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胺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71552 阅读:5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胺基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资源勘探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该钻井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钠基膨润土3%~5%,增粘剂0.2%~0.3%,包被剂0.3%~0.5%,降滤失剂0.5%~2%,封堵剂3%~5%,胺基硅醇抑制剂0.5%~1%,NaOH0.1%~0.5%;所述胺基硅醇抑制剂的结构通式如下:式8中:R1为氢、羟基、苯羟基、1~5个碳的烷基或者1~5个碳的烷氧基;m取0~2中任一整数;R2为n取0~3中任一整数。该钻井液对泥页岩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能,能有效抑制粘土造浆,同时具有优异的流变性,且滤失量小,有利于对储层形成保护,可满足钻井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胺基钻井液,同时还涉及该钻井液的制备方法,属于资源勘探及石油开采

技术介绍
泥页岩地层占所钻总地层的70%,而90%以上的井塌发生在泥页岩地层,其中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约占三分之二,软泥页岩地层约占三分之一。软泥页岩为高含蒙脱石的泥页岩,硬脆性泥页岩是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二者的组成不同,则微观结构及其失稳机理也不相同。若上部地层中蒙脱石含量高,则地层造浆易破坏钻井液性能,且蒙脱石水化膨胀易造成地层坍塌,压力增大将导致井壁垮塌。若下部地层中伊利石、伊蒙混层含量高,则微裂缝发育易引起硬脆性剥落掉块。国内油田从70年代开始,先后使用细分散钻井液体系、粗分散钻井液体系(钙处理体系)。80年代初期研究使用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最初使用单一的PAM,但失水大、泥饼虚,后来使用“双聚”钻井液即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腈,泥页岩抑制性能得到提升,但泥浆排量仍较大。80年代中期实验并推广应用阴离子聚合物PAC系列钻井液,抑制性能进一步提升,且钻井液性能稳定,受地层造浆影响较小,地层造浆外排泥浆量逐渐减少。90年代初期,又推广应用了抑制性更强的两性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硅胺基钻井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钠基膨润土3%~5%,增粘剂0.2%~0.3%,包被剂0.3%~0.5%,降滤失剂0.5%~2%,封堵剂3%~5%,胺基硅醇抑制剂0.5%~1%,NaOH 0.1%~0.5%;所述胺基硅醇抑制剂的结构通式如下:式8中:R1为氢、羟基、苯羟基、1~5个碳的烷基或者1~5个碳的烷氧基;m取0~2中任一整数;R2为n取0~3中任一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1.硅胺基钻井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钠基膨润土3%~5%,
增粘剂0.2%~0.3%,包被剂0.3%~0.5%,降滤失剂0.5%~2%,封堵剂3%~5%,胺基硅醇
抑制剂0.5%~1%,NaOH0.1%~0.5%;
所述胺基硅醇抑制剂的结构通式如下:
式8中:R1为氢、羟基、苯羟基、1~5个碳的烷基或者1~5个碳的烷氧基;m取0~2
中任一整数;R2为n取0~3中任一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胺基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胺基硅醇抑制剂的制备
步骤如下:
1)取式3化合物、式4化合物和催化剂A,在温度80~90℃下回流反应6~8h,得到
式5化合物;
2)取式5化合物和甲醇,惰性气氛中,在温度60~90℃下反应2~3h,得到式6化合
物;
3)取式6化合物、多乙烯多胺和催化剂B,惰性气氛中,在温度200~220℃、压力
6.0~7.0MPa下反应10~14h,再回流反应3~7h,冷却,得到式7化合物;
4)取式7化合物和水,在温度75~85℃下反应2~4h,冷却、过滤,得到式8化合物,
即胺基硅醇抑制剂;
式3~式7化合物如下所示:
上述式3~式7中:R1为氢、羟基、苯羟基、1~5个碳的烷基或者1~5个碳的烷氧基;
m取0~2中任一整数;R2为n取0~3中任一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胺基钻井液,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式3化合物、式4
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5:0.8~2.0;催化剂A为氯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强向兴金刘霞何振奎李剑肖俊峰吕方王荐华松郑永超郑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河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公司湖北汉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