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5264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轮胎,按重量份数计,第一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氯化三元乙丙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氢化丁腈橡胶、酚醛树脂、高分散白炭黑、硫磺粉、纳米纤维素晶须、重晶石粉、氮化铝、亚磷酸铅、氯基系偶联剂、环氧硬脂酸辛酯、微晶蜡、环烷油、硅酸钠以及其他辅料;第二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氯化三元乙丙橡胶、顺丁橡胶、硅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高分散白炭黑、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纳米氧化镁、纳米氧化锌、硅烷偶联剂、硬脂酸锌、石蜡、聚醚多元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芳烃油以及其他辅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胎面胶中添加不同树脂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防水防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尤其涉及一种耐磨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是汽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着汽车的负荷,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轮胎大多用的是橡胶材料。随着汽车向高速、安全、节能、舒适化方向的发展,对轮胎高性能化的要求也逐年提高,现有轿车轮胎普遍存在耐磨性能差,轮胎胎面在磨损脱落后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的缺点。如何提高轮胎胎面耐磨性能,保证轮胎胎面具符合环保的要求是轮胎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申请号为200710050386.7的专利提供了高耐磨航空轮胎胎面胶配方,其胎面胶以天然橡胶为主材料,配加新工艺高结构高耐磨炭黑,高分散性白炭黑,硅烷偶联剂,热稳定剂为主要辅助材料,再配加氧化锌、硬脂酸、对苯二胺类防老剂、酮胺类防老剂、防护蜡、不溶性硫磺、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等原料,通过密炼机混炼而成。由于该专利申请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天然橡胶为主体材料,天然橡胶价格高,耐老化性能差,且在轮胎使用过程的中后期,会出现轮胎异常磨损情况,再者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利于推广。轮胎的耐磨性差,不仅使轮胎使用年限大大降低,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普通轮胎往往存在耐候性差的问题,当受到日光的直射或淋雨或长时间放置在室外时,橡胶的老化速度较快,同时抗湿滑性能方面较差,雨天路面容易打滑,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而有必要在提高其耐磨性的同时提高耐老化性和防滑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轮胎,通过原料不同的第一胎面胶和第二胎面胶粘合构成胎面,其中接触路面的第一胎面胶中通过添加酚醛树脂提高耐磨性,第二胎面胶中通过添加环氧树脂等提高了轮胎的防水防滑性能。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耐磨轮胎,包括:第一胎面,其位于轮胎最外层并接触路面,所述第一胎面由第一胎面胶制备而成,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40~6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30~4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0~30份、氢化丁腈橡胶15~20份、酚醛树脂10~20份、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硫磺粉0.5~0.8份、纳米纤维素晶须5~8份、重晶石粉5~8份、氮化铝5~8份、亚磷酸铅2~5份、氯基系偶联剂0.8~1份、增塑剂1~1.5份、活性剂1~3份、环氧硬脂酸辛酯3~6份、微晶蜡3~5份、环烷油4~6份、硅酸钠2~4份、促进剂0.5~0.9份以及防老剂2~3份;第二胎面,其位于所述第一胎面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胎面粘合构成轮胎的胎面,所述第二胎面由第二胎面胶制备而成,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二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30~4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40~55份、顺丁橡胶15~20份、硅橡胶10~15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10份、聚乙烯3~5份、聚氯乙烯3~5份、环氧树脂3~5份、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0.5~0.8份、纳米氧化镁2~5份、纳米氧化锌1~5份、硅烷偶联剂1~1.2份、增塑剂0.9~1.2份、活性剂2~5份、扩链剂0.5~2份、硬脂酸锌3~7份、石蜡1.3~2份、聚醚多元醇2~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9份、芳烃油2~5份、促进剂0.3~0.7份以及防老剂1~3份。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胎面的表面设有多个斜槽,所述斜槽以轮胎中心面为对称轴,分别设置在在轮胎中心面的两侧,且两侧的所述斜槽之间留有接触地面的间隙,所述斜槽分别从轮胎中心面向下方的两侧倾斜,且倾斜角度为30~60°;每一侧的所述斜槽由多排相同的凹凸结构依次排列组成,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多个连续的凹槽与上底边短于下底边的梯形凸起,其中,远离轮胎中心面的最外侧的凹槽为梯形凹槽,其余的为V字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上底边长于下底边。优选的是,所述凹凸结构中,靠近轮胎中心面的梯形凸起的梯形的高度高于相邻的远离轮胎中心面的梯形凸起0.1~0.2mm,且距离轮胎中心面最近的梯形凸起的高度与距离轮胎中心面最远的梯形凸起的高度差不大于2mm。优选的是,第一胎面胶的制备方法为:1)按重量份数计,将增塑剂1~1.5份和氯基系偶联剂0.8~1份混合均匀,向其中加入纳米纤维素晶须5~8份、微晶蜡3~5份、重晶石粉5~8份、氮化铝5~8份、亚磷酸铅2~5份、环烷油4~6份以及硅酸钠2~4份,以60~70rpm的转速搅拌10~15min得到混合料;2)按重量份数计,将丁腈橡胶40~6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30~4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0~30份、氢化丁腈橡胶15~20份、酚醛树脂10~20份放入密炼机中混炼均匀,混炼温度为65~75℃,密炼机转速为50~60rpm,物料温度升高至85~90℃时,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料、环氧硬脂酸辛酯3~6份和防老剂2~3份后,混炼3~5min,然后加入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混炼,物料温度至115~125℃时排胶,得到第一胶片;3)将所述第一胶片自然冷却10~15h后,按重量份数计,向所述胶片中加入硫磺粉0.5~0.8份、活性剂1~3份以及促进剂0.5~0.9份,在130~140℃混合2~3min后,得到第一胎面胶。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胎面胶的制备方法为:S1、按重量份数计,将增塑剂0.9~1.2份和硅烷偶联剂1~1.2份混合均匀,向其中加入纳米氧化镁2~5份、纳米氧化锌1~5份、石蜡1.3~2份、聚醚多元醇2~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9份以及芳烃油2~5份,以55~60rpm的转速搅拌15~20min得到混合料;S2、按重量份数计,将丁腈橡胶30~4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40~55份、顺丁橡胶15~20份、硅橡胶10~15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10份、聚乙烯3~5份、聚氯乙烯3~5份、环氧树脂3~5份放入密炼机中混炼均匀,混炼温度为65~75℃,密炼机转速为50~60rpm,物料温度升高至85~90℃时,依次加入所述混合料、硬脂酸锌3~7份和防老剂1~3份后,混炼3~5min,然后加入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混炼,物料温度至125~130℃时排胶,得到第二胶片;S3、将所述第二胶片自然冷却10~12h后,按重量份数计,向所述第二胶片中加入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0.5~0.8份、活性剂2~5份、扩链剂0.5~2份以及促进剂0.3~0.7份,在135~145℃混合1~2min后,得到第二胎面胶。优选的是,所述促进剂为促进剂TMTD、促进剂NOBS、促进剂DM以及促进剂TMTM中的至少3种。优选的是,所述防老剂为防老剂A、防老剂D、防老剂RD、防老剂264以及防老剂MB中的至少2种。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耐磨轮胎通过原料不同的第一胎面胶和第二胎面胶粘合构成胎面,原料中通过添加不同的树脂实现对橡胶性能的不同的改性与优化。其中第一胎面胶中添加有酚醛树脂,由于第一胎面胶接触路面,所以通过丁腈橡胶与酚醛树脂共混后,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使交联后的第一胎面胶具有比普通轮胎更好的耐磨性,同时耐热性等其他性能也有所提升。第二胎面胶中添加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即SBS,与橡胶并用能调节轮胎的弹性、硬度和湿抓地力,从而提高了轮胎的防水防滑性能,添加的聚乙烯、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顺丁橡胶等具有良好的相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耐磨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胎面,其位于轮胎最外层并接触路面,所述第一胎面由第一胎面胶制备而成,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40~6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30~4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0~30份、氢化丁腈橡胶15~20份、酚醛树脂10~20份、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硫磺粉0.5~0.8份、纳米纤维素晶须5~8份、重晶石粉5~8份、氮化铝5~8份、亚磷酸铅2~5份、氯基系偶联剂0.8~1份、增塑剂1~1.5份、活性剂1~3份、环氧硬脂酸辛酯3~6份、微晶蜡3~5份、环烷油4~6份、硅酸钠2~4份、促进剂0.5~0.9份以及防老剂2~3份;第二胎面,其位于所述第一胎面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胎面粘合构成轮胎的胎面,所述第二胎面由第二胎面胶制备而成,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二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30~4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40~55份、顺丁橡胶15~20份、硅橡胶10~15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10份、聚乙烯3~5份、聚氯乙烯3~5份、环氧树脂3~5份、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0.5~0.8份、纳米氧化镁2~5份、纳米氧化锌1~5份、硅烷偶联剂1~1.2份、增塑剂0.9~1.2份、活性剂2~5份、扩链剂0.5~2份、硬脂酸锌3~7份、石蜡1.3~2份、聚醚多元醇2~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9份、芳烃油2~5份、促进剂0.3~0.7份以及防老剂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胎面,其位于轮胎最外层并接触路面,所述第一胎面由第一胎面胶制备而成,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40~6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30~4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0~30份、氢化丁腈橡胶15~20份、酚醛树脂10~20份、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硫磺粉0.5~0.8份、纳米纤维素晶须5~8份、重晶石粉5~8份、氮化铝5~8份、亚磷酸铅2~5份、氯基系偶联剂0.8~1份、增塑剂1~1.5份、活性剂1~3份、环氧硬脂酸辛酯3~6份、微晶蜡3~5份、环烷油4~6份、硅酸钠2~4份、促进剂0.5~0.9份以及防老剂2~3份;第二胎面,其位于所述第一胎面的内侧,并与所述第一胎面粘合构成轮胎的胎面,所述第二胎面由第二胎面胶制备而成,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二胎面胶的原料包括:丁腈橡胶30~40份、氯化三元乙丙橡胶40~55份、顺丁橡胶15~20份、硅橡胶10~15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10份、聚乙烯3~5份、聚氯乙烯3~5份、环氧树脂3~5份、高分散白炭黑10~20份、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0.5~0.8份、纳米氧化镁2~5份、纳米氧化锌1~5份、硅烷偶联剂1~1.2份、增塑剂0.9~1.2份、活性剂2~5份、扩链剂0.5~2份、硬脂酸锌3~7份、石蜡1.3~2份、聚醚多元醇2~5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9份、芳烃油2~5份、促进剂0.3~0.7份以及防老剂1~3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胎面的表面设有多个斜槽,所述斜槽以轮胎中心面为对称轴,分别设置在在轮胎中心面的两侧,且两侧的所述斜槽之间留有接触地面的间隙,所述斜槽分别从轮胎中心面向下方的两侧倾斜,且倾斜角度为30~60°;每一侧的所述斜槽由多排相同的凹凸结构依次排列组成,所述凹凸结构包括多个连续的凹槽与上底边短于下底边的梯形凸起,其中,远离轮胎中心面的最外侧的凹槽为梯形凹槽,其余的为V字形凹槽,所述梯形凹槽的上底边长于下底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中,靠近轮胎中心面的梯形凸起的梯形的高度高于相邻的远离轮胎中心面的梯形凸起0.1~0.2mm,且距离轮胎中心面最近的梯形凸起的高度与距离轮胎中心面最远的梯形凸起的高度差不大于2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胎面胶的制备方法为:1)按重量份数计,将增塑剂1~1.5份和氯基系偶联剂0.8~1份混合均匀,向其中加入纳米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钰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