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包括一集水器、分水器、以及设置在集水器与分水器之间的平均分布并埋设于湖水中的多根换热管,在所述多根换热管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用于配重的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属于闭式换热设备,其利用湖水与循环水的温差来实现换热,省去了大量复杂、烦琐的水处理工艺和取水构筑物的建设,仅将换热管直接埋设于湖水中即可实现能量的提取。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换热过程更加清洁环保、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是地源系统的一种应用形式,虽然天然水体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大量的太阳能资源,但是地表水和大气的温差较小,如果直接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几乎没有直接利用的价值,因此需要借用热泵系统,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的转移。一般来说,只要地表水冬季温度不低于4℃,均可作为低温热源使用。采用湖水源热泵的方式被证明是可靠的,现有技术中采用开式取水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水提的温度,但需对水质处理要求较高,并且开式取水需要兴建体积庞大的取水构筑物,水下施工难度较大,湖水水质的处理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在,需要对湖水进行多级处理,水源热泵机组设备对水质量要求非常高,细小的沙砾、微生物的生长、鱼虾的存在、淤泥、藻类等都需要精细的处理,容易造成对湖水的直接污染,甚至引起饮水源地的恐慌。由于湖水含有大量Ca2+、Mg2+、藻类、泥沙杂质,在经过热泵机组循环时,吸附于管道内壁长期会必然会影响管道和设备的腐蚀与老化,而且会堵塞换热器,减小换热器换热面积。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的换热设备其存在施工难度大、影响热泵机组设备使用以及造成污染等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中,包括一集水器、分水器、以及设置在集水器与分水器之间的平均分布并埋设于湖水中的多根换热管,在所述多根换热管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用于配重的配重块。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管为HDPE管。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中,所述连接管每隔7m设置一根,并垂直于所述换热管设置。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中,所述连接管上连接配重块的位置设置有浮球。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管的直径为32mm。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中,所述配重块为铁块。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中,相邻换热管的间距为68mm。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属于闭式换热设备,其利用湖水与循环水的温差来实现换热,省去了大量复杂、烦琐的水处理工艺和取水构筑物的建设,仅将换热管直接埋设于湖水中即可实现能量的提取。因此,本技术可使换热过程更加清洁环保、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一集水器100、分水器300、以及设置在集水器100与分水器300之间的平均分布并埋设于湖水中的多根换热管200,在所述多根换热管200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管210,所述连接管210上连接有用于配重的配重块220(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集水器100用来收集湖水并通过换热管200输送至分水器300,最后由分水器300将湖水输送至水源热泵机组设备实现对湖水的利用。本技术中,换热管200直接埋设于湖水中,虽然换热效率较开式取水来说较小,但是由于省去了大量复杂、烦琐的水处理工艺和取水构筑物的建设,所以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更加清洁环保和安全可靠。所述的配重块220应使整个直管型湖水换热器保持在湖水中所需的深度,其重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需要较深的湖水,则加大配重块220的数量和重量,需要较浅的湖水,则减小配重块220的数量以及重量。所述的配重块220其较佳的是铁块,以降低成本以及避免对湖水水质造成污染。所述换热管200其材质优选为HDPE管。其通过热挤塑而成型,具有耐腐蚀、内壁光滑、流动阻力小、强度高、韧性好、重量轻等特点,适合于本技术的换热器。所述连接管210每隔7m设置一根,并垂直于所述换热管200设置。由于换热管200的长度较长,一根换热管200的长度达到160m,所以需要较多的配重块220,通过等距设置所述连接管210,使配重块220分布更规则、更均匀,保持整体的换热器在湖水中保持平衡。在所述连接管210上连接配重块220的位置还设置有浮球(未示出)。该浮球浮出于水面,浮球的作用是可以使工作人员或其他船只可以在湖面看到浮球,进而知道湖底有配重块220,以便及时掌握湖底的换热器分布信息。所述换热管200的直径优选为32mm。相邻换热管的间距优选为68mm。设置上述尺寸的换热管200,可使整个换热器换热效率更高,且更节省成本。换热管面积可按如下方式确定:换热管的直径:32mm换热管的间距:68mm换热量:13680kw单位换热量:0.080kw换热管面积=换热量/单位换热量×(换热管间距+直径)=13680/0.08×(68+32)/1000=15390m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属于闭式换热设备,其利用湖水与循环水的温差来实现换热,省去了大量复杂、烦琐的水处理工艺和取水构筑物的建设,仅将换热管直接埋设于湖水中即可实现能量的提取。因此,本技术可使换热过程更加清洁环保、安全可靠。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集水器、分水器、以及设置在集水器与分水器之间的平均分布并埋设于湖水中的多根换热管,在所述多根换热管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用于配重的配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集水器、分水器、以及设置在集水器与分水器之间的平均分布并埋设于湖水中的多根换热管,在所述多根换热管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接有用于配重的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HDPE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管型湖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每隔7m设置一根,并垂直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旗,陈克非,顾小飞,晏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鑫热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