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3784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包括:基座(1)、牵引杆(2)以及滑台(3);基座(1)固定在抽油机底座上;基座(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12),基座(1)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通孔(11);通孔(11)的轴线与第一凸台(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滑台(3)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槽(31),第一凸台(12)嵌入滑槽(31)内,并且第一凸台(12)与滑槽(31)间隙配合;滑台(3)的后端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部件(7);牵引杆(2)的一端穿过通孔(11)并与连接部件(7)连接,滑台(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第一固定孔(32)。该移动装置可防止电机移动过程中发生左右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抽油机电机是油田开采中主要的动力设备,通过皮带传递动力。抽油机电机通常通过螺栓固定在位于抽油机底座上的滑轨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调整电机皮带来调节生产参数,同时由于抽油机负荷大及长期运转等原因,会造成皮带松弛形成局部磨损将皮带烧毁,需要更换皮带。在调整电机皮带或者更换电机皮带的过程中,首先卸松螺栓,再用撬杠或者电机顶丝使电机沿前后方向移动,当电机移动至合适位置后,进行电机皮带调整或者更换,然后再将电机移回原位。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在电机前后移动的过程中,电机容易发生左右偏移,造成电机皮带轮和减速箱皮带轮不能形成“四点一线”,需要多次调整电机的位置来使电机皮带轮和减速箱皮带轮形成“四点一线”,使得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抽油机停机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使得调整或者更换电机皮带时,电机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左右偏移,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抽油机底座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基座、牵引杆以及滑台;所述基座固定在所述抽油机底座上;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基座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凸台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滑台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凸台嵌入所述滑槽内,并且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滑槽间隙配合;所述滑台的后端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部件;所述牵引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所述滑台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第一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滑槽均呈燕尾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件为具有内螺纹通孔的长方体,所述连接部件的内螺纹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基座的通孔的轴线重合;所述牵引杆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内螺纹通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基座的后端设置有可容纳所述连接部件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中心线与所述基座的通孔的轴线重合。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杆的外螺纹和所述连接部件的内螺纹均为梯形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杆未穿过所述基座的通孔的一端套设有轴承,在所述轴承外侧套设有压盖;所述基座的通孔的前端的内径大于剩余部分的内径,所述基座的通孔的前端用于容纳所述轴承;所述压盖与所述基座的前端面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推力轴承。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杆还设置有拨棍孔,所述拨棍孔为轴线垂直于所述牵引杆的轴线的通孔,所述拨棍孔位于所述压盖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滑台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顶丝的顶丝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为长方形的通槽。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正下方;所述基座的四角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基座与所述抽油机底座固定的第二固定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中,基座固定在抽油机底座上,基座中部设置有前后方向的通孔,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前后方向的第一凸台;滑台下表面设置有与基座的第一凸台间隙配合的滑槽,电机固定在滑台上;同时,牵引杆的一端穿过基座的通孔后通过固定在滑台后端下表面的连接部件与滑台连接。当需要调整电机皮带或者更换电机皮带时,通过牵引牵引杆使滑台沿前后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电机沿前后方向运动,完成皮带的调整或者更换。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装置,一方面了简化电机移动的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凸台与滑槽之间的配合,使滑台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左右的横向偏移,也就保证了电机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横向偏移,始终使电机皮带轮和减速箱皮带轮保持“四点一线”,从而减少“四点一线”校正时间,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消除安全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中滑台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基座;11-通孔;12-第一凸台;13-开口槽;14-第二固定孔;15-压盖固定孔;16-第二凸台;2-牵引杆;21-拨棍孔;3-滑台;31-滑槽;32-第一固定孔;33-顶丝孔;4-轴承;5-螺栓;6-压盖;61-压盖紧固孔;7-连接部件;8-顶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以调整或者更换皮带过程中抽油机电机的移动方向作为基准,在水平面内,与电机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与电机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设置在抽油机底座上,参见图1并结合图2,该移动装置包括:基座1、牵引杆2以及滑台3。其中,基座1固定在抽油机底座(图中未示出)上;基座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12,基座1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通孔11;通孔11的轴线与第一凸台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滑台3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槽31,第一凸台12嵌入滑槽31内,并且第一凸台12与滑槽31间隙配合;滑台3的后端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部件7。牵引杆2的一端穿过通孔11并与连接部件7连接。滑台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第一固定孔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中,基座1固定在抽油机底座上,电机通过滑台3上的第一固定孔32固定在滑台3上。基座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12,滑台3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与第一凸台12间隙配合的滑槽31,通过滑槽31与第一凸台12的配合,使滑台3能够在基座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运动。同时,基座1的中部还设置有前后方向的通孔11,通孔11的轴线与第一凸台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也就是通孔11位于第一凸台12的正下方,牵引杆2的一端穿过基座1的通孔11后通过固定在滑台3后端下表面的连接部件7与滑台3连接。在抽油机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机固定在滑台3保持静止;当需要调整电机皮带或者更换电机皮带时,通过牵引牵引杆2使滑台3沿前后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电机沿前后方向运动,完成皮带的调整或者更换。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装置,一方面省去卸松、紧固电机固定螺栓的步骤,简化电机移动的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凸台与滑槽之间的配合,使滑台3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前后方向的运动,而不会发生左右偏移,也就保证了电机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左右偏移,始终使电机皮带轮和减速箱皮带轮保持“四点一线”,从而减少“四点一线”校正时间,降低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抽油机底座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基座(1)、牵引杆(2)以及滑台(3);所述基座(1)固定在所述抽油机底座上;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12),所述基座(1)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凸台(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滑台(3)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槽(31),所述第一凸台(12)嵌入所述滑槽(31)内,并且所述第一凸台(12)与所述滑槽(31)间隙配合;所述滑台(3)的后端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部件(7);所述牵引杆(2)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并与所述连接部件(7)连接;所述滑台(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第一固定孔(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抽油机电机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抽油机底座上,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基座(1)、牵引杆(2)以及滑台(3);所述基座(1)固定在所述抽油机底座上;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凸台(12),所述基座(1)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凸台(1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滑台(3)的下表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槽(31),所述第一凸台(12)嵌入所述滑槽(31)内,并且所述第一凸台(12)与所述滑槽(31)间隙配合;所述滑台(3)的后端的下表面固定有连接部件(7);所述牵引杆(2)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并与所述连接部件(7)连接;所述滑台(3)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第一固定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12)和所述滑槽(31)均呈燕尾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7)为具有内螺纹通孔的长方体,所述连接部件(7)的内螺纹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基座(1)的通孔(11)的轴线重合;所述牵引杆(2)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连接部件(7)的内螺纹通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基座(1)的后端设置有可容纳所述连接部件(7)的开口槽(13),所述开口槽(13)的中心线与所述基座(1)的通孔(11)的轴线重合。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兴才孟祥国刘海霞王世谦齐玉梅韩伟宫艳红杨凤九张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