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动控制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5391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给排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井体和控制单元,所述井体第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的弃流口,所述弃流口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所述井体内弃流口下游处设有常态为关闭的液控旋转堰门,所述液控旋转堰门上下游的井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控旋转堰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浮球截流装置和液控旋转堰门组合的方式来控制,实现了后期雨水不进入污水处理厂,强降雨时可以大流量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给排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初期雨水冲刷空气和地表后,携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经过调查显示:初期雨水中携带的有毒有害物质比生活污水更多。如果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会严重的污染水环境,所以,需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目前,通常是采用简单的截流井系统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而降雨后期的雨水污染程度较轻,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但后期雨水依然可以进入污水管道,浪费资源。又如公开号为CN10486324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截流井,通过溢流堰将池体分割为雨水收集区和溢流区,但由于溢流堰高度一定,过高将影响流量大时后期雨水流入溢流区,过低则无法起到截留作用,而且当溢流区连接的自然水体液位高于截流井内的液位时,无法避免自然水体的水倒灌进入截流井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及其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包括井体和控制单元,所述井体第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的弃流口,所述弃流口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所述井体内弃流口下游处设有常态为关闭的液控旋转堰门,所述液控旋转堰门上下游的井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控旋转堰门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浮球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井体第三侧壁上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中部铰接在弃流口侧旁,所述旋转板的一端设有浮球,另一端为与弃流口配合的启闭板。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旋转板上方的井体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当启闭板完全将弃流口开启时,所述启闭板与第一限位杆接触,当启闭板完全将弃流口覆盖时,所述启闭板与第二限位杆接触。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液控旋转堰门关闭时门板顶部高度不低于启闭板将弃流口完全覆盖时浮球底部的高度,所述液控旋转堰门关闭时门板顶部高度不低于出水管顶部的高度。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液控旋转堰门包括油缸,所述油缸固定端固定在井体第三侧壁上,驱动端与门板端面铰接;所述井体内流道底面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转轴;所述门板底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门板两侧与井体侧壁之间接触式密封。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门板上游的流道底面高于所述安装座所处的流道底面。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流道底面包括高位段和低位段,所述高位段和低位段为台阶结构;所述安装座设在低位段,且靠近高位段和低位段的过渡处,所述门板的旋转中心不高于所述高位段表面,所述门板表面与高位段之间设有橡胶密封件。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有警戒液位H1和旱流液位H2,a.旱季时液控旋转堰门保持关闭状态;b.当降雨发生第一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液控旋转堰门上游液位升至警戒液位H1时,控制液控旋转堰门旋转开启,雨水排至自然水体;c.当第一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液控旋转堰门上游液位降至旱流液位H2时,控制单元控制液控旋转堰门旋转关闭,恢复常态。进一步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有防倒灌液位H3,当第二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液控旋转堰门下游自然水体液位上升至防倒灌液位H3时,控制单元控制液控旋转堰门旋转关闭。更进一步地,液位高度关系为:液控旋转堰门关闭时门板顶部高度≥警戒液位H1≥浮球截流装置将弃流口完全覆盖时浮球底部的高度;浮球截流装置将弃流口完全开启时浮球底部的高度≥旱季液位H2;液控旋转堰门关闭时门板顶部高度≥出水管顶高≥防倒灌液位H3。本专利技术利用浮球截流装置和液控旋转堰门组合的方式来控制,实现了后期雨水不进入污水处理厂,强降雨时可以大流量排放。本专利技术具有防倒灌功能:当自然水体的水位高于截流井内的水位时,液动旋转堰门保持关闭状态,防止自然水体的水倒灌进入截流井内。整个控制过程是实时控制的,由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通过实时检测截流井内和自然水体的水位,再进行逻辑判断,来确定液动旋转堰门的开度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浮球截流装置开启、液控旋转堰门关闭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浮球截流装置关闭、液控旋转堰门开启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专利技术俯视图;图4是浮球截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液控旋转堰门结构示意图。图中,1-井体、2-进水管、3-出水管、4-弃流口、5-浮球截流装置(51-旋转板、52-浮球、53-启闭板、54-铰轴、55-第一限位杆、56-第二限位杆)、6-液控旋转堰门(61-门板、62-油缸、63-安装座、64转轴、65-橡胶密封件)、7-第一液位传感器、8-流道底面(81-高位段、82-低位段)、9-弃流管、10-第二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包括井体1和控制单元,所述井体1第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2、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3、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9的弃流口4,所述弃流口4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5,所述井体1内弃流口4下游处设有常态为关闭的液控旋转堰门6,所述液控旋转堰门6上下游的井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7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0,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液位传感器7和第二液位传感器10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控旋转堰门6连接。结合图4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浮球截流装置5包括设置在井体1第三侧壁上的旋转板51,所述旋转板51中部通过铰轴54铰接在弃流口4侧旁,所述旋转板51的一端设有浮球52,另一端为与弃流口4配合的启闭板53。所述旋转板51上方的井体1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杆55和第二限位杆56,当启闭板53完全将弃流口4开启时,所述启闭板53与第一限位杆55接触,当启闭板53完全将弃流口4覆盖时,所述启闭板53与第二限位杆56接触。所述液控旋转堰门6关闭时门板61顶部高度不低于启闭板53将弃流口4完全覆盖时浮球52底部的高度,所述液控旋转堰门6关闭时门板61顶部高度不低于出水管3顶部的高度。结合图5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控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包括井体和控制单元,所述井体第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的弃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口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所述井体内弃流口下游处设有常态为关闭的液控旋转堰门,所述液控旋转堰门上下游的井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控旋转堰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动控制截流井,包括井体和控制单元,所述井体第
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
出水管、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的弃流口,其特征在于,所
述弃流口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所述井体内弃流口下游处设有常态
为关闭的液控旋转堰门,所述液控旋转堰门上下游的井壁上分别设
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
与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
元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控旋转堰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动控制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
述浮球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井体第三侧壁上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
中部铰接在弃流口侧旁,所述旋转板的一端设有浮球,另一端为与
弃流口配合的启闭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动控制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
述旋转板上方的井体第三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当
启闭板完全将弃流口开启时,所述启闭板与第一限位杆接触,当启
闭板完全将弃流口覆盖时,所述启闭板与第二限位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动控制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
述液控旋转堰门关闭时门板顶部高度不低于启闭板将弃流口完全
覆盖时浮球底部的高度,所述液控旋转堰门关闭时门板顶部高度不
低于出水管顶部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动控制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
述液控旋转堰门包括油缸,所述油缸固定端固定在井体第三侧壁
上,驱动端与门板端面铰接;所述井体内流道底面上设有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转轴;所述门板底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习洪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