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366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解决了现有并/混联机床在保证刚度前提下刀具摆角受限的弊端。其包括机床底座、并联模块、动平台、底座导轨、移动导轨平台及转动工作台;并联模块包括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连接两个沿Z轴的主动驱动,第二分支连接一个沿Z轴的主动驱动,并联模块与动平台转动连接形成空间并联闭环机构,可实现XOZ平面内的两维移动和沿X轴的一维转动。移动导轨平台连接一个沿底座导轨方向的主动驱动,转动工作台连接一个转动工作台轴线方向的主动驱动,可实现工件沿Y轴移动和沿Z轴的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刀具摆角大、刚度精度高、工作空间大,可实现复杂工件的五面精密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是一种能够应用于数控加工领域的可实现大摆角精密加工的多轴联动装置。
技术介绍
并联机构是由多个支链构成的闭环机构,相对于传统的串联机构具有以下优点:并联机床作为一种以并联机构为机械本体的制造装备,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并联机构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并联机床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制造装备而应用于现代制造业中。并联机床与传统串联机床相比,具有更高的刚度重量比、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加工精度。从而更适用于高速、精密、重载情况下的加工。并且其模块化程度高、易重构、柔性好,从而更易于降低加工成本。但是并联机床存在着相对工作空间小、加工范围有限等这样的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鉴于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在构型上面的对偶关系,人们想到了将并联机构和串联机构进行组合,从而提出了混联机构的构型,并将混联机构作为数控机床的机械本体生产新型混联机床。混联机床集并、串联机床的优势于一身,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底座(2)、并联模块(1)以及安装刀具的动平台(3),机床底座(2)上有底座导轨(6)、底座导轨(6)通过移动副连接移动导轨平台(30),移动导轨平台(30)上有固定工件(31)的转动工作台(5);所述的并联模块(1)包括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连接两个沿Z轴的主动驱动,第二分支连接一个沿Z轴的主动驱动,并联模块(1)与动平台(3)转动连接形成空间并联闭环机构,并联模块和动平台实现在XOZ平面内的两维移动和沿X轴的一维转动,移动导轨平台(30)连接一个沿底座导轨方向的主动驱动,转动工作台(5)连接一个转动工作台(5)轴线方向的主动驱动,移动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床底座(2)、并联模块(1)以及安
装刀具的动平台(3),机床底座(2)上有底座导轨(6)、底座导轨(6)通过移动副连接移动导
轨平台(30),移动导轨平台(30)上有固定工件(31)的转动工作台(5);所述的并联模块(1)
包括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连接两个沿Z轴的主动驱动,第二分支连接一个沿Z轴
的主动驱动,并联模块(1)与动平台(3)转动连接形成空间并联闭环机构,并联模块和动平
台实现在XOZ平面内的两维移动和沿X轴的一维转动,移动导轨平台(30)连接一个沿底座导
轨方向的主动驱动,转动工作台(5)连接一个转动工作台(5)轴线方向的主动驱动,移动导
轨平台(30)及转动工作台(5)实现工件(31)沿Y轴的移动和沿Z轴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摆角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联模块(1)
的第一分支为2-PRR&2-PRR+R型混联运动支链,其包括2-PRR&2-PRR型平面并联闭环
机构以及平面并联闭环机构连接动平台的转动副R(10);平面并联闭环机构包括:立柱Ⅱ
(8)、连杆Ⅰ(12)、连杆Ⅱ(13)、滑块Ⅰ(15)、立柱Ⅲ(9)、连杆Ⅲ(18)、连杆Ⅳ(19)、滑块Ⅱ(21)
以及连接块(25),其中连杆Ⅰ(12)、连杆Ⅱ(13)两端分别通过转动副R分别与滑块Ⅰ(15)、连
接块(25)连接,连杆Ⅲ(18)、连杆Ⅳ(19)两端分别通过转动副R分别与滑块Ⅱ(21)、连接块
(25)连接,滑块Ⅰ(15)、滑块Ⅱ(21)分别通过移动副P与立柱(8)、立柱(9)连接,且此处移
动副P都为主动驱动;连杆Ⅰ(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瑞峰鲁岩王书森董亚峰马长安王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