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可强专利>正文

泡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7763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泡发生装置,包括第一蘸液杆、第二蘸液杆及连杆,第一蘸液杆包括第一蘸液部及第一控制部,第二蘸液杆包括第二蘸液部及第二控制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铰接,连杆为多条,每条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上,把手包括外壳、按键及复位压簧,外壳上开设有开通孔,外壳套接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按键的一端与第一控制部或第二控制部相连、另一端沿通孔伸出,复位压簧两端分别顶压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生的泡泡的体积会大小不一,并且一次性可产生多个泡泡,有效提高了趣味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手动控制,结构简单,有效节省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吹泡泡玩具,尤其涉及一种泡泡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关于吹泡泡的玩具很多,外观也多样化,其中不乏有电动控制的,但是不管是人工口吹还是电动控制,吹泡泡的口都是固定大小的,因为吹泡泡口的尺寸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大小几乎一样的,毫无趣味性;再者电动控制的吹泡泡玩具结构又会相对复杂,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趣味性更强的泡泡发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泡泡发生装置,包括第一蘸液杆、第二蘸液杆、连杆及把手,所述第一蘸液杆包括第一蘸液部及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蘸液杆包括第二蘸液部及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铰接,所述第一蘸液杆与第二蘸液杆相对合拢后两者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的相对侧面设置有锯齿,所述连杆为多条,每条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上;所述把手包括外壳、按键及复位压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通孔,所述外壳套接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所述按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或第二控制部相连、另一端沿通孔伸出,所述复位压簧两端分别顶压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蘸液杆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蘸液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蘸液部包括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蘸液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蘸液部、第一弯折部及第一控制部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蘸液部、第二弯折部及第二控制部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蘸液杆、第二蘸液杆合拢后,所述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平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泡泡发生装置,其两条蘸液杆之间铰接,并在两蘸液部之间铰接连杆,手动控制控制部可使两蘸液部之间打开。两蘸液部打开时连杆与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形成多个大小不等且封闭的环,利用该结构产生的泡泡的体积也会大小不一,并且一次性可产生多个泡泡,有效提高了趣味性。此外,设置外壳及按键,便于第一控制部及第二控制部的手动控制及泡泡发生装置的持握,结构简单,有效节省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泡泡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第一蘸液杆;11、第一蘸液部;12、第一控制部;13、第一弯折部;2、第二蘸液杆;21、第二蘸液部;22、第二控制部;23、第二弯折部;3、把手;31、外壳;311、按键;32、复位压簧;4、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技术在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之间设置多条连杆4,在第一蘸液杆1及第二蘸液杆2打开后,其与连杆4形成多个环,该结构可有效提高趣味性,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请参阅图1,本技术泡泡发生装置,包括第一蘸液杆1、第二蘸液杆2、把手3及连杆4,所述第一蘸液杆1包括第一蘸液部11及第一控制部12,所述第二蘸液杆2包括第二蘸液部21及第二控制部22,所述第一控制部12与第二控制部22铰接,所述第一蘸液杆1与第二蘸液杆2相对合拢后两者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的相对侧面设置有锯齿,所述连杆为多条,每条所述连杆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上;所述把手包括外壳、按键及复位压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通孔,所述外壳套接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所述按键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或第二控制部相连、另一端沿通孔伸出,所述复位压簧两端分别顶压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泡泡发生装置,其两条蘸液杆之间铰接,并在两蘸液部之间铰接连杆4,手动控制控制部可使两蘸液部之间打开。两蘸液部打开时连杆4与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形成多个大小不等且封闭的环,利用该结构产生的泡泡的体积也会大小不一,并且一次性可产生多个泡泡,有效提高了趣味性,同时本技术为手动控制,结构简单,有效节省了成本。此外,设置外壳31及按键311,便于第一控制部12与第二控制部22的控制。本技术使用时,在按键311按压后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打开,附着于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的泡泡液被吹完后,松开按键311,第一控制部12与第二控制部22在复位压簧32的作用下即可使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合拢,恢复到蘸取泡泡液的合拢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蘸液杆1包括第一弯折部13,所述第一弯折部13一端连接第一蘸液部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部12,所述第二蘸液部21包括第二弯折部23,所述第二弯折部23一端连接第二蘸液部2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22。分别弯折部可有效减少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打开后占用的空间,便于泡泡发生装置的存放。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蘸液部11、第一弯折部13及第一控制部12为一体成型,第二蘸液部21、第二弯折部23及第二控制部22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合拢后,所述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平行。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平行方便泡泡液的蘸取,同时可有效减少储液罐的开口的面积。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本实施例泡泡发生装置,包括第一蘸液杆1、第二蘸液杆2、三个连杆4及把手3,第一蘸液杆1及第二蘸液杆2用于蘸取泡泡液。该第一蘸液杆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蘸液部11、第一控制部12及第一弯折部13,该第一弯折部13一端连接第一蘸液部11、另一端连接第一控制部12。所述第二蘸液杆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蘸液部21、第二控制部22及第二弯折部23,第二弯折部23一端连接第二蘸液部21、另一端连接第二控制部22。每条连杆4均包括铰接的两部分,且其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上。两蘸液部打开时连杆4与第一蘸液部11及第二蘸液部21形成多个大小不等且封闭的环,利用该结构产生的泡泡的体积也会大小不一,并且一次性可产生多个泡泡。该把手3包括外壳31及复位压簧32,外壳31上开设有开通孔,外壳31套接在第一控制部12与第二控制部22上,按键311的一端与第一控制部12或第二控制部22相连、另一端沿通孔伸出,复位压簧32两端分别顶压在第一控制部12与第二控制部22上。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泡泡发生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趣味性大大增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泡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蘸液杆、第二蘸液杆、连杆及把手,所述第一蘸液杆包括第一蘸液部及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蘸液杆包括第二蘸液部及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铰接,所述第一蘸液杆与第二蘸液杆相对合拢后两者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的相对侧面设置有锯齿,所述连杆为多条,每条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上;所述把手包括外壳、按键及复位压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通孔,所述外壳套接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所述按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或第二控制部相连、另一端沿通孔伸出,所述复位压簧两端分别顶压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蘸液杆、第二蘸液杆、连杆及把手,所述第一蘸液杆包括第一蘸液部及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蘸液杆包括第二蘸液部及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铰接,所述第一蘸液杆与第二蘸液杆相对合拢后两者之间有间隙,所述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的相对侧面设置有锯齿,所述连杆为多条,每条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蘸液部及第二蘸液部上;
所述把手包括外壳、按键及复位压簧,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开通孔,所述外壳套接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所述按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或第二控制部相连、另一端沿通孔伸出,所述复位压簧两端分别顶压在第一控制部与第二控制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可强
申请(专利权)人:雷可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