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504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上设置有与钢球料盘固连的挂钩、与钢球料盘出料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和与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方向垂直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之间依次设有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和第二道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道弧形缓冲板的底端固连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处,所述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以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为轴对称设置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球研磨机、硬磨机、初研机的出球工装组合机构。
技术介绍
在钢球研磨工序,特别是硬磨及初研工序,在研磨结束后,将机器中的球排出到专用料斗中,但现有加工工序中,通常是通过自制的方形铲,往专用料斗中铲球,由于机器与料斗之间落差大,人员操作难度大,并且出球效率非常低,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负面影响,由于人工出球操作及不可控因素造成钢球表面有碰伤。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减小出球过程中钢球与装球料斗间的落差问题,避免落差大造成表面有碰伤。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上设置有与钢球料盘固连的挂钩、与钢球料盘出料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和与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方向垂直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之间依次设有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和第二道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道弧形缓冲板的底端固连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处,所述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以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为轴对称设置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上方,本技术的钢球从钢球料盘进入第一导向缓冲机构,通过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以及位于出料口出的第二道弧形缓冲板,使得钢球在出球过程中,不会因为钢球出球与装球料斗之间的高度差,使得钢球与钢球之间进行碰撞,而造成钢球表面碰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所述的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的两侧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的两端侧壁之间设有供钢球出料的空间,且该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的底端位于第二道弧形缓冲板的顶端的下方,所述第二道弧形缓冲板的顶端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侧壁紧贴固连,钢球沿着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进入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内部,并经过第二道弧形缓冲板的缓冲进行出料,通过导向和缓冲,能够防止钢球在出料过程中,相互碰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下端设有第二导流缓冲机构,所述第二导流缓冲机构的上端入料口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对应设置,该第二导流缓冲机构的下端设置有装球容器,所述上端入料口与装球容器之间设有导流缓冲槽,所述导流缓冲槽呈人字形结构,该导流缓冲槽的上端为与上端入料口相连的竖直槽,针对钢球出球与钢球料盘之间落差大的装置,采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和第二导流缓冲机构组合出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所述的导流缓冲槽上均匀设置有缓冲块,位于导流缓冲槽上的钢球通过缓冲块进入装球容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外侧两端设有手把横梁,通过手把横梁能够快速方便的对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对接钢球料斗出料口。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钢球与料斗之间的落差问题,避免落差大造成球表面有碰伤,通过第一、第二导流缓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球落差大造成钢球表面碰伤的风险,本技术结构简单,有效提高出球效率和质量,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1—手把横梁、2—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3—挂钩、4--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5—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6—第二道弧形缓冲板、7—第二导流缓冲机构、8—导流缓冲槽、9—缓冲块、10—钢球料盘、12—装球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同时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具体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包括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2,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2上设置有与钢球料盘10固连的挂钩3、与钢球料盘10出料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和与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方向垂直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4,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4之间依次设有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5和第二道弧形缓冲板6,第二道弧形缓冲板6的底端固连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4处,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5以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4为轴对称设置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4上方,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5的两侧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2的两端侧壁之间设有供钢珠出料的空间,且该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5的底端位于第二道弧形缓冲板6的顶端的下方,第二道弧形缓冲板6的顶端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2侧壁紧贴固连。钢球从钢球料盘10进入第一导向缓冲机构,通过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5以及位于出料口的第二道弧形缓冲板6,使得钢球在出球过程中,不会因为钢球出球与装球料斗之间的高度差,使得钢球与钢球之间进行碰撞,而造成钢球表面碰伤。为解决钢球料盘10与装球容器12之间落差过大,第一导流缓冲机构高度过大,容易影响缓冲效果,故本实施例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4下端设有第二导流缓冲机构7,第二导流缓冲机构7的上端入料口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4对应设置,该第二导流缓冲机构7的下端设置有装球容器12,上端入料口与装球容器12之间设有导流缓冲槽8,所述导流缓冲槽8呈人字形结构,该导流缓冲槽8的上端为与上端入料口相连的竖直槽,针对钢球出球与钢球料斗之间落差大的装置,采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和第二导流缓冲机构7组合出料,导流缓冲槽8上均匀设置有缓冲块9,位于导流缓冲槽8上的钢球通过缓冲块9进入装球容器12。本实施例为组装方便,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2外侧两端设有手把横梁1,通过手把横梁1能够快速方便的对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2对接钢球料盘10出料口。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上设置有与钢球料盘固连的挂钩、与钢球料盘出料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和与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方向垂直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之间依次设有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和第二道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道弧形缓冲板的底端固连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处,所述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以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为轴对称设置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上设置有与钢球料盘固连的挂钩、与钢球料盘出料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和与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方向垂直的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所述第一导流缓冲机构进料口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之间依次设有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和第二道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二道弧形缓冲板的底端固连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处,所述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以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为轴对称设置在第一导流缓冲机构出料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出球工装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的两侧与第一导流缓冲机构主体框架的两端侧壁之间设有供钢珠出料的空间,且该人字形第一道缓冲板的底端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杰
申请(专利权)人:椿中岛机械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