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孔自动降温的空气自循环机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3140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孔自动降温的空气自循环机房装置,包括底面、墙面和房顶,三者的形状均为正方形且边长一致,底面通过和4个墙面和房顶连接形成一个内部是矩形空间的机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房顶上设置半导体板和栅栏,数量各为2,半导体板为正方形,栅栏为正三角形,两个半导体板、两个栅栏和房顶构成一个三棱柱空腔,在所述墙面上设置连接孔并连接通风筒,通风筒由空心圆台和空心圆柱组成,所述通风筒大口半径覆盖过滤层,所述墙面包括活动墙面和固定墙面各两扇,在其中一扇固定墙面上设置门口并左右两侧均连接活动墙面,另外一扇固定墙面与两扇活动墙面连接并位于门口的对面;两扇固定墙面内部均为空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孔自动降温的空气自循环机房装置
技术介绍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很久以前,就有许多术士致力于研究电的现象。可是,电塔所得到的结果真是乏善可陈,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纪,才出现了一些在科学方面重要的发展和突破。在那时,科学家并没有找到什么电的实际用途。这要等到十九世纪末期,由于电机工程学的进步,把电带进了工业和家庭里面。在这个电气研发的黄金时代,日新月异、连绵不断的快速发展带给了工业和社会,难以形容、无法想像的巨大改变。做为能源的一种供给方式,电所具有的多重优点,意味着电的用途几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孔自动降温的空气自循环机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孔自动降温的空气自循环机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1)、墙面(2)和房顶(3),三者的形状均为正方形且边长一致,底面(1)通过和4个墙面(2)和房顶(3)连接形成一个内部是矩形空间的机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房顶上设置半导体板(4)和栅栏(5),数量各为2,半导体板(4)为正方形,栅栏(5)为正三角形,两个半导体板(4)、两个栅栏(5)和房顶(3)构成一个三棱柱空腔,空腔内设置蓄电池、扇叶、电缆,半导体板(4)和扇叶均通过电缆和蓄电池连接,蓄电池通过电缆和机房内部连接,在所述墙面(2)上设置连接孔(6)并连接通风筒,通风筒由空心圆台(7)和空心圆柱(8)组成,其中,空心圆台(7)大口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孔自动降温的空气自循环机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1)、墙面(2)和房顶(3),三者的形状均为正方形且边长一致,底面(1)通过和4个墙面(2)和房顶(3)连接形成一个内部是矩形空间的机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房顶上设置半导体板(4)和栅栏(5),数量各为2,半导体板(4)为正方形,栅栏(5)为正三角形,两个半导体板(4)、两个栅栏(5)和房顶(3)构成一个三棱柱空腔,空腔内设置蓄电池、扇叶、电缆,半导体板(4)和扇叶均通过电缆和蓄电池连接,蓄电池通过电缆和机房内部连接,在所述墙面(2)上设置连接孔(6)并连接通风筒,通风筒由空心圆台(7)和空心圆柱(8)组成,其中,空心圆台(7)大口半径为20CM,小口半径为5CM,高为30CM并位于机房外,空心圆柱(8)半径为5CM,高5CM,空心圆柱(8)一端与空心圆台(7)小口半径一端连接,空心圆柱(8)另一端与连接孔(6)连接;所述连接孔(6)呈倒三角形排列在墙面(2)上,每扇墙面(2)设置N组倒三角形排列的连接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全码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