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462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现有梯级会根据不同尺寸开设针对性模具,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左框架和右框架,左框架包括三角架和左板件,右框架包括三角架和右板件,左框架和右框架间通过串接组件连接实现左板件与右板件间平整拼装。将原有梯级结构改进为通过模块化组装的结构,将原有的整块踢板和踏板结构改进为通过左板件和右板件拼装组合形成的结构,使得不同规格的梯级能通过不同标准部件配合组装生产形成,既提高了模具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预先生产来缩短生产时间,避免了以往只能根据实际需求安排生产的情况,还简化组装工序,便于维修更换,有效降低梯级制造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扶梯用梯级。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是一种带式循环运动的行人走道,用于斜向输送乘客上行或下行且有固定电力驱动的设备,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场合。梯级是自动扶梯的主要运动部件,依次连接成环的梯级沿着预设轨道做循环运动。现有的梯级按结构分类包括一体式和分体式。一体式梯级为一次成型件,需要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模具,制造、维护成本偏高;分体式梯级包括由分置两侧的三角架以及跨接三角架的踏板、踢板组成,尽管相对一体式梯级模具有一定的改进,部件加工模具相对缩小分为四个部件,但增加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且需要开设多组模具,制造、维护成本还是较高。此外,在不同规格尺寸的自动扶梯上,梯级的尺寸也会根据需要来变化,上述两种梯级结构均不能满足不同尺寸梯级间加工模具共用的要求,使得生产者必须根据梯级尺寸逐一开设针对性的模具,模具无法做到模块化、标准化,产品无法做到系列化,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利用模块化的标准部件组装梯级,提高模具利用效率,降低梯级制造、维护成本。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所述梯级包括匹配拼装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框架包括靠左侧设置的三角架以及固接在所述三角架上的左板件,所述右框架包括靠右侧设置的三角架以及固接在所述三角架上的右板件,所述左框架和右框架间通过一串接组件连接实现所述左板件与右板件间平整拼装。将原有梯级结构改进为通过模块化组装的结构,将原有的整块踢板和踏板结构改进为通过左板件和右板件拼装组合形成的结构,使得不同规格的梯级能通过不同标准部件配合组装生产形成,既提高了模具利用效率,避免因生产不同尺寸梯级而逐一开设模具,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预先生产来缩短生产时间,避免了以往只能根据实际需求安排生产的情况,还简化组装工序,便于维修更换,有效降低梯级制造和维护成本。通过串接组件固定的左框架和右框架形成最小宽度的梯级;左板件和右板件拼装形成供人们踩踏的支撑板。左框架和右框架组装后分别位于梯级的左部和右部,组装后,左框架上的三角架位于梯级的左侧,右框架上的三角架哦位于梯级的右侧,形成三角架位于梯级两侧的结构。作为优选,左框架和右框架间以并列方式夹持设置至少一个中框架,所述中框架包括一中板件,所述左框架、中框架以及右框架间通过所述串接组件依次串接实现所述左板件、中板件和右板件间平整拼装。通过在左框架和右框架中增减中框架的数量并调整串接组件的长度来应对组装不同宽度梯级的要求,使得左框架、中框架以及右框架成为标准件,有效提高模具的利用效率,在模具的开发上,使用组装拆卸工艺,达到多种规格模具共用,减少模具开发过程的浪费。作为优选,所述左板件、中板件和右板件均为一体弯折形成L形,并沿所述三角架一侧外轮廓装配,使得左板件、中板件和右板件通过弯折形成独立的踏板和踢板,再通过组装形成整个踏板和踢板,便于使用者平稳踩踏,。作为优选,所述左板件和右板件的相向侧以及中板件两侧均弯折形成直角折边,相邻所述折边间均设有若干组卡榫结构,所述卡榫结构包括匹配卡接的凸条和槽条。相邻板件间通过折边相互抵触,并通过匹配卡接的凸条和槽条实现定位。所述凸条和槽条沿折边布置,间隔覆盖折边。作为优选,所述三角架包括互为首尾固接的水平部、竖向部以及斜向部,所述左板件横部和右板件横部分别固接在对应的三角架水平部上,所述左板件竖部和右板件竖部分别固接在对应的三角架竖向部上。三角架用于支撑左板件和有板件,进而为中板件提供有效稳固的连接,左板件、中板件以及右板件的横部拼装形成踏板、竖部拼装形成踢板。所述三角架包括互为首尾固接的水平部、竖向部以及斜向部使得三角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串接组件包括互为平行设置的串接板、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左板件、中板件以及右板件的拐角部通过所述串接板连接、横部通过所述上挡板连接、竖部通过所述下挡板连接。串接板、上挡板和下挡板分置在各板件的两端和中部,既确保左板件、中板件以及右板件间连接强度,还能防止出现相互偏离移位的情况,通过串接组件实现各板件通过折边紧密贴合,并形成具有稳定支撑的组装式踏板和踢板。作为优选,所述串接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均设等距设置的螺孔组,所述左板件、中板件以及右板件朝向所述三角架一侧壁面设有与所述螺孔组匹配的螺接座组,所述串接板、上挡板和下挡板通过紧固件分别连接所述左板件、中板件以及右板件。采用螺接方式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拆装的优点,螺接座和各板件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强度好,加工方便。各螺孔组等距设置,使得串接板、上挡板和下挡板可以按预设螺孔组间距预先生产备用,并按需截取适当长度。作为优选,所述串接板位于相邻螺孔组间的区段两侧边缘各设一翘起的折片,并形成一匹配嵌置所述折边的开口。相邻板件相互抵触的折边在抵触后备嵌入匹配的开口中,折边边缘抵触在翘起的折片上,开口用于容置折边并防止折边脱离,折片用于抵触折边边缘,使得相邻板件的衔接处平整。作为优选,所述斜向部下端与所述竖向部固接并外延形成一用于安装滚动轮安装座,所述滚动轮安装在对应三角架的外侧。梯级通过滚动轮沿预设轨道移动,实现循环运动。作为优选,所述左板件、中板件以及右板件背向三角架一侧壁面设有规则布置的防滑条。防滑条起到与使用者鞋底增加摩擦力的作用,防止使用者踩踏时出现打滑现象。作为优选,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的一侧边均弯折形成挡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原有梯级结构改进为通过模块化组装的结构,通过在左框架和右框架中增加中框架的数量并调整串接组件的长度来应对组装不同宽度梯级的要求,使得左框架、中框架以及右框架成为标准件,不同规格的梯级能通过不同标准部件配合组装生产形成,既提高了模具利用效率,避免因生产不同尺寸梯级而逐一开设模具,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预先生产来缩短生产时间,避免了以往只能根据实际需求安排生产的情况,还简化组装工序,便于维修更换,有效降低梯级制造和维护成本。通过串接组件固定的左框架和右框架形成最小宽度的梯级;左板件和右板件拼装形成供人们踩踏的支撑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左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右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中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串接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上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框架,2、右框架,3、三角架,4、左板件,5、右板件,6、中框架,7、中板件,8、折边,9、卡榫结构,10、开口,11、水平部,12、竖向部,13、斜向部,14、串接板,15、上挡板,16、下挡板,17、横部,18、竖部,19、螺孔,20、螺接座,21、滚动轮,22、防滑条,23、挡条,24、折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所述梯级由匹配拼装的左框架1和右框架2组成,所述左框架1包括靠左侧设置的三角架3以及固接在所述三角架3上的左板件4(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包括匹配拼装的左框架(1)和右框架(2),所述左框架(1)包括靠左侧设置的三角架(3)以及固接在所述三角架(3)上的左板件(4),所述右框架(2)包括靠右侧设置的三角架(3)以及固接在所述三角架(3)上的右板件(5),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2)间通过一串接组件连接实现所述左板件(4)与右板件(5)间平整拼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包括匹配拼装的左框架(1)和右框架(2),所述左框架(1)包括靠左侧设置的三角架(3)以及固接在所述三角架(3)上的左板件(4),所述右框架(2)包括靠右侧设置的三角架(3)以及固接在所述三角架(3)上的右板件(5),所述左框架(1)和右框架(2)间通过一串接组件连接实现所述左板件(4)与右板件(5)间平整拼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左框架(1)和右框架(2)间以并列方式夹持设置至少一个中框架(6),所述中框架(6)包括一中板件(7),所述左框架(1)、中框架(6)以及右框架(2)间通过所述串接组件依次串接实现所述左板件(4)、中板件(7)和右板件(5)间平整拼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板件(4)、中板件(7)和右板件(5)均为一体弯折形成L形,并沿所述三角架(3)一侧外轮廓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板件(4)和右板件(5)的相向侧以及中板件(7)两侧均弯折形成直角折边(8),相邻所述折边(8)间均设有若干组卡榫结构(9),所述卡榫结构(9)包括匹配卡接的凸条和槽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组装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架(3)包括互为首尾固接的水平部(11)、竖向部(12)以及斜向部(13),所述左板件(4)横部(17)和右板件(5)横部(17)分别固接在对应的三角架(3)水平部(11)上,所述左板件(4)竖部(18)和右板件(5)竖部(18)分别固接在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隆成维发苏清宾杨福斌陈武杰李世根杨桂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昌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