮动,也能够帮助桩体增大与地接触的面积,减少桩体下陷,帮助提高桩体打入地下以后的稳定性,提高施工质量,所述桩体1内均匀设有六根纵向加强筋4,所述纵向加强筋4垂直于地面,可以在浇筑桩体的同时将纵向加强筋一起浇筑成型,所述桩体1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肋壁5,肋壁可以是金属材质的,也可以与桩体同样材质一起浇筑,两个所述肋壁5与纵向加强筋4平行,所述肋壁5内设有与纵向加强筋4连接的横向加强筋6,横向加强筋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纵向加强筋连接,可以在浇筑时一起浇筑成型,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能够加强桩体整体的强度,避免空心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弯折,保证施工质量。肋壁起到加强桩体整体强度和限位的作用,所述桩体1外设有与桩体1相适应的支撑套7,所述支撑套7包括两个半圆形支撑板8,支撑套可以是铝制材料制成的,材质轻,硬度大,便于操作人员移动,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帮助固定桩体,不需人力扶持空心桩,支撑板长度方向与桩体相适应或略低于桩体,方便施工时候找准打桩点,两个所述支撑板8之间一端通过铰接件铰接,所述支撑板8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锥形连接筒9,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所述锥形连接筒9底部开口端的直径大于锥形尖端部2的外径,锥形连接筒的开口大于锥形尖端部包括锥形尖端部上的弧形限位板的整体外径尺寸,能够方便桩体向下移动,不会产生阻挡作用,所述锥形连接筒9底部设有锯齿状抓地板10,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锯齿状抓地板能够提高本技术整体尤其是支撑套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抓地力,避免支撑套移动,提高本技术整体稳定性,减少打桩过程中因为震动产生的移动,保持打桩位置精准性,并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8、锥形连接筒9的内侧壁上并与肋壁5相适应的导向凹槽11,导向凹槽自上而下贯穿整个支撑板和锥形连接筒,也可以设置锥形连接筒的开口端大一些,只需在支撑板上设置导向凹槽即可,提高工作效率,导向凹槽与肋壁相适应,所述肋壁5能沿导向凹槽11向下移动至完全脱离锥形连接筒9,肋壁与导向凹槽配合,能够限制桩体在打桩过程中不产生移动。本技术有益效果:无需人力配合扶持就能方便的进行打桩工作,危险性低,提高工作效率,不容易产生偏差,精准性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在使用中,将桩体放置到欲打桩位置,将支撑套打开,桩体的肋壁与导向凹槽配合好后,将支撑板扣合在桩体外部,将锯齿状抓地板按压紧,固定好支撑套、桩体,进行打桩工作。为了进一步减少桩体移动,所述支撑板8外侧壁上设有连接杆12,连接杆水平设置,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所述连接杆12远离支撑板8的一端设有横杆13,横杆同样水平设置,较佳的,横杆的中部与连接杆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所述横杆13两端均转动连接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向下转动能与地面接触,支撑杆与地面的距离与连接杆至地面的距离相适应,支撑杆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帮助进一步支撑支撑套,增强本技术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桩体移动。为了提高使用便利性,所述支撑杆14靠近底端的侧壁上设有可折叠的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其特征是:包括空心筒状的桩体(1),所述桩体(1)底部设有锥形尖端部(2),所述锥形尖端部(2)远离桩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锥形尖端部(2)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弧形限位板(3),所述桩体(1)内均匀设有六根纵向加强筋(4),所述纵向加强筋(4)垂直于地面,所述桩体(1)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肋壁(5),两个所述肋壁(5)与纵向加强筋(4)平行,所述肋壁(5)内设有与纵向加强筋(4)连接的横向加强筋(6),所述桩体(1)外设有与桩体(1)相适应的支撑套(7),所述支撑套(7)包括两个半圆形支撑板(8),两个所述支撑板(8)之间一侧通过铰接件(18)铰接,所述支撑板(8)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锥形连接筒(9),所述锥形连接筒(9)底部开口端的直径大于锥形尖端部(2)的外径,所述锥形连接筒(9)底部设有锯齿状抓地板(1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8)、锥形连接筒(9)的内侧壁上并与肋壁(5)相适应的导向凹槽(11),所述肋壁(5)能沿导向凹槽(11)向下移动至完全脱离锥形连接筒(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空心桩,其特征是:包括空心筒状的桩体(1),所述桩体(1)底部设有锥形尖端部(2),所述锥形尖端部(2)远离桩体(1)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锥形尖端部(2)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弧形限位板(3),所述桩体(1)内均匀设有六根纵向加强筋(4),所述纵向加强筋(4)垂直于地面,所述桩体(1)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肋壁(5),两个所述肋壁(5)与纵向加强筋(4)平行,所述肋壁(5)内设有与纵向加强筋(4)连接的横向加强筋(6),所述桩体(1)外设有与桩体(1)相适应的支撑套(7),所述支撑套(7)包括两个半圆形支撑板(8),两个所述支撑板(8)之间一侧通过铰接件(18)铰接,所述支撑板(8)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锥形连接筒(9),所述锥形连接筒(9)底部开口端的直径大于锥形尖端部(2)的外径,所述锥形连接筒(9)底部设有锯齿状抓地板(10),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8)、锥形连接筒(9)的内侧壁上并与肋壁(5)相适应的导向凹槽(11),所述肋壁(5)能沿导向凹槽(11)向下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仲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