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冻土低温特性分析用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8541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冻土低温特性分析用温控装置,包括冻融循环箱箱体和门,门上设有玻璃观察窗和触摸式液晶显示屏,冻融循环箱箱体内设有耐热隔板,冻融循环箱前腔内设有冻融盒和加热电阻丝,冻融盒包括盒身和盒盖,盒身内底部设有冻土试块放置架,盒身的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盒盖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出线孔;冻融循环箱后腔内设有制冷压缩机和冻融状态控制器,制冷压缩机的出风口连接有出风管,冻融循环箱前腔内设置有与制冷压缩机的回风口连接的回风管,冻融状态控制器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交直流转换电路模块和数据存储器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便捷,温度控制精度高,提高了冻融试验效率和精度,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冻土低温特性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冻土低温特性分析用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冻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其力学性能特征变化一直是冻土研究的难点所在,其主要原因在于:室内试验条件达不到实际要求,无法保证小误差地恒温控制,且无法实现小温度梯度改变冻结温度,从而造成试验的耗时长,试验结果误差较大,当设备在温度达到要求时,不能够准确的保证恒温效果,且试验箱外部环境变化对试验箱内温度影响较大。传统试验方法一般是:首先在一般冻融循环箱内设置某一温度,然后将试件直接放入冻融循环箱内,进行冻结,但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冻融循环箱内温度影响较大,且冻融循环箱内采用气冷对试件进行冻结,导致试件受冻不均,且最后冻结温度与预想冻结温度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冻土低温特性分析用温控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便捷,温度控制精度高,提高了冻融试验效率和精度,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冻土低温特性分析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冻融循环箱箱体和转动连接在冻融循环箱箱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冻土低温特性分析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冻融循环箱箱体(1)和转动连接在冻融循环箱箱体(1)上的门(2),所述门(2)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3)和触摸式液晶显示屏(5),所述冻融循环箱箱体(1)的后壁上设置有用于接入220V交流电(11)的电源输入接口(10),所述冻融循环箱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将冻融循环箱箱体(1)内部空间分隔为冻融循环箱前腔和冻融循环箱后腔两部分的耐热隔板(6),所述冻融循环箱前腔内设置有冻融盒(9)和加热电阻丝(8),所述冻融盒(9)包括盒身(9‑1)和与盒身(9‑1)可拆卸连接的盒盖(9‑2),所述盒身(9‑1)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冻土试块的冻土试块放置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冻土低温特性分析用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冻融循环箱箱体(1)和转动连接在冻融循环箱箱体(1)上的门(2),所述门(2)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3)和触摸式液晶显示屏(5),所述冻融循环箱箱体(1)的后壁上设置有用于接入220V交流电(11)的电源输入接口(10),所述冻融循环箱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将冻融循环箱箱体(1)内部空间分隔为冻融循环箱前腔和冻融循环箱后腔两部分的耐热隔板(6),所述冻融循环箱前腔内设置有冻融盒(9)和加热电阻丝(8),所述冻融盒(9)包括盒身(9-1)和与盒身(9-1)可拆卸连接的盒盖(9-2),所述盒身(9-1)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冻土试块的冻土试块放置架(9-3),所述盒身(9-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冻融盒(9)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温度传感器(9-4),所述盒盖(9-2)上设置有供温度传感器(9-4)的信号线穿出的温度传感器出线孔(9-6);所述冻融循环箱后腔内设置有制冷压缩机(7)和冻融状态控制器(4),所述制冷压缩机(7)的出风口连接有穿过耐热隔板(6)伸入所述冻融循环箱前腔内的出风管(15),所述冻融循环箱前腔内设置有穿过耐热隔板(6)与制冷压缩机(7)的回风口连接的回风管(16),所述冻融状态控制器(4)包括微控制器模块(4-1)和用于将220V交流电(11)转换为冻融状态控制器(4)中各用电模块所需电压的交直流转换电路模块(4-3),以及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相接的数据存储器模块(4-2),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屏(5)与微控制器模块(4-1)相接,所述温度传感器(9-4)的信号线穿出温度传感器出线孔(9-6)后与微控制器模块(4-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模块(4-1)的输出端接有依次相接的用于接通或断开220V交流电(11)给制冷压缩机(7)供电的供电回路的第一继电器(4-4)和第一接触器(4-5),以及依次相接的用于接通或断开220V交流电(11)给加热电阻丝(8)供电的供电回路的第二继电器(4-6)和第二接触器(4-7),所述第一接触器(4-5)串联在220V交流电(11)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丽云徐屹凡邱培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