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80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为克服现有炒菜机无法对搅拌叶的停留位置进行限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锅体、锅盖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和搅拌叶,锅盖上设有电机,传动轴与电机连接,锅体内设有可取放的内胆,电机可驱动传动轴转动,所述的炒菜机还包括控制器和位置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烹饪结束之后,位置检测组件将搅拌叶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启闭以使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其优点是:能够控制搅拌叶转动使其停止在防干扰区域,为内胆的取放让位,使内胆的取放操作方便,还能避免搅拌叶磕碰、刮伤内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烹饪电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
技术介绍
炒菜机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烹饪过程的智能化设备,相比传统的炒菜锅具,炒菜机具有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等功能,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的炒菜机包括锅体、锅盖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和搅拌叶,锅盖上设有电机,传动轴与电机连接,锅体内设有可取放的内胆,电机可驱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在内胆内转动,对食物进行翻炒。但是,这种结构的炒菜机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缺陷:烹饪结束之后,电机停止转动,搅拌组件中的搅拌叶随之停止转动,其停止位置随意、不固定,而锅盖为可转动地连接在锅体上,若搅拌叶的停止位置靠近锅盖和锅体的连接处,会因搅拌叶的体积大而影响内胆的取放,操作不便,还可能存在搅拌叶磕碰、刮伤内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能够控制搅拌叶转动使其停止在防干扰区域,为内胆的取放让位,使内胆的取放操作方便,还能避免搅拌叶磕碰、刮伤内胆。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包括锅体、锅盖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和搅拌叶,锅盖上设有电机,传动轴与电机连接,锅体内设有可取放的内胆,电机可驱动传动轴转动,其中,所述的炒菜机还包括控制器和位置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烹饪结束之后,位置检测组件将搅拌叶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启闭以使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搅拌组件中的搅拌叶随电机停转而停转。若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到搅拌叶停在了防干扰区域(不影响内胆的取放),控制器控制电机保持停转;若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到搅拌叶未停在防干扰区域(会影响内胆的取放),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直至位置检测组件检测到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才停止转动。这一设置,使得搅拌叶最终都能够处于防干扰区域,为内胆的取放让位,使内胆的取放操作方便,还能避免搅拌叶磕碰、刮伤内胆。作为改进,所述的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磁感应器和永磁体,磁感应器设置在锅盖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永磁体设置在传动轴上且随传动轴的转动相对于磁感应器产生位移;所述磁感应器感应到永磁体,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或者搅拌叶未处于防干扰区域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永磁体随传动轴转动时,相对于磁感应器产生位移,两者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磁感应器接收到的电磁信号也随之变化,磁感应器将电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灵敏度高,使控制器对电机的控制灵敏、准确,搅拌叶的最终停留位置也更加准确。而且,这种非接触式的检测组件结构简单,使炒菜机锅盖的结构更加紧凑。针对“磁感应器感应到永磁体,且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的结构,控制器的判断更为简单,对电机的控制更为直接,搅拌叶的最终停留位置固定。针对“磁感应器感应到永磁体,且搅拌叶未处于防干扰区域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的结构,搅拌叶一旦离开干扰区域,控制器就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更加节能、省电。作为搅拌叶的一种优选,所述的搅拌叶为一片,开盖到位后,搅拌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210°或330°~360°,此时,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这一设置,使得搅拌组件的结构简单;开盖到位后,当搅拌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210°~330°时,搅拌叶靠近锅盖和锅体的连接处,会影响内胆的取放,操作不便,还可能磕碰、刮伤内胆。作为搅拌叶的另一种优选,所述的搅拌叶有两组,两组搅拌叶位于传动轴的两侧,每组搅拌叶中包括至少一个子叶片,开盖到位后,搅拌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30°、150°~210°或330°~360°,此时,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这一设置,使得搅拌组件对食物的翻炒充分、均匀;开盖到位后,当搅拌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150°或210°~330°时,搅拌叶靠近锅盖和锅体的连接处,会影响内胆的取放,操作不便,还可能磕碰、刮伤内胆。作为改进,所述的电机通过支撑座安装在锅盖上,支撑座上开设容纳槽,上述的磁感应器置于容纳槽内。这一设置,使得电机的安装方便、稳固,锅盖的结构紧凑,且磁感应器的装配方便,检测更为灵敏。作为改进,所述的磁感应器为干簧管。这一设置,使得磁感应器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作为改进,所述的干簧管呈矩形;所述的干簧管竖向设置在容纳槽内且位于传动轴的外围或者所述的干簧管横向设置在容纳槽内且位于传动轴的上方。这一设置,使得干簧管的检测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的永磁体为矩形或月牙形。作为改进,所述的永磁体位于搅拌叶的正上方。这一设置,使得磁感应器在接收到永磁体的电磁信号时,即刻能确定搅拌叶的位置,使搅拌叶的位置信息更加准确。作为改进,当永磁体与磁感应器位置对应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L≤5mm。这一设置,使得磁感应器与永磁体之间的电磁感应灵敏,当L>5mm时,即使永磁体随传动轴转到与磁感应器最接近的位置时,磁感应器也可能接收不到电磁信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烹饪结束之后,控制器能够通过控制电机的启闭使搅拌叶最终处于防干扰区域,为内胆的取放让位,使内胆的取放操作方便,还能避免搅拌叶磕碰、刮伤内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锅盖和搅拌组件装配后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锅盖和搅拌组件装配后的剖视图(干簧管竖向设置在容纳槽内)。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流程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支撑座另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锅盖和搅拌组件装配后的剖视图(干簧管横向设置在容纳槽内)。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搅拌叶在锅盖上转动的示意图。图8为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搅拌叶在锅盖上转动的示意图。图中所示:1、锅体,11、内胆,2、锅盖,3、搅拌组件,31、传动轴,32、搅拌叶,33、容纳腔,34、磁铁,4、电机,41、输出轴,5、支撑座,51、容纳槽,6、磁感应器,7、永磁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包括锅体1、锅盖2和搅拌组件3,结合图2、图3,搅拌组件3包括传动轴31和搅拌叶32,锅盖2上设有电机4,传动轴31与电机4连接,锅体1内设有可取放的内胆11,电机4可驱动传动轴31转动。锅盖2通过转动件安装在锅体1上,并与内胆11构成烹饪腔,锅盖2可以被翻转打开或闭合。所述的电机4通过支撑座5安装在锅盖2上,进而带动搅拌叶32在内胆11内转动,对食物进行翻炒。锅盖2在翻转打开时,搅拌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包括锅体、锅盖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和搅拌叶,锅盖上设有电机,传动轴与电机连接,锅体内设有可取放的内胆,电机可驱动传动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菜机还包括控制器和位置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烹饪结束之后,位置检测组件将搅拌叶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启闭以使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包括锅体、锅盖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和搅拌叶,锅盖上设有电机,传动轴与电机连接,锅体内设有可取放的内胆,电机可驱动传动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菜机还包括控制器和位置检测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烹饪结束之后,位置检测组件将搅拌叶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启闭以使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检测组件包括磁感应器和永磁体,磁感应器设置在锅盖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永磁体设置在传动轴上且随传动轴的转动相对于磁感应器产生位移;
所述磁感应器感应到永磁体,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或者搅拌叶未处于防干扰区域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叶为一片,开盖到位后,搅拌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210°或330°~360°,此时,搅拌叶处于防干扰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搅拌叶可自动定位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叶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刘远周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