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7142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5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截流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截流井,包括井体和溢流堰,在井体内设置有容腔,在容腔内设置有将容腔分隔为进水腔和溢流腔的溢流堰,在井体上分别设置有与进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与溢流腔连通的溢流管,在井体上还设置有与进水腔连通的截流管,在位于进水腔内部的截流管上设置有控制截流量的限流阀,在溢流堰上还设置有用于阻隔浮渣的格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截流井,通过在截流管入口处设置限流阀,能够保证截流量的稳定,有效控制截流率,避免在暴雨时,部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会通过溢流管泄入下游水体,给水体带来污染;另外,在溢流堰上设置格栅,可有效防止浮渣等污染物入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截流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截流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废水的排放,许多城市河道的污染问题和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通过截流井将城市旱季污水和雨季初期雨水截流入污水截流管中后排至污水管道系统,可最大程度地消减进入下游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以免城市水体遭受到严重污染,也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截流井是合流制管道中非常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其需保证在雨季时,截流的水量尽可能恒定,以免增大下游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量负荷,并且在保证设计流量下,合流制管道内的雨水排泄通畅。截流井的设置是否合理决定了截污系统运行的成败。传统的截流井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保证截流量的稳定,无法有效控制截流率。在暴雨时,部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会通过截流井泄入水体,给水体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有限,大量无需处理的雨水或倒灌入截流管的河水进入污水厂,占用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导致需处理的污水反而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溢流至河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由于污水中往往夹带有杂质、浮渣等污染物,污染物在暴雨时会跟随雨污通过截流井泄入下游水体,造成水体的污染。而且长此以往浮渣等污染物的积存容易造成井体或者管道的堵塞,影响截污系统的正常运行。鉴于此,急需一种可有效控制截流量,防止浮渣等污染物进入下游水体的截流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截流井,以解决传统截流井不能有效控制截流量,且不能阻隔浮渣等污染物进入下游水体,造成水体污染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截流井,包括井体和溢流堰,在所述井体内设置有容腔,在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将所述容腔分隔为进水腔和溢流腔的所述溢流堰;在所述井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与所述溢流腔连通的溢流管;在所述井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截流管,所述截流管部分位于所述进水腔内部,在位于所述进水腔内部的截流管上设置有控制截流量的限流阀;所述溢流堰上还设置有用于阻隔浮渣的格栅。进一步的,所述格栅的形状为圆形或者弓形,所述格栅位于所述溢流堰的顶端,所述格栅的弧形侧壁与所述容腔内壁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格栅为静态格栅。进一步的,所述溢流管与所述进水管相对设置,所述截流管位于所述进水管与溢流管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管内底标高均高于所述截流管的管内底标高和所述溢流管的管内底标高。进一步的,所述限流阀为旋流式限流阀,所述限流阀为不锈钢限流阀。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两端与所述容腔内壁相连,所述溢流堰的高度可调节。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的顶端高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井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检修孔。进一步的,所述井体为玻璃钢井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截流井,通过在截流管入口处设置限流阀,能够保证截流量的稳定,有效控制截流率,避免在暴雨时,部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会通过溢流管泄入下游水体,给水体带来污染;同时,在溢流堰上设置格栅,可有效防止浮渣等污染物进入下游水体,降低下游水体的污染,对水体进行二次保护;另外,将限流阀和格栅与截流井一体化设计,使得本技术具有集成化、智能化、截流率稳定、施工简单、坚固耐用、维修量少和管理方便等特点,能满足不同截流倍数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截流系统领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井体;2-溢流堰;3-进水管;4-截流管;5-溢流管;6-限流阀;7-格栅;8-进水腔;9-溢流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和3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截流井,包括井体1和溢流堰2。截流井的井体1可为多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井体1为圆柱体内部贯通式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在井体1内有一容腔,在容腔内设置有将容腔分隔为进水腔8和溢流腔9的溢流堰2。进一步的,在井体1上分别设置有与进水腔8连通的进水管3和与溢流腔9连通的溢流管5。进水管3的作用是将雨水和污水合流后的合流污水输送进截流井的容腔内,溢流管5主要是在雨水量过大的时候,将部分雨水泄入下游水体中。更进一步的,在井体1上还设置有与进水腔8连通的截流管4,截流管4部分位于进水腔8内部。溢流管5与进水管3相对设置,截流管4位于进水管3与溢流管5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进水管3的管内底标高均高于截流管4的管内底标高和溢流管5的管内底标高。具体的进水管3、截流管4和溢流管5的管径大小及空间构造根据实际项目水力情况分析设计。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位于井体1容腔内部的溢流堰2沿井体1竖直方向设置,溢流堰2的两端与容腔内壁相连,溢流堰2的顶端高于溢流管5的上端。当进水腔8内水量较少,水位较低时,雨水和污水经过限流阀6进入截流管4,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当进水腔8内雨水和污水水量较多,水位较高超过溢流堰2的高度时,一部分雨水和污水仍然经过限流阀6进入截流管4,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少部分雨水和污水则溢过溢流堰2进入溢流腔9,通过溢流管5泄入下游水体。由于设置有溢流堰2,当外界水体水位上升时,外界水体中的水通过溢流管5倒灌入溢流腔9内,溢流堰2可防止外界水体中的水倒灌入进水腔8及截留管,从而避免外界水体中的水大量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负荷。为进一步防止下游水体倒灌,还可以在溢流管5上设置闸门等防倒灌设施。另外,溢流堰2优选为高度可调节的溢流堰2。可调式溢流堰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用于水量的分配和水位的调节。在本实施例中,可调式溢流堰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为防止大量雨水和污水进入截流管4,造成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大幅度波动,影响其正常运行,同时也防止大量污水与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体化截流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和溢流堰,在所述井体内设置有容腔,在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将所述容腔分隔为进水腔和溢流腔的所述溢流堰;在所述井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与所述溢流腔连通的溢流管;在所述井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截流管,所述截流管部分位于所述进水腔内部,在位于所述进水腔内部的截流管上设置有控制截流量的限流阀;所述溢流堰上还设置有用于阻隔浮渣的格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和溢流堰,在所述井体内设置有容腔,在所述容腔内设置有将所述容腔分隔为进水腔和溢流腔的所述溢流堰;在所述井体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管和与所述溢流腔连通的溢流管;在所述井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截流管,所述截流管部分位于所述进水腔内部,在位于所述进水腔内部的截流管上设置有控制截流量的限流阀;所述溢流堰上还设置有用于阻隔浮渣的格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形状为圆形或者弓形,所述格栅位于所述溢流堰的顶端,所述格栅的弧形侧壁与所述容腔内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为静态格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与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王文凤童武齐洁郭曦孙亮詹璨张亚宁白瑞峰黎海燕张艳红张俊熊刘旭石晶垚
申请(专利权)人:英泰流体控制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