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豆加工
,尤其是一种土豆粉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土豆,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土豆又称地蛋、马铃薯、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土豆粉的加工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清洗-去皮-切片-熟化-冷却-制泥-干燥,现有的土豆粉加工过程中,由于其各个工序大都是直接在空气中进行,这就导致土豆中的多酚氧化酶(PPO)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接触,会发生氧化聚合,导致褐变,土豆发生褐变后不但会使土豆变黑,同时会破坏土豆的氨基酸、蛋白质和抗坏血酸发生病变,导致土豆的营养价值降低,再者,土豆发生褐变后,其风味较差,褐变产生的产物有抗氧化作用,会产生有害成分,如丙烯酰胺,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土豆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的土豆粉生产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土豆粉生产线,包括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豆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洗装置(1)、去皮装置(2)、切片装置(3)、熟化装置(4)、冷却装置(5)、制泥装置(6)、微波干燥装置(7);所述清洗装置(1)包括输送带A(101)、被动滚筒A(102)、驱动滚筒A(103)、驱动电机A(104)、一次清洗槽A(105)、二次清洗槽A(106),所述被动滚筒A(102)、驱动滚筒A(103)将输送带A(101)绷紧,驱动电机A(104)用于使驱动滚筒A(103)转动,所述一次清洗槽A(105)、二次清洗槽A(106)依次沿输送带A(101)的运行方向设置,所述输送带A(101)为网状结构,所述一次清洗槽A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豆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清洗装置(1)、去皮装置(2)、
切片装置(3)、熟化装置(4)、冷却装置(5)、制泥装置(6)、微波干燥装置(7);
所述清洗装置(1)包括输送带A(101)、被动滚筒A(102)、驱动滚筒A(103)、驱动
电机A(104)、一次清洗槽A(105)、二次清洗槽A(106),所述被动滚筒A(102)、驱动滚
筒A(103)将输送带A(101)绷紧,驱动电机A(104)用于使驱动滚筒A(103)转动,所
述一次清洗槽A(105)、二次清洗槽A(106)依次沿输送带A(101)的运行方向设置,所述
输送带A(101)为网状结构,所述一次清洗槽A(105)包括第一水槽A(1051),所述第一
水槽A(1051)位于上层的输送带A(101)与下层的输送带A(101)之间,第一水槽A(1051)
内设置有多根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下喷管A(1052),所述第一下喷管A(1052)上间隔设置
有多个第一下喷嘴A(1053),所述第一下喷嘴A(1053)朝向上层的输送带A(101),所述
第一水槽A(1051)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一上喷管A(1054),所述第一上喷管A(1054)上
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上喷嘴A(1055),所述第一上喷嘴A(1055)朝向上层的输送带A(101),
第一水槽A(1051)的底部连接有与其连通的第一排污管A(1056);所述二次清洗槽A(106)
包括第二水槽A(1061),所述第二水槽A(1061)位于上层的输送带A(101)与下层的输送
带A(101)之间,第二水槽A(1061)内设置有多根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二下喷管A(1062),
所述第二下喷管A(106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下喷嘴A(1063),所述第二下喷嘴A(1063)
朝向上层的输送带A(101),所述第二水槽A(1061)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上喷管A(1064),
所述第二上喷管A(106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上喷嘴A(1065),所述第二上喷嘴A(1065)
朝向上层的输送带A(101),第二上喷管A(1064)、第二下喷管A(1062)均与高压水管连
通,第二水槽A(1061)的底部连接有与其连通的第二排污管A(1066),所述第二排污管A
(1066)末端连接有水池A(1067),所述水池A(1067)上设置有入水口A与出水口A,所
述入水口A与第二排污管A(1066)末端连通,所述出水口A上连接有引水管A(1068),所
述引水管A(1068)上设置有水泵A(1069),引水管A(1068)的末端分别与第一上喷管A
(1054)、第一下喷管A(1052)连通;
所述去皮装置(2)包括密闭的外筒体B(201)、驱动电机B(202),所述外筒体B(201)
内设置有转盘B(203),所述转盘B(203)的外径与外筒体B(201)的内径相匹配,所述转
盘B(203)的下表面中心位置固定有转轴B(204),转轴B(204)下端延伸至外筒体B(201)
外,驱动电机B(202)的输出轴与转轴B(204)的下端相连,所述转盘B(203)的上表面
为波浪形,转盘B(203)将外筒体B(201)的内部分为去皮空腔B(2011)与储水空腔B(2012),
所述去皮空腔B(2011)内设置有喷水头B(205),所述喷水头B(205)位于转盘B(203)
上方且朝向转盘B(203),所述喷水头B(205)上连接有引流管B(206),引流管B(206)
\t上设置有截止阀B(207),所述引流管B(206)与高压水管相连,所述外筒体B(201)的筒
壁上设置有出料口B(208),所述出料口B(208)位于转盘B(203)所在水平面之上,所述
去皮空腔B(2011)内设置有环形套筒B(209),所述环形套筒B(209)的外径与外筒体B
(201)的内径相匹配,环形套筒B(209)的内壁表面为研磨面,环形套筒B(209)的上端
设置有升降装置B(210),当环形套筒B(209)的下端靠进转盘B(203)时,环形套筒B(209)
将出料口B(208)挡住,当环形套筒B(209)向上移动至最高点时,出料口B(208)与去
皮空腔B(2011)连通,所述转盘B(203)上设置有多个过水孔B(211),所述过水孔B(211)
将去皮空腔B(2011)与储水空腔B(2012)连通,所述外筒体B(20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
口B(212),排水口B(212)上连接有第一排污管B(213),第一排污管B(213)上设置有
第一导通阀B(214),第一排污管B(213)的末端连接有密闭的过渡水箱B(215),所述过
渡水箱B(215)的底部连接有与之连通的第二排污管B(216),所述第二排污管B(216)上
设置有第二导通阀B(217),所述外筒体B(201)上方设置有过渡筒体B(218),所述过渡
筒体B(218)的下端与外筒体B(201)的上端密封连接且在过渡筒体B(218)的下端设置
有第一控制阀B(219),过渡筒体B(218)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B(220);
所述切片装置(3)包括密闭的壳体C(301),所述壳体C(301)内设置有水平压板C(302)、
伸缩气缸C(303)、多个条形刀片C(304)组成的刀阵C(305)、多块挡料板C(306),所述
伸缩气缸C(303)固定在壳体C(301)的顶部,伸缩气缸C(303)的推拉杆C(307)朝下,
所述水平压板C(302)固定在推拉杆C(307)的末端,多个条形刀片C(304)互相平行设
置且位于水平压板C(302)正下方,多个条形刀片C(304)的刀刃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且朝向
水平压板C(302),多块挡料板C(306)设置在刀阵C(305)的四周,所述刀阵C(305)的
横截面大小与水平压板C(302)的横截面大小相同,所述壳体C(301)上连接有导料管C(308),
所述导料管C(308)的一端与出料口B(208)密封连接,另一端穿过壳体C(301)延伸至
挡料板C(306)的上边缘,所述水平压板C(302)上固定有挡板C(309),当水平压板C(302)
向下移动至水平压板C(302)的下表面与条形刀片C(304)的刀刃相接触时,所述挡板C(309)
位于导料管C(308)的出料口处且将其堵住,当水平压板C(302)向上移动至最高点时,所
述挡板C(309)位于导料管C(308)的出料口上方,所述导料管C(308)上设置有截止阀C
(310),所述壳体C(30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C(311),所述出料口C(311)位于刀阵C(305)
正下方;
所述熟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巩发永,李静,臧海波,肖诗明,华劲松,戴红燕,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