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981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后由第一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 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后由第二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后由输入输出端的光纤接收;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且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较短的光程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解决了相邻波长的干扰和无法有效分开的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讯
中的一种光收发模块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世界各地光纤接入FTTH(FiberToTheHome)项目逐步实施,以及点对点的数据传输,特别是三网合一的推进,以及下一代光纤到户网络(XGPON),市场上对于单纤三向组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某两个波长间隔很窄的的单纤三向组件。比如XGPON标准里面的单纤三向,需要处理的波长为1270nm,1550nm和1577nm,相比原来GPON标准里的1310nm,1490nm和1550nm,波长间隔从原先的最窄60nm,变成最窄27nm。实际过渡带从原先的40nm,变成15nm,相应的技术难度成倍增加。最简单结构的单纤三向光收发模块组件的原理,如图1所示,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通过光纤由公共端1进入光学组件,在光学组件中,第一滤光片51与光路呈45度角,光束经过第一滤光片51,第一光信号发生90度反射由第一光电探测器31接收;第二光信号由第一滤光片51透射后再经过第二滤光片52,然后第二光信号经第二滤光片52反射由第二光电探测器32接收。第一接收端31和第二接收端32为一种光探测器,用于光电转换,使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发射端2采用激光二极管,发射端2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过第二滤光片52和第一滤光片51透射进入公共端1。在这种结构中,因为第一滤波片51和第二滤光片52必须是45°入射,实现不同波长的透射和反射,所以要满足应用要求,那么发射和接收端的三个波长间隔就必须足够宽,否则就会导致透射波长信号或者反射波长信号无法有效分开。当公共端输入的两个光信号的波长相隔很近时,第一滤光片51和第二滤光片52就无法将这两个相邻波长有效的分开。当然在这种应用要求中,把传输的光信号转变为平行光束,可以将三个光信号有效的分开,但是这样的成本很高。本技术提出的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可以通过较短的光程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解决了相邻波长的干扰和无法有效分开的困难,使得密集波长的单纤三向收发模块组件得以实现和有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相邻波长的干扰和无法有效分开的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后由第一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后由第二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后由输入输出端的光纤接收;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且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在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光信号的波长与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的波长间隔较宽。在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光片为大角度滤光片,所述第二滤光片为小角度滤光片。在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为单偏态的激光。在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可互换位置,即发射端可为接收端,第一、第二接收端可为发射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可以通过较短的光程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解决了相邻波长的干扰和无法有效分开的困难,使得密集波长的单纤三向收发模块组件得以实现和有效使用;且本技术通过两个容易低成本实现的滤片,在最小的空间里,实现三波长光信号的分解和合成。附图说明图1为最简结构的一种单纤三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中的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中的另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后由第一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后由第二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后由输入输出端的光纤接收;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且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光信号的波长与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的波长间隔较宽,即第三光信号的波长与第一光信号的波长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间隔大于等于40n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光片为大角度滤光片,所述第二滤光片为小角度滤光片。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为单偏态的激光。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可互换位置,即发射端可为接收端,第一、第二接收端可为发射端。(除了一个发射端、两个接收端的情形,还可采用三个发射端、三个接收端或采用二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且发射端、接收端的位置均可相互互换)以下结合具体实例讲述本技术技术方案。实施例一:请参考图2,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1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过第一滤光片41反射后到达第二滤光片42,经第二滤光片42透射后由第一接收端光电探测器31接收;由输入输出端1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过第一滤光片41反射后到达第二滤光片42,由第二滤光片42反射后到达第三滤光片43,由第三滤光片43透射后由第二接收端光电探测器32接收。由发射端2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过第一滤光片41透射后由输入输出端1光纤接收。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第一滤光片41为大角度滤光片,将λ1、λ2、λ3分为λ1、λ2和λ3两组;第二滤光片42为小角度滤光片,将相邻波长λ1和λ2分开。实施例二:请参考图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另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四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1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过第四滤光片44透射后到达第二滤光片42,经第二滤光片42透射后由第一接收端光电探测器31接收;由输入输出端1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过第四滤光片44透射后到达第二滤光片42,由第二滤光片42反射后到达第三滤光片43,由第三滤光片43透射后由第二接收端光电探测器32接收。由发射端2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过第四滤光片44反射后由输入输出端1光纤接收。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第四滤光片44为大角度滤光片,将λ1、λ2、λ3分为λ1、λ2和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后由第一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 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后由第二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后由输入输出端的光纤接收;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且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端、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输入输出端、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第三滤光片;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后由第一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输入输出端输入的第二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片和第三滤光片后由第二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接收;由发射端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的第三光信号经第一滤光片后由输入输出端的光纤接收;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第二光信号和第三光信号具有彼此不同的波长,且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波长为相邻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集波长单纤三向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洪瑞王启平叶有杰蒋有山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腾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