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顺明专利>正文

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836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包括原料气进口A、人孔、原料气进口B、筒体、气体分布筒、裙座、进水小管板、进水口A、催化剂自卸口、反应气出口、进水口B、下封头和上封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部采用球体结构,球体四周焊接四块出水小管板,换热管和出水小管板焊接,如果换热管和出水小管板焊缝发生泄漏时,检修人员可以通过水出口进入球体内部,水出口的管道直径大于500毫米,方便检修人员进入球体,球体直径大于1200毫米,检修人员可以进入球体内部对四块出水小管板和换热管泄漏的焊缝进行焊接处理。在装填或者自卸催化剂时,检修人员通过上封头人孔和下封头催化剂自卸口进入反应器内部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器,具体是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化工领域采用水移热反应器的结构,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换热管由于受热膨胀,热应力无法消除,无论换热管和管板焊接,或者换热管和环管焊接,或者换热管和球体焊接,都存在一旦发生泄漏,都无法进行检修,只有停车检修或者直接更换反应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更换催化剂时,由于催化剂结块,催化剂无法自卸而导致的整台反应器报废的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包括原料气进口A、人孔、原料气进口B、筒体、气体分布筒、裙座、进水小管板、进水口A、催化剂自卸口、反应气出口、进水口B、下封头和上封头,筒体的上下两端连接上封头和下封头,筒体的外表面底部设置裙座,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气体分布筒,气体分布筒的外壁和筒体的内壁形成气流通道,且气体分布筒的外表面上开设若干个通气孔,所述气体分布筒为顶端密闭和低端开口的结构,所述气体分布筒的底边与筒体底部的桶壁通过环形密封件密封,从而将筒体分割成两个部分,即气体分布筒的外表面和上封头形成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而气体分布筒的内表面和下封头形成换热腔,换热腔内填充催化剂床层;所述上封头表面设置与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连通的原料气进口A、人孔和原料气进口B,所述下封头上设置反应气出口和催化剂自卸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腔内设置若干个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连接下封头外表面的进水口A或者进水口B,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球体表面的出水小管板,所述球体通过管道连接上封头表面的水出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出口的管道直径大于500毫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1200毫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管上部设有“了”形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球体设置在换热腔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原料气进口A和原料气进口B均连接气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气出口连接换热腔中心位置的中心集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专利上部采用球体结构,球体四周焊接四块出水小管板,换热管和出水小管板焊接,如果换热管和出水小管板焊缝发生泄漏时,检修人员可以通过水出口进入球体内部,水出口的管道直径大于500毫米,方便检修人员进入球体,球体直径大于1200毫米,检修人员可以进入球体内部对四块出水小管板和换热管泄漏的焊缝进行焊接处理。下封头焊接有四块进水小管板,四块进水小管板和换热管焊接焊缝发生泄漏时,检修人员可以将进水口拆卸下来,在反应器外部对泄漏的焊缝进行焊接处理。在装填或者自卸催化剂时,检修人员通过上封头人孔和下封头催化剂自卸口进入反应器内部进行处理。在换热管受热膨胀时,利用换热管上部“了”形弯来消除换热管对出水小管板的热应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原料气进口A,2-水出口,3-人孔,4-原料气进口B,5-球体,6-出水小管板,7-筒体,8-换热管,9-气体分布筒,10-裙座,11-进水小管板,12-进水口A,13-催化剂自卸口,14-反应气出口,15-进水口B,16-下封头,17-上封头,18-中心集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包括原料气进口A1、水出口2、人孔3、原料气进口B4、球体5、出水小管板6、筒体7、换热管8、气体分布筒9、裙座10、进水小管板11、进水口A12、催化剂自卸口13、反应气出口14、进水口B15、下封头16、上封头17和中心集气管18,筒体7的上下两端连接上封头17和下封头16,筒体7的外表面底部设置裙座10,所述筒体7的内部设置气体分布筒9,气体分布筒9的外壁和筒体7的内壁形成气流通道,且气体分布筒9的外表面上开设若干个通气孔,所述气体分布筒9为顶端密闭和低端开口的结构,气体分布筒9的底边与筒体7底部的桶壁通过环形密封件密封,从而将筒体7分割成两个部分,其中气体分布筒9的外表面和上封头17形成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而气体分布筒9的内表面和下封头16形成换热腔,换热腔内填充催化剂床层。所述换热腔内设置若干个换热管8,换热管8的一端连接下封头16外表面的进水口A12或者进水口B15,换热管8的另一端连接球体5表面的出水小管板6,球体5设置在换热腔内,所述球体5通过管道连接上封头17表面的水出口2,水出口2的管道直径大于500毫米,球体5的直径大于1200毫米,以便于冷水换热后排出,所述换热管8上部为“了”形弯。所述上封头17表面设置与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连通的原料气进口A1、人孔3和原料气进口B4,原料气进口A1和原料气进口B4连接气源,原料气从原料气进口A1和原料气进口B4进入到与原料气分布流动腔,并流向气体分布筒的外壁和筒体的内壁形成气流通道,最后从气体分布筒9外表面上的通气孔横向流入到换热腔内,从而与换热腔内填充催化剂床层充分接触,均匀快速的反应。所述下封头16上设置反应气出口14和催化剂自卸口13,催化剂自卸口13用于填充安装催化剂,反应气出口14连接换热腔中心位置的中心集气管18,通过中心集气管18将反应后的反应气体回收,中心集气管18设置在换热腔中心位置,能够快速的收取反应后的气体,避免气体滞留影响反应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原料气流向为:由上封头17上的原料气进口A1和原料气进口B4进入反应器内部的原料气分布流动腔,垂直向下进入筒体7和气体分布筒9之间的气流通道,由气体分布筒9水平均匀的进入换热腔的催化剂床层。原料气经过换热管8后被中心集气管18吸入,最后由反应气出口14出反应器。管程水流向为:水由下封头16的进水口A12或者进水口B15进入换热管8中,水由下向上在换热管8中流动,换热管8内的水吸收原料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后进入上部球体5中,最后由出水口2出反应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包括原料气进口 A、人孔、原料气进口B、筒体、气体分布筒、裙座、进水小管板、进水口A、催化剂自卸口、反应气出口、进水口B、下封头和上封头,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上下两端连接上封头和下封头,筒体的外表面底部设置裙座,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气体分布筒,气体分布筒的外壁和筒体的内壁形成气流通道,且气体分布筒的外表面上开设若干个通气孔,所述气体分布筒为顶端密闭和低端开口的结构,所述气体分布筒的底边与筒体底部的桶壁通过环形密封件密封,从而将筒体分割成两个部分,即气体分布筒的外表面和上封头形成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而气体分布筒的内表面和下封头形成换热腔,换热腔内填充催化剂床层;所述上封头表面设置与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连通的原料气进口 A、人孔和原料气进口B,所述下封头上设置反应气出口和催化剂自卸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包括原料气进口A、人孔、原料气进口B、筒体、气体分
布筒、裙座、进水小管板、进水口A、催化剂自卸口、反应气出口、进水口B、下封头和上封头,
其特征在于,筒体的上下两端连接上封头和下封头,筒体的外表面底部设置裙座,所述筒体
的内部设置气体分布筒,气体分布筒的外壁和筒体的内壁形成气流通道,且气体分布筒的
外表面上开设若干个通气孔,所述气体分布筒为顶端密闭和低端开口的结构,所述气体分
布筒的底边与筒体底部的桶壁通过环形密封件密封,从而将筒体分割成两个部分,即气体
分布筒的外表面和上封头形成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而气体分布筒的内表面和下封头形成换
热腔,换热腔内填充催化剂床层;所述上封头表面设置与原料气分布流动腔连通的原料气
进口A、人孔和原料气进口B,所述下封头上设置反应气出口和催化剂自卸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径向可检修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明
申请(专利权)人:王顺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