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6882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包括有轴向串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多块阻尼板,相邻阻尼板之间具有缓冲间隙;每块阻尼板上的阻尼孔由同心圆分布的多圈中央部分阻尼孔、一圈过渡部分阻尼孔和多圈环周部分阻尼孔组成,所述环周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圈递增,所述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各孔径为等径结构,所述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且所述过渡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孔径。它能够有效、可靠地改变介质流道内高压介质的流动特性,使介质流道内高压介质的流程更为曲折,能够获得更大阻尼值,阻尼缓冲效果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阀门,具体是一种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它特别适宜在高压差工况条件下的超临界阀门上使用。
技术介绍
工业管网内的流动介质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很大的能量,从而会对管网中所布置的阀门造成冲刷和气蚀,这尤其在高压差工况条件下的超临界阀门上最为显著,阀门很容易损坏。有鉴于此,通常会在超临界阀门的进、出口介质流道内增设阻流元件,以此对介质流道内的高压介质进行分压处理,减小作用于阀芯和阀座前、后的压差,减轻高压介质对阀芯和阀座的冲刷和气蚀,达到延长阀门使用寿命的目的。然而,由于现有超临界阀门所用阻流元件的阻尼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无法有效、可靠地匹配于介质流道内的高压介质的流动特性,其对介质流道内的高压介质的阻尼缓冲效果有限,介质流道内的高压介质对阀芯和阀座的冲刷和气蚀作用明显,业界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超临界阀门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及现有阻流元件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可靠地改变介质流道内高压介质的流动特性,使介质流道内的高压介质的流程更为曲折,能够获得更大阻尼值的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所述阻流元件包括有轴向串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多块阻尼板,相邻阻尼板之间具有缓冲间隙;所述阻流元件的每块阻尼板上的阻尼孔由同心圆分布的多圈中央部分阻尼孔、一圈过渡部分阻尼孔和多圈环周部分阻尼孔组成,所述环周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圈递增,所述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各孔径为等径结构,所述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且所述过渡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孔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每块阻尼板的单侧表面以一体或另设方式布置有凸起于所在表面的定位件,多块阻尼板通过同向布置的定位件以轴向串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相邻阻尼板之间通过底层阻尼板上的定位件间隔定位、形成缓冲间隙。进一步的,所述阻流元件的阻尼板为四块,第一阻尼板和第三阻尼板为同一阻尼结构,第二阻尼板和第四阻尼板为同一阻尼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阻流元件具有套筒,多块阻尼板依轴向顺序串联装配在套筒内。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以螺纹方式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环体圆周上布置有多根能够轴向进给的顶紧螺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根据介质流道内高压介质的流动特性,对阻尼板上的阻尼孔按中央部分和环周部分的差异排布,以此使阻尼板上的阻尼孔匹配于介质流道内高压介质的流动特性,有效、可靠地改变介质流道内高压介质的流动特性,使介质流道内高压介质的流程更为曲折,能够获得更大阻尼值,阻尼缓冲效果优异,有利于有效、可靠地保护阀芯和阀座;2.本技术阻尼板的布置结构能够进一步的有效增强其阻尼缓冲效果;3.本技术阻尼板的布置结构还能有利于降低其在阀体内的安装难度,进而有利于降低阀门的制造成本,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超临界阀门上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中第一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和图2中第二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和图2中第三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和图2中第四阻尼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阀体;11—介质流道;12—阀芯;13—阀座;14—阀杆;2—阻流元件;21—第一阻尼板;22—第二阻尼板;23—第三阻尼板;24—第四阻尼板;25—限位环;26—顶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为超临界阀门用的阻流元件2,该阻流元件2包括轴向串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四块阻尼板,它们按轴向串联组合顺序分为第一阻尼板21、第二阻尼板22、第三阻尼板23和第四阻尼板24。其中,第一阻尼板21和第三阻尼板23为同一阻尼结构。具体的,阻尼板上的阻尼孔由同心圆分布的多圈中央部分阻尼孔、一圈过渡部分阻尼孔和多圈环周部分阻尼孔组成;环周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圈递增,即内圈阻尼孔的孔径最小,外圈阻尼孔的孔径最大;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各孔径为等径结构,即多个孔径相等的阻尼孔环状分布成型,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孔径与环周部分内圈阻尼孔的孔径相等;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中央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即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中央部分外圈阻尼孔的排布密度,或者说,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环周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即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环周部分内圈阻尼孔的排布密度,且过渡部分阻尼孔分别与中央部分阻尼孔和环周部分阻尼孔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大概为1/3~1/2的过渡部分孔径的距离),而且,该过渡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等于相邻的中央部分(或者,环周部分内圈)的阻尼孔孔径。第二阻尼板22和第四阻尼板24为同一阻尼结构。具体的,阻尼板上的阻尼孔由同心圆分布的多圈中央部分阻尼孔、一圈过渡部分阻尼孔和多圈环周部分阻尼孔组成;环周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圈递增,即内圈阻尼孔的孔径最小,外圈阻尼孔的孔径最大;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各孔径为等径结构,即多个孔径相等的阻尼孔环状分布成型,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孔径与环周部分内圈阻尼孔的孔径相等;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中央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即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中央部分外圈阻尼孔的排布密度,或者说,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环周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即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环周部分内圈阻尼孔的排布密度,过渡部分阻尼孔的直径是相邻的中央部分(或者,环周部分内圈)阻尼孔孔径的1.5~2倍。上述四块阻尼板依轴向顺序串联装配在阀体1的介质流道11内,即阻尼结构相同的第一阻尼板21和第三阻尼板23由第二阻尼板22间隔开,阻尼结构相同的第二阻尼板22和第四阻尼板24由第三阻尼板23间隔开。第一阻尼板21的底面座在介质流道11内的台阶上,第四阻尼板24由介质流道11内螺纹连接的限位环25进行轴向限位,并由限位环25环体圆周上布置的多根能够轴向进给的顶紧螺钉26锁紧。介质流道11内的阻流元件2处在阀芯12和阀座13的上游,阀芯12上连接有阀杆14。为了降低各阻尼板在阀体1的介质流道11内的组装难度,各阻尼板的单侧表面的边缘设有在该表面凸起的定位件,即每块阻尼板仅有一个表面具有凸起的定位件,且定位件与对应阻尼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定位件在阻尼板的边缘呈环状结构,定位件的凸起高度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各阻尼板通过同向布置的定位件以轴向串联方式组合阀体1的介质流道11内,相邻阻尼板之间通过底层阻尼板上的定位件间隔定位、形成夹层结构的缓冲间隙,即第一阻尼板21和第二阻尼板22之间的缓冲间隙由第一阻尼板21边缘的定位件支撑形成,第二阻尼板22和第三阻尼板23之间的缓冲间隙由第二阻尼板22边缘的定位件支撑形成,以此类推。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块阻尼板上的定位件从起表面以凸锥结构设置形成。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块阻尼板上的定位件以活动结构组合在阻尼板,即定位件为独立的另设部件,其组合安装在阻尼板上。实施例4本技术为超临界阀门用的阻流元件,该阻流元件包括轴向串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四块阻尼板及套筒,它们按轴向串联组合顺序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所述阻流元件包括有轴向串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多块阻尼板,相邻阻尼板之间具有缓冲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元件的每块阻尼板上的阻尼孔由同心圆分布的多圈中央部分阻尼孔、一圈过渡部分阻尼孔和多圈环周部分阻尼孔组成,所述环周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圈递增,所述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各孔径为等径结构,所述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且所述过渡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所述阻流元件包括有轴向串联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多块阻尼板,相邻阻尼板之间具有缓冲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元件的每块阻尼板上的阻尼孔由同心圆分布的多圈中央部分阻尼孔、一圈过渡部分阻尼孔和多圈环周部分阻尼孔组成,所述环周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由内向外逐圈递增,所述中央部分阻尼孔的各孔径为等径结构,所述过渡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小于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排布密度,且所述过渡部分阻尼孔的孔径≥相邻的中央部分或环周部分的阻尼孔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临界阀门用阻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阻尼板的单侧表面以一体或另设方式布置有凸起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王谦毛跃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勃朗蜀威科技有限公司陈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