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由一个水平板和分别连接该水平板两端的两个竖直板组成,其中第一竖直板的长度小于第二竖直板的长度,以匹配用于布置门槛护板处的车身钣金的形状。安装时,将安装支架的一端固定于车身钣金的侧面,另一端通过翻边结构支撑于车身钣金的上表面,从而提高了安装支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门槛护板的承载强度,同时,通过增加门槛护板与第二竖直板之间的紧固连接,实现了对门槛护板的Y向限位,从而能够防止其产生Y向翘曲,保证了门槛护板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内饰
,尤其涉及一种门槛护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门槛护板,又称迎宾踏板,是汽车内饰上重要的装饰功能部件。门槛护板布置在驾驶员和乘客上下车门的脚部区域,通常包括前门槛护板和后门槛护板,其中,前门槛护板与B柱下护板和A柱下护板配合安装,后门槛护板与B柱下护板和C柱下护板配合安装,图1所示为前门槛护板1'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A柱下护板2'、A柱上护板2”以及B柱下护板3'和B柱上护板3”,前门槛护板就布置在A柱下护板2'和B柱下护板3'之间。由于门槛护板具兼具装饰和承载功能,因而在设计时,如何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承载强度并保证其美观性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图2所示为目前常见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它主要通过多个卡接结构4'与周边塑料部件进行卡接固定,并设计支撑柱5'与车身钣金进行限位。从图2的安装结构可以看出,塑料件之间的连接仅采用卡接结构会导致连接不够牢靠,结构强度不能保证,并且支撑柱只有Z向(这里的“Z向”是指汽车车身坐标系的Z向,即车身的高度方向)的支撑限位功能,整个门槛护板缺少Y向(即,即车身的宽度方向)限位结构,导致门槛护板在Y向上容易翘曲,影响汽车内饰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槛护板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门槛护板的承载强度,保证了其美观性,提升了门槛护板的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用于将门槛护板固定于车身钣金上,所述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水平板、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组成,所述水平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顶端和第二竖直板的顶端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长度,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底端形成向外弯折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底端开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钣金的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的上表面相抵接,由所述车身钣金所支撑;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门槛护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支架紧固连接,所述门槛护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卡接固定。如上所述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中间部位向外延伸有一勾形伸出部,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外表面上设有一个弹性凸起,所述勾形伸出部与所述弹性凸起相对齐并且二者共同形成一卡槽,所述门槛护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以将所述门槛护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如上所述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中部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凸台上。如上所述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车身钣金螺栓连接,所述门槛护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支架铆钉连接。如上所述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支架设有三个,均布在所述车身钣金上。本技术提供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由一个水平板和连接该水平板两端的两个竖直板组成,其中第一竖直板的长度小于第二竖直板的长度,以匹配用于布置门槛护板处的车身钣金的形状,安装时,将安装支架的一端固定于车身钣金的侧面,另一端通过翻边结构支撑于车身钣金的上表面,从而提高了安装支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门槛护板的承载强度,同时,通过增加门槛护板与第二竖直板之间的紧固连接,实现对门槛护板的Y向限位,防止其产生Y向翘曲,保证了门槛护板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门槛护板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提供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提供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c为本技术提供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的主视图;图3d为本技术提供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4a为安装支架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4b为安装支架与车身的连接结构的后视图;图4c为图4a的局部放大图;图4d为图4c的A-A向剖视图;图4e为图4c的B-B向剖视图;图4f为图4b的C-C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1'-前门槛护板2'-A柱下护板2”-A柱上护板3'-B柱下护板3”-B柱上护板4'-卡接结构5'-支撑柱本技术:1-安装支架2-车身钣金3-螺栓4-门槛护板5-卡接结构6-T型铆钉11-水平板12-第一竖直板13-第二竖直板121-翻边结构122-接触点123-勾形伸出部124-弹性凸起131-第一安装孔132-第二安装孔133-凸台21-侧表面22-上表面41-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槛护板的安装结构,其用于将汽车的门槛护板固定安装在车身钣金上,该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1,其结构如图3a-3d所示,安装支架1由水平板11、第一竖直板12和第二竖直板13组成,水平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直板12的顶端和第二竖直板13的顶端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水平板11、第一竖直板12和第二竖直板13三者可以为一体成型。其中,第一竖直板12的长度小于第二竖直板13的长度,第一竖直板12的底端形成向外弯折的翻边结构121,第二竖直板13的底端开有第一安装孔131,请同时参照图3a-3c以及图4a、4c-4e,安装支架1通过该第一安装孔131固定连接在车身钣金2的侧表面21上,同时翻边结构121与车身钣金2的上表面22相抵接,使得安装支架1能够由车身钣金所支撑,二者的接触点122即为车身钣金对该安装支架的支撑点,从而保证安装支架1的稳定可靠。请同时参照图3a-3c以及图4b、4f,第二竖直板13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132,门槛护板4的一端通过该第二安装孔132与安装支架1紧固连接,门槛护板4的另一端与安装支架1通过卡接结构5相固定。其中,安装支架1与车身钣金2、以及门槛护板4与安装支架1之间的紧固连接形式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通过第一安装孔131与车身钣金优选采用螺栓3固定连接,门槛护板4的一端通过第二安装孔132与安装支架1采用T型铆钉6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门槛护板安装结构,通过安装支架1的结构设计,使第一竖直板12的长度小于第二竖直板13的长度,以匹配用于布置门槛护板处的车身钣金的形状,安装时,将安装支架的一端固定于车身钣金的侧面,另一端通过翻边结构支撑于车身钣金的上表面,从而提高了安装支架的安装稳定性,进而提高了门槛护板的承载强度,同时,通过增加门槛护板与第二竖直板之间的紧固连接,实现对门槛护板的Y向限位,防止其产生Y向翘曲,保证了门槛护板的美观性。进一步地,针对门槛护板4与安装之间1之间的卡接结构5,请同时参照图3d和图4f,第一竖直板12的中间部位向外延伸有一勾形伸出部123,并且该第一竖直板12的外表面上设有一个弹性凸起124,勾形伸出部123与弹性凸起124相对齐并且二者共同形成一卡槽,门槛护板4的另一端设置有凸缘41,该凸缘41与卡槽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用于将门槛护板固定于车身钣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水平板、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组成,所述水平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顶端和第二竖直板的顶端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长度,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底端形成向外弯折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底端开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钣金的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的上表面相抵接,由所述车身钣金所支撑;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门槛护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支架紧固连接,所述门槛护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卡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槛护板安装结构,用于将门槛护板固定于车身钣金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护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由水平板、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组成,所述水平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顶端和第二竖直板的顶端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长度,所述第一竖直板的底端形成向外弯折的翻边结构,所述第二竖直板的底端开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身钣金的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车身钣金的上表面相抵接,由所述车身钣金所支撑;所述第二竖直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门槛护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支架紧固连接,所述门槛护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卡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槛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民,徐志海,李朔,汤艳,李永,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