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包括加载头、连杆、传感器安装法兰以及后法兰,加载头的一端与发动机连接,加载头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后法兰连接,传感器安装法兰位于后法兰与加载头之间,传感器安装法兰固定在不动的基础上,矢量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安装法兰上,矢量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加载头上;设加载头的中心位置为原点;加载头上的设置有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后法兰上设置有第七拉环;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通过组合的方式实现Fy、Fz、Mx、My和Mz标准力的施加。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矢量力传感器在试验现场原位校准过程中,矢量力传感器坐标系下的标准矢量力施加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发动机试验,具体地说涉及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原位校准过程中,标准矢量推力加载的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火箭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燃烧室、矢量喷管等内流场存在不对称流动,必然产生相对主推力矢量而言微小的侧向力。由于对飞行器的控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微小的侧向力对飞行器的控制带来的影响作用需引起足够重视。为了评估发动机的工作效果,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在高空模拟试验台上,研制了一套矢量推力测量系统,用于获取发动机工作的矢量推力。但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需要试验台持续的给发动机供应推进剂,并且需要实时进行多参数测量,因此采用矢量力传感器直接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矢量推力测量时,传感器测量的力值并不是真正的2000N发动机矢量推力,而是被推进剂供应管路、控制气管路、测量线缆等约束环节消耗后的矢量力,这导致矢量力传感器测量到的力值远小于发动机真实的矢量推力。因此需要进行原位校准,获取试验现场的校准系数,消除约束环节的影响。对于矢量力传感器原位校准而言,涉及的标准力由三个方向的力载荷Fx、Fy、Fz以及三个方向的力矩载荷Mx、My、Mz构成,其标准力系的施加是其关键技术,如果标准力系施加的偏差较大,会严重影响校准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测量传感器的原位校准,解决标准力系施加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高一种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加载头、连杆、传感器安装法兰以及后法兰,所述加载头的一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加载头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后法兰连接,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位于后法兰与加载头之间,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固定在不动的基础上,矢量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安装法兰上,矢量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加载头上;设加载头的中心位置为原点,加载头与水平面平行的为X轴,与水平面垂直的为Z轴,发动机的中轴线为Y轴;所述加载头上的设置有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后法兰上设置有第七拉环;拉环用于实现标准拉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拉力具有补偿作用;压座用于实现标准压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推力具有补偿作用;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通过组合的方式实现Fy、Fz、Mx、My和Mz标准力的施加。第一拉环位于加载头的X轴上,标准拉力F1通过第一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1的方向与X轴同向;第二、三拉环分别位于X轴上且以Y轴对称设置,标准拉力F6通过第二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7通过第三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6、标准拉力F7的均与Z轴平行,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第四拉环位于X轴上,第一压座位于X轴上,第四拉环与第一压座以Z轴对称设置;标准推力F8通过第一压座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9通过第四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推力F8与标准拉力F9均与Z轴平行,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第五拉环位于加载头的Z轴上,标准拉力F3通过第一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3的方向与Z轴同向;第六拉环位于加载头的Z轴上,第二压座位于加载头的Z轴上,第六拉环与第二压座以X轴对称设置,标准拉力F5通过第六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推力F4通过第二压座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5与标准推力F4均与Y轴平行,方向相反且大小相同;标准拉力F2通过第七拉环作用在后法兰上,标准拉力F2的方向与Y轴一致。矢量力传感器通过4个螺栓与传感器安装法兰固定;加载头与矢量力传感器之间通过2个定位销定位后,由4个螺栓固定;后法兰与加载头之间通过4个带有定位功能的连杆固定。所述加载头、连杆和后法兰均采用轻质材料LV12制作。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矢量推力加载装置中的加载头为一体加工成型,加工精度高,可保证拉环与压座等施力点的位置精度。2、矢量推力加载装置加载力系通过9个标准力(F1-F9)组合加载,可以实现地轴系校准方法中三个方向的力载荷Fx、Fy、Fz以及三个方向的力矩载荷Mx、My、Mz的施加。3、矢量推力测量装置中,4个连杆、后法兰与拉环组成中Fy标准力施加方法可以绕过传感器,将作用于传感器正表面的压载和转化为拉载和,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安装。4、矢量推力加载装置整体采用LV12制作,在满足刚度、强度的条件下,质量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载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加载头,2-矢量力传感器,3-传感器安装法兰,4-连杆,5-后法兰,11-第一拉环,12-第二拉环,13-第三拉环,14-第四拉环,15-第五拉环,16-第六拉环,17-第七拉环,21-第一压座,22-第二压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由加载头1、连杆4、后法兰5、传感器安装法兰3、定位销、拉环、压座等部分组成。矢量力传感器2校准前,通过4个M12的螺栓与传感器安装法兰3固定,传感器安装法兰3与不动的基础连接;加载头1与矢量力传感器2之间通过2个定位销定位后,由4个螺栓固定,加载头1上设置了定位孔,用于实现与发动机安装法兰的定位,原位校准前通过12个M8的螺栓与发动机连接固定;拉环用于实现标准拉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拉力具有补偿作用;压座用于实现标准压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推力具有补偿作用;后法兰通过4个带有定位功能的连杆与加载头连接固定,通过拉环实现Fx推力的加载;在加载头上安装6个拉环,2个压座,通过组合的方式可以实现Fy、Fz、Mx、My、Mz等标准力的施加。为了降低加载装置的重量,加载头、连杆、后法兰采用轻质材料LV12制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1)进行垂直标准力Fx施加时,标准拉力F1通过第一拉环11直接作用于加载头1,再通过加载头1作用于矢量力传感器中心,从而实现标准力F1的轴线与矢量力传感器X轴重合;(2)进行轴向标准力Fy施加时,标准拉力F2通过第七拉环17作用于后法兰,再通过4根连杆传递至加载头,最后通过加载头作用于矢量力传感器中心,从而实现标准拉力F2的轴线与矢量力传感器Y轴重合;(3)进行水平标准力Fz施加时,标准拉力F3通过第5拉环15直接作用于加载头1,再通过加载头1作用于矢量力传感器2中心,从而实现标准力F3的轴线与矢量力传感器Z轴线重合;(4)进行绕X轴力矩Mx施加时,标准拉力F5通过第六拉环作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头、连杆、传感器安装法兰以及后法兰,所述加载头的一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加载头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后法兰连接,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位于后法兰与加载头之间,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固定在不动的基础上,矢量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安装法兰上,矢量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加载头上;设加载头的中心位置为原点,加载头与水平面平行的为X轴,与水平面垂直的为Z轴,发动机的中轴线为Y轴;所述加载头上的设置有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后法兰上设置有第七拉环;拉环用于实现标准拉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拉力具有补偿作用;压座用于实现标准压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推力具有补偿作用;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通过组合的方式实现Fy、Fz、Mx、My和Mz标准力的施加。
【技术特征摘要】
1.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头、连杆、传
感器安装法兰以及后法兰,所述加载头的一端与发动机连接,所述加载头的另
一端通过连杆与后法兰连接,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位于后法兰与加载头之间,
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固定在不动的基础上,矢量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
安装法兰上,矢量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加载头上;
设加载头的中心位置为原点,加载头与水平面平行的为X轴,与水平面垂
直的为Z轴,发动机的中轴线为Y轴;
所述加载头上的设置有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后法兰上设置有第七拉环;
拉环用于实现标准拉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拉力具有补
偿作用;压座用于实现标准压力的施加,具有3自由度,对施加的标准推力具
有补偿作用;六个拉环和两个压座通过组合的方式实现Fy、Fz、Mx、My和
Mz标准力的施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控发动机矢量推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拉环位于加载头的X轴上,标准拉力F1通过第一拉环作用在加载头
上,标准拉力F1的方向与X轴同向;第二、三拉环分别位于X轴上且以Y轴
对称设置,标准拉力F6通过第二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7通过第三
拉环作用在加载头上,标准拉力F6、标准拉力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会,于军,王朋军,赵飞,李广阔,张丽娜,李林永,寇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