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机构及具有其的采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5519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油机构及具有其的采油系统。其中,采油机构,包括:第一提液倍增器(11);第一抽油杆(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操作端,连接端与第一提液倍增器(11)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一提液倍增器(11)抽取油液,第一抽油杆(12)具有弯曲形变;第二提液倍增器(21);第二抽油杆(22),分别与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第二提液倍增器(21)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二提液倍增器(21)抽取油液,第二抽油杆(22)位于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第二提液倍增器(21)之间,第二抽油杆(22)具有弯曲形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适应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油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油机构及具有其的采油系统
技术介绍
双水平井SAGD采油技术是未来特超稠油的主要开采方式,与普通稠油开采方式相比具有采收率高的优点。双水平井SAGD采用上下一对平行水平井的布井方式,上部水平井注汽,下部水平产液,然后通过大排量管式泵举升至地面。大排量管式泵一般下在水平生产井的稳斜段。由于钻井技术及油藏因素等原因造成水平井井眼轨迹不规则,稳斜段狗腿度大,进而导致管式泵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卡死,影响油井正常生产;SAGD所使用的管式泵一般下在水平井的稳斜段,距离水平段垂直距离20-30m,当套管压力过高或井下供液不足时动液面下降,沉没度减小,降低泵的充满系数影响泵效,严重时还会发生“气锁”。由于井眼轨迹不规则、稳斜段狗腿度大,沉没度降低等原因造成的常规管式泵无法正常采油,也就是说,常规管式泵的适应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适应性更强的采油机构及具有其的采油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采油机构,包括:第一提液倍增器;第一抽油杆,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操作端,连接端与第一提液倍增器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一提液倍增器抽取油液,第一抽油杆具有弯曲形变;第二提液倍增器;第二抽油杆,分别与第一提液倍增器和第二提液倍增器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二提液倍增器抽取油液,第二抽油杆位于第一提液倍增器和第二提液倍增器之间,第二抽油杆具有弯曲形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采油机构还包括:第三提液倍增器;第三抽油杆,分别与第二提液倍增器和第三提液倍增器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三提液倍增器抽取油液,第三抽油杆位于第二提液倍增器和第三提液倍增器之间,第三抽油杆具有弯曲形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采油机构还包括:第四提液倍增器;第四抽油杆,分别与第三提液倍增器和第四提液倍增器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四提液倍增器抽取油液,第四抽油杆位于第三提液倍增器和第四提液倍增器之间,第四抽油杆具有弯曲形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采油机构还包括:第五提液倍增器;第五抽油杆,分别与第四提液倍增器和第五提液倍增器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五提液倍增器抽取油液,第五抽油杆位于第四提液倍增器和第五提液倍增器之间,第五抽油杆具有弯曲形变。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采油机构还包括:第六提液倍增器;第六抽油杆,分别与第五提液倍增器和第六提液倍增器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六提液倍增器抽取油液,第六抽油杆位于第五提液倍增器和第六提液倍增器之间,第六抽油杆具有弯曲形变。进一步地,第一提液倍增器包括:提液倍增器轴承;提液倍增器卡瓦,设置在提液倍增器轴承的内部;提液倍增器密封圈,套设在提液倍增器卡瓦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油系统,包括:采油管,具有吸油端和排油端;上述的采油机构,第一提液倍增器和第二提液倍增器均位于采油管的内部。进一步地,采油管具有竖直延伸段和水平延伸段,吸油端位于水平延伸段。进一步地,吸油端上设置有底阀。进一步地,采油系统为双水平井SAGD采油系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采油机构安装到采油管的内部,采油管相当于泵筒,第一提液倍增器和第二提液倍增器相当于柱塞,井下油液是由第一提液倍增器和第二提液倍增器在油管内的往复运动实现分段举升液柱,并将油液输送到采油管的排端。由于第一抽油杆和第二抽油杆均具有弯曲形变,并且第一提液倍增器和第二提液倍增器的尺寸相对于柱塞而言可以降低尺寸,因此采油机构能够在弯曲的采油管的内部移动,便于从水平生产井的稳斜段伸入水平段进行油液的输送。由上述分析可知,本专利技术的采油机构的适应性更强。采油机构的上冲程:由提液倍增器组成的多级短柱塞将抽油管柱分成若干部分,形成了一个个单一体的抽油泵。由于每套技术装置都是串联在抽油杆上,与抽油机和抽油泵形成了一个步调一致、统一运转的抽油装置。形成了由一级提油到多级提油,使得油管柱中的原油只能向上运动,这时底阀靠提液倍增器形成的负压开启,将油吸入腔室。采油机构的下冲程:提液倍增器随抽油杆下行,单级提液倍增器在液体压力及摩擦力作用下相对上行,流道打开,液流进入上级单体,同时,底阀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关闭。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采油系统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采油系统可以使用的第一提液倍增器的主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第一提液倍增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游动套;2、上限位扶正器;3、下限位座;4、轴;5、游动套主体;6、密封环;7、锁紧套;8、弧形件;9、弹簧;16、凹槽;17、隔离段;18、上流油通道;19、下流油通道;11、第一提液倍增器;12、第一抽油杆;13、提液倍增器轴承;14、提液倍增器卡瓦;15、提液倍增器密封圈;21、第二提液倍增器;22、第二抽油杆;31、第三提液倍增器;32、第三抽油杆;41、第四提液倍增器;42、第四抽油杆;51、第五提液倍增器;52、第五抽油杆;61、第六提液倍增器;62、第六抽油杆;71、第七提液倍增器;72、第七抽油杆;80、采油管;81、吸油端;90、底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采油机构包括第一提液倍增器11、第一抽油杆12、第二提液倍增器21和第二抽油杆22。第一抽油杆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操作端,连接端与第一提液倍增器11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一提液倍增器11抽取油液,第一抽油杆12具有弯曲形变。第二抽油杆22分别与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第二提液倍增器21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二提液倍增器21抽取油液,第二抽油杆22位于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第二提液倍增器21之间,第二抽油杆22具有弯曲形变。应用本实施例的采油机构,将采油机构安装到采油管80的内部,采油管相当于泵筒,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第二提液倍增器21相当于柱塞,井下油液是由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第二提液倍增器21在油管内的往复运动实现分段举升液柱,并将油液输送到采油管80的排端。由于第一抽油杆12和第二抽油杆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提液倍增器(11);第一抽油杆(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操作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提液倍增器(11)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一提液倍增器(11)抽取油液,所述第一抽油杆(12)具有弯曲形变;第二提液倍增器(21);第二抽油杆(22),分别与所述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所述第二提液倍增器(21)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二提液倍增器(21)抽取油液,所述第二抽油杆(22)位于所述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所述第二提液倍增器(21)之间,所述第二抽油杆(22)具有弯曲形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提液倍增器(11);
第一抽油杆(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操作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提液倍
增器(11)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一提液倍增器(11)抽取油液,所述第一抽油杆(12)
具有弯曲形变;
第二提液倍增器(21);
第二抽油杆(22),分别与所述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所述第二提液倍增器(21)
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二提液倍增器(21)抽取油液,所述第二抽油杆(22)位于所述
第一提液倍增器(11)和所述第二提液倍增器(21)之间,所述第二抽油杆(22)具有弯
曲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提液倍增器(31);
第三抽油杆(32),分别与所述第二提液倍增器(21)和所述第三提液倍增器(31)
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三提液倍增器(31)抽取油液,所述第三抽油杆(32)位于所述
第二提液倍增器(21)和所述第三提液倍增器(31)之间,所述第三抽油杆(32)具有
弯曲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提液倍增器(41);
第四抽油杆(42),分别与所述第三提液倍增器(31)和所述第四提液倍增器(41)
固定连接并且驱动该第四提液倍增器(41)抽取油液,所述第四抽油杆(42)位于所述
第三提液倍增器(31)和所述第四提液倍增器(41)之间,所述第四抽油杆(42)具有
弯曲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提液倍增器(51);
第五抽油杆(52),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进樊玉新魏新春丛培臻桑林翔黄景龙梅德平刘斌周晓义刘崇勇王美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