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复混肥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666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生物复混肥料--三维强力肥及其制造方法。该肥料是一种以向植物根际土壤中引殖微生物优势种和充分利用低质化肥为目标的多功能肥源复合体,含有多效耐氨菌剂、改造后的铵态氮肥、磷肥、钾肥和混合微量元素化合物以及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营养元素全、有效菌含量高,既能供肥又能防病壮苗的特点。田间肥效表明,它与等量尿素增产幅度相近,在有些作物上甚至超过尿素10-30%,比碳酸氢铵肥效高出2-3倍。广泛适用于多种农作物。(*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生物复混肥料,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微生物、无机化肥和微量元素化合物的三维强力肥及其制造方法。农作物的生长和增产依赖于肥料。随着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生产目标发展,今后对肥料的要求愈来愈高。在我国,虽然化学肥料对农业的增产丰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已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农作物的品质也影响很大,尤其是过多施用单质化肥,已使土壤中某种或数种营养元素缺乏,土壤板结严重,土壤肥力迅速下降,土壤中的微生物优势种大量减少,其结果,农民虽然加大了施肥量,但经济效益很低,而且产品也难以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应当加强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为主体的平衡施肥措施。这就要求在肥料的二次加工技术中,把有益微生物有机组合进复混肥中,以便在平衡施肥的同时,还能把有益微生物引殖于植物根际土壤中,使它们成为地下肥料的天然加工厂和植物的保健医生。这样,既能使农作物优质增产,又能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达到持续种养结合的生产目的。在肥料的二次加工技术中,常常是将优质氮、磷、钾肥料混合成高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耐氨菌剂、改造后的铵态氮肥和微量元素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复混肥料,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耐氨菌剂、改造后的铵态氮肥和微量元素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它还含有磷肥和/或钾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耐氨菌剂  1-15%改造后的铵态氮肥  40-95%磷肥  0-15%钾肥  0-15%微量元素化合物  1-15%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耐氨菌剂  5-10%改造后的铵态氮肥  65-80%磷肥  5-10%钾肥  5-10%微量元素化合物  1-5%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任何一种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耐氨菌剂是吸附在载体上的耐氨芽胞杆菌的发酵液。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耐氨芽胞杆菌是多元固氮菌Bacillus  sp.1和多效生防促生菌Bacillus  sp.2。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载体是草碳或轻质碳酸钙。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何一种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改造后的铵态氮肥是改造后的碳酸氢铵或其与硫酸铵和/或氯化铵的混合物。9、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任何一种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的磷肥是重过磷酸钙、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和磷矿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的钾肥是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二氢钾和含钾矿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的微量元素化合物是硼、锌、钼、铜、铁、镁、镍、锰、钴、硒等以及稀土元素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0、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任何一种肥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耐氨菌剂是吸附在草碳或轻质碳酸钙上的Bacillus  sp.1和Bacillus  sp.2的培养物,改造后的铵态氮肥是改造后的碳酸氢铵或其与硫酸铵和/或氯化铵的混合物,其中的磷肥是重过磷酸钙和/或过磷酸钙和/或磷酸二氢钾和/或磷矿粉,微量元素化合物是硼、锌、钼、铜、铁、镁、镍、锰、钴、硒等和稀土元素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1、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生物复混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几个过程:a.培养耐氨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息川周法永包建中陈廷伟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三维置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