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690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包括铺设于岩溶洼地地表的排水层(1),排水层(1)上表面为反滤层(2),反滤层(2)上方铺设填方体(3),通过排水层(1)和反滤层(2)的渗透作用,将洼地汇集的未能明排的水排放于洼地底部的落水洞或其他导水通道,从而保证了洼地的正常排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岩溶洼地回填时由于填料堵塞原排水通道引起的排水不畅,进而引发填方体不稳定甚至内涝灾害时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暗渗排水领域,尤其涉及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领域。
技术介绍
岩溶洼地是岩溶地区由于岩石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封闭状负地形。洼地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底部一般较为平坦,覆盖松散堆积物。由于洼地具有明显的汇水作用,能够将大量大气降水汇流在洼地中。一般情况下,由于大部分岩溶洼地底部都有落水洞或者其他导水通道,因此洼地排水可通过洼地底部的落水洞或者竖井流入岩溶地区的地下河流中的方式,以解决岩溶洼地自身的排水问题。然而,由于岩溶山区一般峰丛交替,地貌高低起伏变化大,常常无平坦场地可用。有时为了工业建设需要而不得不在岩溶洼地内建造大型施工平台,此时须对洼地进行回填处理,以获得理想的平坦场地。但如前所述,由于洼地具有明显的汇水作用,如在回填之前不做好洼地汇集水的排放工作,会使洼地汇集的水大量滞留,势必对填方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引起内涝问题。因此,如何在回填时有效排放洼地汇集的地表水,是岩溶地区内建造大型施工平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以解决岩溶洼地回填时洼地汇集水的排放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包括铺设于岩溶洼地地表的排水层,排水层上表面为反滤层。所述排水层包含粒径为300~800毫米的块石。所述排水层铺满洼地地表,层厚为1~3米。所述排水层的分布为上细下粗。所述反滤层包含粒径为4~300毫米的细石。所述反滤层层厚为400~800毫米。所述反滤层的分布为上细下粗。反滤层上铺设填方体,填料为分层回填碾压后的块石。回填时尽量做到填料上细下粗,使细粒填料能更好的充填空隙,增加压实后的密实度。填料粒径300~500毫米之间,压实系数大于0.94。回填完毕,填方体边坡坡率为1比1.5,边坡分阶高度为5-8米,台阶宽2米。沿填方体坡脚设置排水沟,排水沟的横截面净尺寸宽度至少为800毫米,高度至少为500毫米。排水沟能够将填方体表面的水排出洼地内,有效减轻了暗渗排水结构的排水压力。本技术通过在岩溶洼地铺放排水层和反滤层,通过二者的渗透作用,形成一个沿着洼地表面铺设的曲面暗渗排水结构。该结构能将洼地内未能明排的水排放于洼地底部的落水洞或其他导水通道,进而流入岩溶地区的地下河流中。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见附图1),它包括排水层1和反滤层2。排水层1铺填在洼地地面4上表面,反滤层2铺填在排水层1上表面,反滤层2上回填填方体3。上述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的设置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首先清除洼地地面4表面的植被层,且清除的植被层不能作为填料回填。对坡度起伏较大的区域可采用放阶处理,以利于后期填方体3的总体稳定。步骤2:清表工作完成后,再铺填排水层1。排水层1填料为粒径300毫米~800毫米的块石,厚度为2米。步骤3:排水层1铺填完成后,再铺填反滤层2。反滤层2填料为粒径4毫米~300毫米的细石,厚度为500毫米。步骤4:采用渐进式法铺填填方体3的填料,回填时尽量做到填料上细下粗,使细粒填料能更好的充填空隙,增加压实后的密实度,填料压实度不得小于0.94。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0毫米,压实厚度每层800毫米。回填时须保证排水层1和反滤层2的厚度。回填完毕,填方体3边坡坡率为1比1.5,边坡分阶高度为8米,台阶宽2米。步骤5:沿填方体坡脚设置排水沟5,排水沟5的横截面净尺寸宽度为800毫米,高度为500毫米。排水沟5能够有效将洼地内未能明排的水排出,减轻了暗渗排水结构的排水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于岩溶洼地地表的排水层(1),排水层(1)上表面为反滤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于岩溶洼地地表的排水层(1),排水层(1)上表面为反滤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1)包含粒径为300~800毫米的块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洼地曲面暗渗排水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平朱军陈德茂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