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按钮及其安装机构,电梯按钮的按压组件面对所述发光件的一面设有光学面,光学面包括中心面及围绕中心面沿按压组件的周向设置的扩散曲面和弥补曲面,扩散曲面对应发光件的位置设置,弥补曲面设于扩散曲面与中心面之间,扩散曲面与弥补曲面沿指向中心面的第一方向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且扩散曲面及弥补曲面沿按压组件周向的第二方向凹凸设置。上述电梯按钮光学面直接一体设置于按压组件上,相较于传统的按压组件与光扩散组件单独设置,减小了按压组件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电梯按钮的厚度,同时在按压组件上设置的光学面可将光线均匀扩散出去,得到一种厚度较薄且发光均匀的电梯按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电梯按钮及其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电梯按钮是用于电梯召唤系统中来呼叫电梯的指定楼层层次,控制电梯运行的开关部件。现有的电梯按钮的常见结构,其主要由具有开口部的壳体以及装在壳体内的按压组件、光扩散组件、电路板组件和传力部件组成,其中电路板组件位于壳体内底部,该电路板组件包括经导体相连的LED发光部件和开关部件,光扩散组件和按压组件可滑动地装在电路板组件上方的壳体内,光扩散组件位于按压组件的下方,在光扩散组件与电路板组件之间设有传力部件,该传力部件与开关部件相对。当使用者按压按压组件时,按压组件向下移动,通过传力部件对开关部件传递动作力,使开关部件导通或断开,给电梯传送指令信号,同时,控制LED发光部件导通或断开,给使用者显示他的操作状态。然而,光扩散组件与按压组件单独设置占用了外壳的一部分空间,且LED发光部件设置在光扩散组件的下方,为了保证电梯按钮的发光均匀,LED发光部件、光扩散组件之间还需要间隔设置一定的距离,造成电梯按钮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但是如果去除光扩散组件或者减小光扩散组件与发光件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减小电梯按钮的厚度,则会使LED发光部件产生的光在按压组件表面形成亮斑。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较薄且发光均匀的电梯按钮。一种电梯按钮,包括外壳、按压组件、开关组件、电路板及发光件,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按压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所述发光件及所述开关组件设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按压组件的一面,所述按压组件在所述外壳内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且可与所述开关组件接触;所述按压组件面对所述发光件的表面设有光学面,所述光学面包括中心面及围绕所述中心面沿所述按压组件的周向设置的扩散曲面和弥补曲面,所述扩散曲面对应所述发光件设置,所述弥补曲面设于所述扩散曲面与所述中心面之间,所述扩散曲面与所述弥补曲面沿指向所述中心面的第一方向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且所述扩散曲面及所述弥补曲面沿所述按压组件周向的第二方向凹凸设置。上述电梯按钮在使用时,对按压组件施加外力进而通过中心面触发开关组件,开关组件打开后使设于电路板上的发光件发光,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直接通过对面按压组件上的光学面透射,由于光学面直接一体设置于按压组件上,相较于传统的按压组件与光扩散组件单独设置,减小了按压组件与电路板之间的间隙,进而减小电梯按钮的厚度,同时在按压组件上设置的光学面可将光线均匀扩散出去。具体地,扩散曲面与对面发光件的位置对应设置,使发光件发出的大部分光照射到扩散曲面上,且扩散曲面在第二方向上凹凸设置将聚集照射在其上的光线通过曲面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扩散出去,设于扩散曲面与中心面之间的弥补曲面在第二方向上凹凸设置,且与扩散曲面在第一方向上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防止按压组件表面出现光斑,将倾斜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在第一方向上向靠近中心面透射,弥补按压组件中心处距离发光件较远而光线较暗的情况,使按压组件表面透射出的光线均匀分布,如此将均匀透射光线的功能集成在按压组件上,减小了按压组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同时在较短的距离内将发光件发出的光均匀透射出去,得到一种厚度较薄且发光均匀的电梯按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曲面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凹凸设置的子扩散曲面,所述子扩散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对称设置,且所述子扩散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曲率半径大于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曲率半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弥补曲面包括第一弥补曲面和第二弥补曲面,所述第二弥补曲面设置于所述中心面与所述第一弥补曲面之间,所述第一弥补曲面与所述第二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弥补曲面与所述第二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别包括多个凹凸设置第一子弥补曲面和多个凹凸设置第二子弥补曲面,所述第一子弥补曲面与所述第二子弥补曲面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子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面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的曲率大于背对所述发光件一侧的曲率,所述第二子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面向所述发光件一侧的曲率小于背对所述发光件一侧的曲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弥补曲面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的多层,所述第二弥补曲面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的多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和隔音胶套,所述开关设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所述发光件的一面,且与所述按压组件的中心面对应设置,所述隔音胶套套设于所述开关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上凸出其周向设有可恢复形变的第一卡扣,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卡扣处设有允许所述第一卡扣扣入的扣位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可恢复形变的第二卡扣及其内壁上沿周向设有第一安装凸起,所述电路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凸起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封闭所述外壳设有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且其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电路板抵接的加强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组件包括透光按压件、弹性件及字符片,所述光学面设于所述透光按压件上,且所述透光按压件还包括沿其周向与所述光学面同一侧设置的多个导向柱,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且抵接于所述透光按压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字符片设于所述透光按压件表面且与所述透光按压件一体成型。一种电梯按钮安装机构,包括上述电梯按钮、安装板和弹性卡持件,所述电梯按钮的所述外壳外壁沿周向设有第二安装凸起及卡槽,所述卡槽在所述按压透光件指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安装凸起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凸起与所述弹性卡持件之间,所述弹性卡持件抵接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卡槽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梯按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梯按钮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电梯按钮按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按压组件的字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电梯按钮的部分组装图;图6为图1所示电梯按钮的后盖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电梯按钮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电梯按钮光学面的模拟光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的电梯按钮100包括外壳10、按压组件20、开关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按压组件、开关组件、电路板及发光件,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按压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所述发光件及所述开关组件设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按压组件的一面,所述按压组件在所述外壳内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且可与所述开关组件接触;所述按压组件面对所述发光件的表面设有光学面,所述光学面包括中心面及围绕所述中心面沿所述按压组件的周向设置的扩散曲面和弥补曲面,所述扩散曲面对应所述发光件设置,所述弥补曲面设于所述扩散曲面与所述中心面之间,所述扩散曲面与所述弥补曲面沿指向所述中心面的第一方向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且所述扩散曲面及所述弥补曲面沿所述按压组件周向的第二方向凹凸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按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按压组件、开关组件、电路板及发光件,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按压组件设于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所述发光件及所述开关组件设于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按压组件的一面,所述按压组件在所述外壳内可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电路板的方向移动,且可与所述开关组件接触;所述按压组件面对所述发光件的表面设有光学面,所述光学面包括中心面及围绕所述中心面沿所述按压组件的周向设置的扩散曲面和弥补曲面,所述扩散曲面对应所述发光件设置,所述弥补曲面设于所述扩散曲面与所述中心面之间,所述扩散曲面与所述弥补曲面沿指向所述中心面的第一方向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且所述扩散曲面及所述弥补曲面沿所述按压组件周向的第二方向凹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曲面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凹凸设置的子扩散曲面,所述子扩散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均对称设置,且所述子扩散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曲率半径大于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曲率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按钮,其特征在于,所述弥补曲面包括第一弥补曲面和第二弥补曲面,所述第二弥补曲面设置于所述中心面与所述第一弥补曲面之间,所述第一弥补曲面与所述第二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呈高度递减的阶梯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弥补曲面与所述第二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分别包括多个凹凸设置第一子弥补曲面和多个凹凸设置第二子弥补曲面,所述第一子弥补曲面与所述第二子弥补曲面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子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面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的曲率大于背对所述发光件一侧的曲率,所述第二子弥补曲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面向所述发光件一侧的曲率小于背对所述发光件一侧的曲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天福,李柏林,周盛华,罗婉霞,梁德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