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7370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中的功率计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功率计模块的两路输出端分别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入端连接,扩展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之间,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电力载波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蓄电模块与储能逆变模块、直流切换模块连接,负载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同时满足多种逆变器的测试需求,可有效地减小投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并网光伏逆变器的测试,是检验逆变器是否达到技术要求的手段;是逆变器出厂前最后一道质量检验关卡;是一个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因为逆变器是人工装配的,内部元器件的质量及组装效果并不一定全部合格,故在测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业界技术公开了几种不影响电网的并网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普通型的逆变器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在这种趋势下,多种不同类型的逆变器应运而生。不同机种的逆变器,由于内部构造、元器件选择、电路板设计等的差异,它们的测试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目前业界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只适用于1KW以上功率段的普通机种,无法满足其他(如:微型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等)机种逆变器的测试需求。目前,为满足多种机种的测试需求,不得不增加投资,即每种机种都投资设计一套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这种方式非常的不科学,既增加了投资成本,也造成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因而,迫切需要一种适用于多机种(普通逆变器、微型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且可最真实反映逆变器性能的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多机种逆变器测试需求的问题,减小投资成本、杜绝重复建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扫描模块、功率计模块、扩展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直流切换模块、交流电源模块、蓄电模块、电力载波模块以及与交流电源模块连接的负载模块;所述功率计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所述功率计模块的两路输出端分别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扩展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电力载波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模块与储能逆变模块、直流切换模块连接,所述负载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待测逆变模块包括普通逆变模块、储能逆变模块和微型逆变模块,所述普通逆变模块及微型逆变模块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直接与该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逆变模块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直流切换模块的直流输出端一分为二,一端连接蓄电模块的直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储能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网络模块,所述网络模块包括路由器、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客户端,所述路由器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服务器以及客户端均与路由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扩展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电容以及电阻,所述第一开关一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一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经电容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一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经电阻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直流切换模块包括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一端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储能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一端与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蓄电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USB转串口,所述控制系统通过USB转串口分别与功率计模块、扩展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直流切换模块、交流电源模块、蓄电模块、待测逆变模块和电力载波模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能同时满足普通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微型逆变器的测试需求,可有效地减小投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2、本技术采用绝缘、直流、交流、能效转换的测试顺序,有效减少对测试设备的重复开关动作,节约时间;3、本技术在测试时采用单一参数的变化,保证错误根源的唯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的框架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中扩展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中直流切换模块的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系统,2、扫描模块,3、USB转串口,4、功率计模块,5、扩展模块,6、直流电源模块,7、交流电源模块,8、蓄电模块,9、负载模块,10、普通逆变模块,11、储能逆变模块,12、微型逆变模块,13、电力载波模块,14、路由器,15、客户端,16、服务器,17、网络模块,18、电网,19、直流切换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所示,图中双箭头虚线代表:电力线,电流输入、输出线路(对于电力载波模块,属于通讯线路);双箭头实线代表:串口、USB或485连接线,通讯线路;双菱形箭头实线代表网线。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系统1,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扫描模块2、功率计模块4、扩展模块5、直流电源模块6、直流切换模块19、交流电源模块7、蓄电模块8、电力载波模块13,以及与交流电源模块7连接的负载模块9;所述功率计模块4、直流电源模块6和交流电源模块7的输入端与电网18连接,所述功率计模块4的两路输出端分别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扩展模块5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直流电源模块6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模块7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电力载波模块13的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模块8与储能逆变模块11、直流切换模块19连接,所述负载模块9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在本技术中,所述待测逆变模块包括普通逆变模块10、储能逆变模块11和微型逆变模块12,所述普通逆变模块10及微型逆变模块12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6的输出端直接与该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逆变模块22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6的输出端与直流切换模块19连接,所述直流切换模块19的直流输出端一分为二,一端连接蓄电模块8的直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储能逆变模块22的直流输入端。作为优选,所述普通逆变模块10为与1KW以上的传统逆变器连接的设备;所述储能逆变模块11为与1KW以上、带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扫描模块、功率计模块、扩展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直流切换模块、交流电源模块、蓄电模块、电力载波模块以及与交流电源模块连接的负载模块;所述功率计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所述功率计模块的两路输出端分别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扩展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电力载波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模块与储能逆变模块、直流切换模块连接,所述负载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交流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
接的扫描模块、功率计模块、扩展模块、直流电源模块、直流切换模块、交流电源模块、
蓄电模块、电力载波模块以及与交流电源模块连接的负载模块;所述功率计模块、直流
电源模块和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电网连接,所述功率计模块的两路输出端分别与待
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扩展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
输入端与交流输出端之间,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
接,所述交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逆变模块、电力载波模块的交流输出端连接;所
述蓄电模块与储能逆变模块、直流切换模块连接,所述负载模块连接于待测逆变模块的
交流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种光伏逆变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逆
变模块包括普通逆变模块、储能逆变模块和微型逆变模块,所述普通逆变模块及微型逆
变模块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直接与该逆变模块的直流输入端连接;所述储
能逆变模块的接法为: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直流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直流切换模块
的直流输出端一分为二,一端连接蓄电模块的直流输入端,另一端连接储能逆变模块的
直流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桥卢雪明欧阳家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