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023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包括: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一正端子和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二正端子和第二负端子;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一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正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端子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负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相对设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电芯,能够避免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因需要采用FPC将充电端口或主板与电池电芯的电极进行连接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电芯
技术介绍
附图1为现有的终端上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的结构图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池电芯的电极引出端子为一对,具体包括一个正端子101,一个负端子102。电池电芯充电和放电均需要通过这一对电极引出端子进出电池电芯。由于电池电芯包含的电极引出端子位置固定,因此,将电池电芯封装后,电池的连接位置也相对固定。目前快速充电已成为对终端的普遍需求,而快速充电要求充电通路阻抗尽可能小,电池电芯电极最好尽可能靠近充电端口,放电时,为了降低线路损耗又要求电池电芯电极靠近终端主板。目前广泛采用的终端快速充电语言为三段式设计,即终端底部中央为充电端口,中间为包含电池电芯的电池,顶部为终端主板。综合现有的电池电芯的一对电极引出端子的结构、以及现有的终端快速充电语言的三段式设计,可知,目前无法实现电芯电极既靠近充电端口又靠近终端主板的双重要求。必须有一个方向(充电端口方向或终端主板方向)需要采用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将电子引出后进行连接。采用FPC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充电通路阻抗或者增加线路损耗,最终影响快速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电芯需要采用FPC与终端的充电端口或主板进行连接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电芯,包括: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一正端子和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二正端子和第二负端子;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一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正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端子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负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相对设置。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电芯,包含两对电极引出端子,这两对电子引出端子相对设置。电池电芯安装在终端中时,其中一对电极引出端子靠近终端底部中央的充电端口,与该对电极引出端子相对的另一对电极引出端子则靠近终端顶部的主板,终端的充电端口以及主板均可靠近电池电芯的电极(即正端子、负端子)就近连接,无需采用FPC进行连接。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电芯,能够避免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因需要采用FPC将充电端口或主板与电池电芯的电极进行连接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增加终端制作成本,增加充电通路阻抗或者增加线路损耗最终影响快速充电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电池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电池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池电芯在终端中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的电池电芯的正极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中的电池电芯的负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电池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电芯包括:双向引出端子,即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其中,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一正端子201和第一负端子202,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二正端子203和第二负端子204。第一正端子201与第一负端子202并排设置,第二正端子203与第二负端子204并排设置;第一正端子201与第二正端子203相对设置,第一负端子202与第二负端子204相对设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芯,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用一个方向的一对电极引出端子作为快速充电端子连接至终端的充电端口,另一对电极引出端子作为普通充电放电端子使用连接至终端的主板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电芯,包含两对电极引出端子,这两对电子引出端子相对设置。电池电芯安装在终端中时,其中一对电极引出端子靠近终端底部中央的充电端口,与该对电极引出端子相对的另一对电极引出端子则靠近终端顶部的主板,终端的充电端口以及主板均可靠近电池电芯的电极(即正端子、负端子)就近连接,无需采用FPC进行连接。因此,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电池电芯,能够避免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存在的因需要采用FPC将充电端口或主板与电池电芯的电极进行连接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增加终端制作成本,增加充电通路阻抗或者增加线路损耗最终影响快速充电效率的问题。实施例二参照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池电芯在终端中的连接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池电芯具有实施例一中的电池电芯的相同的结构,也包含双向引出端子,即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其中,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一正端子和第一负端子,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二正端子和第二负端子。第一正端子与第一负端子并排设置,第二正端子与第二负端子204并排设置;第一正端子201与第二正端子203相对设置,第一负端子202与第二负端子204相对设置。本技术中的电池电芯在实际使用中,同一方向的一对电极引出端子可以作为快速充电端子,同一方向的另一对电极引出端子可以作为普通充放电端子。在基于快速充电的三段式设计终端中,电池电芯与终端主板以及终端的充电端口的具体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将电池电芯的第一电极引出端子作为快速充电端子,将与其相对的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作为普通充放电端子。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即快速充电端子)通过快速充电电路与终端的充电端口相连;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即普通充放电端子)与终端的主板通过焊点连接。可见,上述连接方式既满足了电芯的电极靠近充电端口又使放电端口靠近主板,无需采用FPC将电芯电极与终端充电端口或主板进行连接,从而达到了减小充电、放电电路阻抗,节省功率转接FPC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将快速充放电电路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电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一正端子和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二正端子和第二负端子;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一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正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端子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负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以及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一正端子和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包括第二正端子和第二负端子;
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一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正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正端子与所述第二正端子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负端子与所述第二负端子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所述电池电芯安装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引出端子对通过快速充电电路与所述终端的充电端口相连;所述第二电极引出端子对与所述终端的主板通过焊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芯还包括:正极物质和与所述正极物质相连接的正极基体;
所述第一正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正端子的第一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正极基体上;
所述第一正端子的第二端远离所述正极基体,且所述第一正端子上距所述第一正端子的第二端符合预设距离范围部分缠绕有高温胶带;
所述第二正端子的第二端远离所述正极基体,且所述第二正端子上距所述第二正端子的第二端符合预设距离范围部分缠绕有高温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芯还包括:负极物质以及与所述负极物质相连接的负极基体;
所述第一负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负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繁博
申请(专利权)人: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