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859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0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排阻,包括封装体和电阻元件模块,所述封装体上设有第一公共极脚、第二公共极脚和至少两个引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设有第一公共端、第二公共端,所述第一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公共极脚,所述第二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公共极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排阻组件,每个所述排阻组件由两个电阻组件首尾连接而成,每个所述电阻组件由两个电阻元件串联而成,两个电阻元件串联的连接点分别与所述引脚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LCD的串行通讯端口(COM)驱动中可以直接读取到半电平状态,达到节省器件数量、节省空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排阻
本技术涉及排阻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网格式排阻。
技术介绍
排阻是将若干个参数完全相同的电阻集中封装在一起,组合制成的。排阻的内部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具有简化印制电路板(PCB板)设计、装配方便、保证表面贴装技术(SMT)焊接质量、安装密度高,减小成套设备体积等优点。目前已大量应用在电视机、显示器、电脑主板、小家电中。根据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排阻分为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两种。其中,上拉电阻是指器件的输入电流,就是把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起到限流的作用;下拉电阻是指器件的输出电流,就是把不确定的信号钳位在低电平。上拉电阻一般是一端接电源,一端接芯片管脚的电路中的电阻,下拉电阻一般是指一端接芯片管脚一端接地的电阻。常见的排阻有两种:一种是封装在一起的电阻公共极脚之间并不互相连接,可以单纯的看为几个电阻并排放在一起,如附图1;另外一种是所有电阻的一个引脚都连到一起,作为公共引脚,其余引脚正常引出,如附图2。这两种连接方式的排阻都具有方向性,与色环电阻相比具有整齐、少占空间等优点,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单个排阻无法适应电路中同时上拉和下拉的需求。而这种电路需求是非常普通存在的,尤其在液晶显示器(LCD)驱动中应用非常广范,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用一个排阻做上拉电阻,另一个排阻做下拉电阻,会占用PCB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在单个排阻上同时实现上拉、下拉功能的新型网格式排阻,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个电路中至少需要两个排阻才能满足上拉、下拉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使用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排阻,包括封装体和电阻元件模块,所述封装体上设有第一公共极脚、第二公共极脚和至少两个引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设有第一公共端、第二公共端,所述第一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公共极脚,所述第二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公共极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排阻组件,每个所述排阻组件由两个电阻组件首尾连接而成,每个所述电阻组件由两个电阻元件串联而成,两个电阻元件串联的连接点分别与所述引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阻组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各排阻组件的一个公共端互相连接,其中一个公共端作为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一公共极脚连接;所述各排阻组件的另一个公共端互相连接,其中一个公共端作为第二公共端与所述第二公共极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引脚对称排布在所述封装体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公共极脚和所述第二公共极脚对称或不对称地排布在所述封装体的四周。进一步的,所述各电阻元件的阻值相同或不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公共极脚以及所有所述引脚均排布于封装体的一侧面,进而形成一插件排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本技术,在LCD的串行通讯端口(COM)驱动中可以直接读取到半电平状态,达到节省器件数量、节省空间的目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更好地达到电路板控制的需求,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需要使用两个排阻进行串联使用的方式,更节省器件和空间,构图(LAYOUT图)更加方便排布。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1的排阻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2的排阻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贴片排阻封装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插件排阻封装示意图。其中,1-封装体,21-第一电阻元件,22-第二电阻元件,31-第一公共极脚,32-第二公共极脚,4-引脚,5-连接点,61-第一公共端,62-第二公共端。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是将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集成到一个封装体1,作为器件使用,具体包括一个封装体1和一个电阻元件模块,该封装体1上设有第一公共极脚31、第二公共极脚32和两个引脚4,该公共极脚在走线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随意排布在封装体1的四周(为了便于PCB设计,最优的方式是将两个公共极脚对称地排布于封装体1的两侧);该两个引脚4对称排布于封装体1的两侧。本实施例1的电阻元件模块只包含一个排阻组件,具体排布方式为:第一电阻元件21和第二电阻元件22为一组,串联连接,形成一个电阻组件,第一电阻元件21和第二电阻元件22串联的连接处设有连接点5。两个这样的电阻组件首尾连接后,便形成了一个排阻组件。其中,两个电阻组件上的连接点5分别与封装体1上的两个引脚4连接;两个电阻组件的首尾连接处分别形成第一公共端61和第二公共端62,该第一公共端61连接封装体1上的第一公共极脚31,第二公共端62连接封装体1上的第二公共极脚32。在本实施例1中,电阻元件模块与封装体1集成了本技术的排阻。使用时,将其中第一公共极脚31接电源,第二公共极脚32接地,便可实现在一个排阻上同时具有上拉和下拉的功能。实施例2:参照图3,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封装体1上设有六个引脚4,电阻元件模块上设有三个排阻组件,相应的,就有十二个电阻元件的排布,并形成六个电阻组件。六个电阻组件的六个连接点5分别与封装体1上的六个引脚4连接。三个排阻组件与封装体上的两个公共极脚的具体连接方式是:各排阻组件的一个公共端互相连接后,其中一个公共端作为第一公共端61与封装体1上的第一公共极脚31连接;各排阻组件的另一个公共端互相连接后,其中一个公共端作为第二公共端62与封装体1上的第二公共极脚32连接。本实施例2电阻元件模块的设置是以包含三个排阻组件为例,对连接点与引脚的连接方式,以及公共端与公共极脚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当排阻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或四个以上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连接。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电阻组件中所使用的第一电阻元件21和第二电阻元件22的阻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再结合图4,在该种封装结构中,第一公共极脚31、第二公共极脚32以及所有的引脚4均排布于封装体1的一侧面,进而形成一插件排阻。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排阻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排阻,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体和电阻元件模块,所述封装体上设有第一公共极脚、第二公共极脚和至少两个引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设有第一公共端、第二公共端,所述第一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公共极脚,所述第二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公共极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排阻组件,每个所述排阻组件由两个电阻组件首尾连接而成,每个所述电阻组件由两个电阻元件串联而成,两个电阻元件串联的连接点分别与所述引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排阻,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体和电阻元件模块,所述封装体上设有第一公共极脚、第二公共极脚和至少两个引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设有第一公共端、第二公共端,所述第一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公共极脚,所述第二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公共极脚,所述电阻元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排阻组件,每个所述排阻组件由两个电阻组件首尾连接而成,每个所述电阻组件由两个电阻元件串联而成,两个电阻元件串联的连接点分别与所述引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排阻,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阻组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各排阻组件的一个公共端互相连接,其中一个公共端作为第一公共端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斌魏肃柴智刘双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