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葡萄糖基-L-氨基酸、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0815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具有通式1结构的化合物,其中R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通式1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D-葡萄糖和L-氨基酸与碱在50-60℃下反应,将反应产物用还原剂还原后再与酸反应,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与锌或铜离子络合后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应用于驱排人体内过量的锌或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氨基酸衍生物,尤其涉及一类D-葡萄糖基-L-氨基酸,其制备方法以及作它们作为锌或铜络合剂的用途,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锌和铜是人体重要的金属。例如锌和铜作为人体一系列重要酶的辅基,在维持酶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又例如锌和铜直接参与人体生长发育过程,在维持人体的基本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的锌或铜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疾病,这是大众熟知的常识。因为锌或铜不足时需要补充锌或铜,锌或铜过量时需要驱排锌和铜,目前,补充或驱排锌或铜都通过络合的途经来实现,所以寻找安全有效的络合剂一直受到特别关注。本专利技术人在申请号为03146187.5的专利说明书中披露了10种D-葡萄糖基-L-氨基酸作为铅驱排剂的特殊用途和明确的安全性。深入分析D-葡萄糖基-L-氨基酸的结构与不同金属络合时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人进一步认识到,具有D-葡萄糖基-L-氨基酸结构特征的另外10种化合物与锌和铜应当具有明确的络合能力,作为锌或铜的新型络合剂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类新的D-葡萄糖基-L-氨基酸,该D-葡萄糖基-L-氨基酸具有较强的与锌或铜的络合能力,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锌或铜的络合剂。本专利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具有通式I结构的D-葡萄糖基-L-氨基酸 其中,R选自CH2CH2COOH、4-OH-C6H4CH2、CH2CONH2、CH2CH2CONH2、C6H5CH2、CH(CH3)CH2CH3、CH2CH2CH2CH2NH2、CH2CH2CH2NHC(NH)NH2、1H-咪唑-3基甲基或脯氨酸侧链。本专利技术D-葡萄糖基-L-氨基酸的结构单元(葡萄糖和氨基酸)是人体内源性物质。本专利技术将葡萄糖结构引入到氨基酸分子中,可以增强氨基酸分子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促进它们将锌或铜运入细胞内或排出细胞外。此外,D-葡萄糖基-L-氨基酸在体内代谢生成的氨基酸和葡萄糖作为人体内源性物质对人体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有利于长期服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一种制备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D-葡萄糖和L-氨基酸与碱在50-60℃下反应,然后用还原剂还原,再将还原后的产物与酸反应,即得。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L-氨基酸选自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L-谷氨酸、L-谷氨酰胺、L-天冬酰胺、L-赖氨酸、L-精氨酸、L-脯氨酸、L-组氨酸或L-酪氨酸;所述的碱可为任意一种强碱,优选为NaOH或KOH,更优选为NaOH;优选的,将D-葡萄糖和L-氨基酸与碱在50-60℃下反应60-90小时。所述的还原剂优选为硼氢化钠;所述的还原时间优选为48-60小时。所述的酸可为任意一种强酸,例如可以为盐酸、硫酸等,优选为盐酸。本专利技术采用pH电位法测定了通式I化合物与锌或铜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试验结果表明,由本专利技术通式I化合物与锌或铜离子所生成的络合物,其稳定性良好,说明本专利技术通式I化合物可以作为锌或铜的络合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上有效量的上述通式I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其中通式1化合物在药物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以为1-100%。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可按照常规药物制剂方法制备成临床上适宜的制剂,例如可以为片剂、胶囊、口服液等。本专利技术通式I化合物的给药剂量可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考虑。作为参考,在口服剂型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通式I化合物的给药剂量可以为150mg/kg/d。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例证,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本专利技术D-葡萄糖基-L-氨基酸的合成路线图。说明2为L-氨基酸,包括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L-谷氨酸、L-谷氨酰胺、L-天冬酰胺、L-赖氨酸、L-精氨酸、L-脯氨酸、L-组氨酸或L-酪氨酸;其中3、4中的R选自CH2CH2COOH、4-OH-C6H4CH2、CH2CONH2、CH2CH2CONH2、C6H5CH2、CH(CH3)CH2CH3、CH2CH2CH2CH2NH2、CH2CH2CH2NHC(NH)NH2、1H-咪唑-3基甲基或脯氨酸侧链。实施例1 N-(2,3,4,5,6-五羟基己基)-L-谷氨酸(化合物I-1)的制备往0.40g(10mmol)NaOH与3ml水的溶液中加入1.47g(10mmol)谷氨酸。混合物室温搅拌至谷氨酸完全溶解,然后加入1.80g(10mmol)D-葡萄糖。混合物室温搅拌至D-葡萄糖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在50-60℃搅拌5h。生成的烯胺不经分离直接用1.62g(30mmol硼氢化钠在室温还原96h。还原得到的产物不经分离直接用浓盐酸调pH至2.5。滤除生成的沉淀,滤液减压浓缩。得到的残留物用无水乙醇稀释,滤除生成的沉淀,滤液减压浓缩。该操作重复至少5次,得到的残留物用10ml水溶解,溶液加载到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柱上。用3%N-甲基吗啉水溶液洗脱,得到655mg(21%)标题化合物,为无色粉末。Mp151-153℃,D25=-45.0(C=2.0,H2O),IR(KBr)3407,3352,3094,2967,2916,1617,1400,1354,1080,1041,741,675,534.ESI(m/e)312+,1HNMR(D2O)δ=4.12(m,J=4.4Hz 1H),3.82(dd,J=3.3Hz,J=5.0Hz,1H),3.77(dd,J=3.5Hz,J=12.0Hz,1H),3.72(m,J=3.4Hz 1H),3.63(m,J=4.0Hz 2H),3.55(t,J=4.5Hz 1H),3.24(dd,J=3.4Hz,J=12.7Hz,1H),3.11(dd,J=8.7Hz,J=12.8Hz,1H),2.26(d,J=5.0Hz,2H),2.00(m,J=4.8Hz,2H)。元素分析,计算值(C11H21NO9)C 42.44,H 6.80,N 4.50;实测值C 42.60,H 6.95,N 4.38。实施例2 N-(2,3,4,5,6-五羟基己基)-L-酪氨酸(化合物I-2)的制备采用制备N-(2,3,4,5,6-五羟基己基)-L-谷氨酸的操作,用1.81g(10mmol)L-酪氨酸代替L-谷氨酸,得到725mg(21%)标题化合物,为无色粉末。Mp 239-240℃,D25=-50.0(C=2.0,H2O),IR(KBr)3307,3353,3085,2968,2916,1605,1560,1458,1400,1354,1080,1041,742,675,534.ESI(m/e)346+,1HNMR(D2O)δ=7.02(d,J=7.0Hz,2H),6.78(d,J=7.1Hz,2H),4.10(m,J=4.7Hz,1H),3.90(t,J=5.4Hz,1H),3.80(m,J=4.7Hz,1H),3.78(m,J=3.5Hz,1H),3.73(m,J=3.5Hz,1H),3.63(m,J=4.0Hz,2H),3.23(dd,J=3.1Hz,J=13.0Hz,1H),3.14(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式Ⅰ的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选自CH↓[2]CH↓[2]COOH、4-OH-C↓[6]H↓[4]CH↓[2]、CH↓[2]CONH↓[2]、CH↓[2]CH↓[2]CONH↓[2]、C↓[6]H↓[5]CH↓[2]、CH(CH↓[3])CH↓[2]CH↓[3]、CH↓[2]CH↓[2]CH↓[2]CH↓[2]NH↓[2]、CH↓[2]CH↓[2]CH↓[2]NHC(NH)NH↓[2]、1H-咪唑-3基甲基或脯氨酸侧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师奇赵明王玉记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