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2471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初期雨水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组内筒体和溢流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溢流堰分别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使得水体通过所述溢流堰分别切向进入两组所述内筒体内部。本实用采用双涡流式结构设计,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占用空间等优点;同时,使用寿命长,易于安装,便于维修保养,施工简单、周期短,降低了施工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

Initial rain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rain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n initial rain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ain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housing and arranged inside the shell of the two groups inside the cylinder and overflow weir; one side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the oth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pipe; the cylinder wall is tangent to the overflow weir respectively with the two groups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that makes the water through the overflow weir were cut into the two group of the inner cylinder body. The utility adopts double vortex structure desig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size, small occupation area, can save the occupying space and other 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long service life, easy installation, convenient maintenance, simple construction, short cycle, reducing construction cost and maintenanc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初期雨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雨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初期雨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水排水系统大多是通过地面设置的截污井流入排水管道中,再排入受纳水体中。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增多,雨水在流入井前对大气及地面的冲刷,使得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初期雨水所含杂质和污染物非常多,初期雨水在降雨时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工业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雨水降落后又冲刷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悬浮固体、泥沙等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若将初期雨水直接排入下游水体,会对水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目前对初期雨水的处理为:首先地表雨水通过收水口,外部管道等流入井内,在入口处增加格栅将大型的污染物排除在管网系统之外;然后小的污染物以及泥沙等会进入管网系统,后续再通过增建调蓄池或弃流井等对雨水中格栅无法清除的污染物进一步处理,从而尽可能的将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降到最小。然而,随着城市内涝和雨洪污染日趋严重,传统的初期雨水污染处理装置和方法落后且效果不佳,造成雨水及市政管网的压力很大,也给污水厂,河道造成负担。此外,传统的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污染物拦截效率低;施工复杂,周期长;后期清理维护繁琐,很难满足目前的需求。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占地面积小,并且净化效果好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组内筒体和溢流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溢流堰分别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使得水体通过所述溢流堰分别切向进入两组所述内筒体内部。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集渣槽,所述集渣槽分为两组,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两组所述内筒体的外部。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轴线两侧对称的设置两组所述内筒体,所述溢流堰倾斜的设置在两组所述内筒体之间,所述溢流堰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切向方向互为反向。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溢流堰设有两个,且两个溢流堰相对的倾斜设置,每个溢流堰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70°。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溢流堰呈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且两高端部分别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呈圆柱状或多边形柱状,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筒体呈圆柱状、圆锥状或多边形柱状,上端开口,下端开口。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渣槽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式结构;集渣槽的上端开口端高于内筒体的顶端,集渣槽的底板设置在内筒体的中部或上部外侧。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两组所述内筒体和所述溢流堰一体成型。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材质为玻璃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采用双涡流式结构设计,在壳体内设置两组内筒体,由于溢流堰分别与两组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使得水体由进水管进入壳体内部后,经溢流堰分成两路分别切向进入两组内筒体,由于惯性的作用,水体在内筒体内形成向下涡流,水体中密度较水重的泥沙等颗粒状物向下沉降,密度较水轻的塑料、油脂等漂浮物则浮在水体上部,从而达到分离净化效果,雨水经处理后可直接排入下游水体或经后续处理后进行回用。通过双涡流结构设计,使得净化效果更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减少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改善水生生态环境。2、本实用通过双涡流的集成设计,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占用空间等优点;同时,使用寿命长,易于安装,便于维修保养,施工简单、周期短,降低了施工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3、本技术依靠高效水力旋流原理,无需任何外界动力,混合均匀,动力消耗少;同时,本技术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的体积可以根据水利情况设计,系统集成度高,模块化的设计更为灵活,有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占地面积大、污染物拦截效率低、缺乏系统性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标:100-壳体;101-进水管;102-出水管;200-内筒体;300-溢流堰;400-集渣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组内筒体和溢流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溢流堰分别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使得水体通过所述溢流堰分别切向进入两组所述内筒体内部。高效水力旋流分离是一个复杂的在低能量旋转力区域增加重力分离的水力学过程。而本技术利用水力旋流原理将水体中悬浮物和漂浮物分离,其中油脂、塑料等漂浮物汇集到涡流外围浮在上层或者收集至漂浮物收集区,而泥砂等悬浮物则向涡流中心聚集并下沉进入沉积物收集区。具体的讲:本技术根据水力学原理,采用双涡流式结构设计,在壳体内设置两组内筒体,由于溢流堰分别与两组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使得水体由进水管进入壳体内部后,经溢流堰分成两路分别切向进入两组内筒体,水体在两组内筒体内形成两组向下的涡流,在此过程中,水体中密度较水重的泥沙等颗粒状物向下沉降至设备底部,而密度较水轻的塑料、油脂等漂浮物则浮在水体上部,从而达到分离净化效果,经处理后的初期雨水可直接排入下游水体或经后续处理后进行回用。从而有效减少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可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施工成本;维护清理方便,占地面积小,可节省空间。在本技术中,为满足小范围、小流量的使用,壳体的体积不宜过大,只要能够满足需要即可。在本技术中,由于壳体长时间与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接触,可以在壳体的外部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直接套设在壳体外部的保护筒、圈在壳体外部的金属保护架或者围在壳体外部的保温材料等。在本技术中,每组内筒体至少包含一个内筒体,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本技术中,溢流堰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溢流堰的端部分别与两组内筒体的筒壁相切。在本技术中,壳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供进水管穿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初期雨水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组内筒体和溢流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溢流堰分别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使得水体通过所述溢流堰分别切向进入两组所述内筒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两组内筒体和溢流堰;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溢流堰分别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筒壁相切,使得水体通过所述溢流堰分别切向进入两组所述内筒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渣槽,所述集渣槽分为两组,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两组所述内筒体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轴线两侧对称的设置两组所述内筒体,所述溢流堰倾斜的设置在两组所述内筒体之间,所述溢流堰与两组所述内筒体的切向方向互为反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设有两个,且两个溢流堰相对的倾斜设置,每个溢流堰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70°。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张亚宁郭曦白瑞峰黎海燕张艳红张俊熊刘旭齐洁孙亮王文凤詹璨
申请(专利权)人:英泰流体控制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