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9998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上、下端子模块、屏蔽片及屏蔽外壳,该上端子模块包括上端子座和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下端子座和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片夹设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于该屏蔽片上一体设有复数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上接触片穿过上端子座,该下接触片穿过下端子座;该屏蔽外壳套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上述屏蔽片两侧分别抵接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藉此,通过于屏蔽片上一体成型出上、下接触片,使屏蔽外壳仅通过屏蔽片即可实现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减少防电磁干扰所需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结构简单稳固,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技术介绍
USBType-C是一种可以扩展成电源/USB传输/VGA或HDMI三个接口,通过适配器,还可以兼容USB3.0、USB2.0等上一代接口的新型接口,即USBType-C插座连接器是一种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为设备供电的输入输出接口,而且支持正反插。由于USBType-C具有高频传输性能,因此对于电磁屏蔽性能的要求较高,否则会对周围设备产生电磁干扰。USBType-C的电磁屏蔽问题是业界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现有USBTYPEC连接器如图1所示,一般具有一将上下排导电端子分隔开的屏蔽片,该屏蔽片两侧分别与屏蔽外壳内壁接触,然后由一屏蔽套套于绝缘本体外部,并与屏蔽片接触,该连接器与对应连接器对接时,对应连接器之屏蔽外壳上弹片抵接于该连接器之屏蔽套上,实现两连接器之屏蔽外壳之间电连接,达到防电磁干扰的目的,但该防电磁干扰结构,需要的零件多,且需要屏蔽套50与屏蔽片30的紧密接触,如图1所示,如果屏蔽套50和屏蔽片30接触不稳定,则无法实现防电磁干扰的功能。因此,应对现有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通过于屏蔽片上一体成型出上、下接触片,使屏蔽外壳仅通过屏蔽片即可实现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减少防电磁干扰所需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同时结构简单稳固,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有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屏蔽片以及屏蔽外壳,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端子座和设置于上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端子座和设置于下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片夹设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于该屏蔽片上一体间隔设置有复数组彼此对应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上接触片穿过上端子座,上接触片顶端具有上接触部,该上接触部露出于上端子座上表面,该下接触片穿过下端子座,下接触片顶端具有下接触部,该下接触部露出于下端子座下表面;该屏蔽外壳套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上述屏蔽片两侧分别抵接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由屏蔽片上一体冲制弯折形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片上一体设置有三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三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并排设置,位于两侧的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均呈弯折板状,位于中间的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均呈竖直板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分别包括有基部和由该基部一体延伸形成的舌板,分别于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之基部上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通孔,该上端子座和下端子座上通孔彼此一一对应,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分别穿过该通孔,上接触片之上接触部和下接触片之下接触部分别嵌合于通孔外沿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上端子座上,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下端子座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片后端两侧分别伸出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形成与屏蔽外壳相接触的抵接部,该抵接部接触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夹设在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的屏蔽片上一体成型出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使屏蔽外壳仅通过屏蔽片即可实现与对插连接器之屏蔽外壳的电连接,减少了连接器防电磁干扰所需要零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同时,该连接器于屏蔽片上一体设置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相对于传统屏蔽片和屏蔽套组合结构,该连接器防电磁干扰结构更简单,组装方便,连接稳固,避免了传统连接器因屏蔽片和屏蔽套接触不良导致的防电磁干扰失效现象,提高了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连接器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上下端子模块与屏蔽片结合示意图;图4为图3之A-A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之上下端子模块与屏蔽片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之屏蔽片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之屏蔽片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上端子模块11、上端子座111、基部1111、通孔112、舌板12、导电端子20、下端子模块21、下端子座211、基部2111、通孔212、舌板22、第二导电端子30、屏蔽片31、上接触片311、上接触部32、下接触片321、下接触部33、抵接部40、屏蔽外壳50、屏蔽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2至图7所示,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包括有上端子模块10、下端子模块20、屏蔽片30以及屏蔽外壳40,其中:该上端子模块10包括有上端子座11和镶嵌成型于上端子座11上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12;该下端子模块20包括有下端子座21和镶嵌成型于下端子座21上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22;该上端子座11具有基部111和由该基部111一体延伸形成的舌板112,该下端子座21包括有基部211和由该基部211一体延伸形成的舌板212,并分别于上端子座11之基部111上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通孔1111,于下端子座21之基部211上页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通孔2111,该上端子座11和下端子座21上通孔彼此一一对应。该屏蔽片30夹设于上端子模块10和下端子模块20之间,于该屏蔽片30上间隔设置有三组彼此对应的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该三组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均由屏蔽片30上一体冲制弯折形成,该上接触片31穿过上端子座11上通孔1111,上接触片31顶端具有上接触部311,上接触片31之上接触部311嵌合于上端子座11之通孔1111外沿上,并露出于上端子座11上表面;该下接触片32穿过下端子座21上通孔2111,下接触片32顶端具有下接触部321,该下接触部321嵌合于下端子座21之通孔2111外沿上,并露出于下端子座21下表面;该三组上接触片31和下接触片32并排设置,位于两侧的上接触片31之上接触部311和下接触片32之下接触部321均呈弯折板状,位于中间的上接触片31之上接触部311和下接触片32之下接触部321均呈竖直板状。该屏蔽外壳40套于上端子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端子模块、下端子模块、屏蔽片以及屏蔽外壳,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端子座和设置于上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端子座和设置于下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该屏蔽片夹设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于该屏蔽片上一体间隔设置有复数组彼此对应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上接触片穿过上端子座,上接触片顶端具有上接触部,该上接触部露出于上端子座上表面,该下接触片穿过下端子座,下接触片顶端具有下接触部,该下接触部露出于下端子座下表面;该屏蔽外壳套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上述屏蔽片两侧分别抵接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端子模块、下端子
模块、屏蔽片以及屏蔽外壳,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端子座和设置于上端子座上的复数个
第一导电端子;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端子座和设置于下端子座上的复数个第二导电端
子;该屏蔽片夹设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之间,于该屏蔽片上一体间隔设置有复数组
彼此对应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上接触片穿过上端子座,上接触片顶端具有上接触部,
该上接触部露出于上端子座上表面,该下接触片穿过下端子座,下接触片顶端具有下接触
部,该下接触部露出于下端子座下表面;该屏蔽外壳套于上端子模块和下端子模块外部,上
述屏蔽片两侧分别抵接于屏蔽外壳两侧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
触片和下接触片由屏蔽片上一体冲制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
片上一体设置有三组上接触片和下接触片,该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一本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