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577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包括装具骨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装具定位机构、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及第二铰链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装具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装具定位机构、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及第二铰链定位机构,使得铰链装具为一体化结构,可一次性装配到位,确保两铰链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保证后脸品质,减少人工调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焊接工艺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
技术介绍
调整线是焊装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完成车身外观质量控制及四门两盖间隙、面差的装配调整。四门两盖的装配精度直接影响着品质达标及车身一致性。随着焊装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研发出更加高效、操作灵活的装配工具是汽车主机厂不断追求的目标。现技术的门盖装调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工装配调整或利用门盖装具。采用人工装调,劳动强度大,无法保证四门两盖装配的一致性;一般的铰链装配工装通常为分体式,不能保证左右两铰链的相对位置精度,需要人工反复调整,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影响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实现一次性将铰链装配到车身上并保证左右两铰链的相对位置精度,减少人工调整量;结构简单轻便、定位精度高,单人操作即可快速完成安装定位的铰链装具,在提升焊装调整线生产节拍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制造成本。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包括装具骨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装具定位机构、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及第二铰链定位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装具骨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装具骨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销座、第一转接块及第一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座与所述第一转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设置于所述定位销座上。所述定位销座为L型,包括有竖直部分和横向部分;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第一转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部分上设置有定位销孔;并且在所述横向部分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定位销孔在所述横向部分的下表面的开口在所述凹槽的底面;所述第一定位销穿入所述定位销孔内。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包括Y向定位块及X向卡槽;所述Y向定位块包括有左侧Y向定位块和右侧Y向定位块;所述左侧Y向定位块与所述右侧Y向定位块分列于所述X向卡槽的两侧;所述左侧Y向定位块、所述X向卡槽及所述右侧Y向定位块固定连接;所述X向卡槽的上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左侧Y向定位块与所述右侧Y向定位块的形状相同,均为凸字型;所述X向卡槽为长方体结构,在所述X向卡槽的上底面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X向卡槽的下底面设置有横向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装具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装具定位机构、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及第二铰链定位机构,使得铰链装具为一体化结构,可一次性装配到位,确保两铰链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保证后脸品质,减少人工调整量。本技术的铰链装具与车身坐标系X、Y、Z定位功能完全依靠机械结构完成,稳定可靠,有效保证装配精度及一致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单人即可快速完成装配定位,操作方便,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整线节拍及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铰链装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装具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铰链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铰链定位机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铰链装具带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01铰链装具,1装具骨架,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第一装具定位机构,5第二装具定位机构,6第一铰链定位机构,7第二铰链定位机构,8行李箱盖,41定位销座,42第一转接块,43第一定位销,44第一垫片,411竖直部分,412横向部分,413凹槽,61X向卡槽,62左侧Y向定位块,63右侧Y向定位块,64第二垫片,65第三垫片,66第四垫片,611横向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装具骨架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一装具定位机构4、第二装具定位机构5、第一铰链定位机构6及第二铰链定位机构7。所述第一连接板2固定于所述装具骨架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3固定于所述装具骨架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4及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6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上。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5及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7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在本申请中,装具骨架为长方体金属骨架或者是方管结构,其关键是保证装具骨架的强度,以防止受力变形而影响精度。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均以第一连接板为例进行说明,因为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能够互换,在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分别用于同装具骨架、装具定位机构及铰链定位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仅介绍第一装具定位机构,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的结构完全等同于第一装具定位机构。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4包括定位销座41、第一转接块42、第一定位销43及第一垫片44;所述定位销座与所述第一转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设置于所述定位销座上;在第一转接块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定位销座41为L型,包括有竖直部分411和横向部分412;所述竖直部分与所述第一转接块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具骨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装具定位机构、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及第二铰链定位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装具骨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装具骨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铰链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具骨架、第一连接板、第
二连接板、第一装具定位机构、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及第二
铰链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装具骨架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所述
装具骨架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
板上;
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及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均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
板上;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中线左右对称;
所述第一装具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
中线左右对称;
所述第一铰链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以所述装具骨架的垂直
中线左右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铰链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
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铰链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具
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装具定位机构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铰链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
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铰链定位机构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体化铰链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坤吴卫枫赵艳辉陈素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