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33617 阅读:4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5:31
一种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其包括将正线道岔区段分为五个阶段,即阶段Ⅰ:道岔前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Ⅱ:转辙器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Ⅲ:连接部分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Ⅳ:辙叉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Ⅴ:出道岔后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了正线道岔稳定车在正线以及道岔区的稳定作业流程和施工模式。收、放稳定装置在正线区段实现,正线及道岔的稳定作业通过切换作业模式,可以连续进行,无须停顿,节省了时间。同时道岔作业有其区别于正线作业的特殊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钢轨正线道岔的稳定作业方法,特别是一种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对铁路线路进行稳定养护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正线和道岔,目前,一般的稳定车没有道岔稳定功能,它只能够稳定正线,遇到道岔时,必须收车停止作业,待车辆走过道岔区域后,再开始正线稳定,以前铁路道岔只能偶尔使用原始的人工方法实现道岔稳定养护,为了能够迅速地提高道岔的横向阻力和整体稳定性,从而为提高列车限速速度创造条件,需要一种既能稳定正线、又能稳定道岔的正线道岔稳定车对铁路线路连续不间断地实施稳定作业的施工机械及简便的作业施工方法。申请号为201210159590.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线路捣固稳定车及道岔稳定方法,该捣固车既能在正线区段连续高效地进行捣固稳定作业,同时也能在道岔区段进行高效的步进捣固稳定作业,但其就道岔区稳定作业到底应该如何控制,以及到底应该如何施工没有具体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其包括将正线道岔区段分为五个阶段,即阶段Ⅰ:道岔前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Ⅱ:转辙器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Ⅲ:连接部分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Ⅳ:辙叉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Ⅴ:出道岔后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作业施工总体方案如下:①在正线区段放下稳定装置,开始正线稳定作业,迎着岔心的方向一路作业至道岔区;②变换控制方式后,继续道岔区的三个不同部分的稳定作业;③稳定完道岔,进入正线继续作业,作业结束,在正线收起稳定装置。正线道岔稳定车的作业施工有别于WD-320轨道动力稳定车,其将正线及道岔区的施工整体考虑,保证施工不间断地进行。1、正线放稳定装置:在车体上部操作,实现放稳定装置于钢轨上:先放下各测量小车,扳动稳定装置提升开关,再解锁,再将稳定装置放下。如遇小半径曲线,配合自动对中装置对滚轮限位,使稳定装置准确下落在钢轨上。对于标准轨距钢轨,此时,对置滚轮收缩至最小1420mm,同时夹钳轮全部张开。2、进道岔前正线稳定作业:在作业司机室手动给定下压量后,在车体上部扳动“撑轨”开关,使稳定装置两侧滚轮紧撑钢轨;按亮两夹钳闭合按钮,使两套稳定装置的四个夹钳轮完全闭合;再按亮“作业开始”按钮,正线道岔稳定车开始作业走行;扳动“振动”按钮,使稳定装置起振,正线稳定作业开始。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轮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5MPa,小腔无背压。3、道岔区稳定作业:稳定装置在转辙器部分、连接部分和辙叉部分的作业方式是不同的,在转辙器部分是单轨夹持,连接部分是双轨夹持,辙叉部分又转为单轨夹持,同时,水平撑轨动作、水平撑轨压力、夹持动作、夹持压力需要切换。3.1转辙器部分在车体的左侧或右侧按亮“道岔作业”按钮,进入“道岔模式”,20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缩进,15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伸出,保持轮距1435mm。操作侧夹钳张开,对侧夹钳闭合且大腔进油15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15mm行程大腔进油10MPa,小腔无背压,20mm行程小腔进油10MPa,大腔无背压。3.2连接部分按灭“道岔作业”按钮,进入“正线模式”。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5MPa,小腔无背压。3.3辙叉部分按亮“道岔作业”按钮,进入“道岔模式”。20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缩进,15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伸出,保持轮距1435mm。操作侧夹钳张开,对侧夹钳闭合且大腔进油15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15mm行程大腔进油10MPa,小腔无背压,20mm行程小腔进油10MPa,大腔无背压。4、出道岔进入正线稳定作业:按灭“道岔作业”按钮,进入“正线模式”。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5MPa,小腔无背压。5、正线收起稳定装置:正线作业完毕后,在车体上部操作收起稳定装置。如遇小半径曲线,配合自动对中装置对滚轮限位,使稳定装置容易提起并锁定。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小腔进油,滚轮完全收缩至最小1420mm,夹钳轮全部张开。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正线道岔稳定车在道岔区的作业方法有其特殊性,人员配备、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方面均与现有技术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操作人员配备:至少配备三名操作人员,道岔作业时,稳定装置两侧必须分别有人操作或看守。二、操作人员素质: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铁路道岔的基本知识,熟悉道岔结构、分岔方向等。三、道岔作业操作人员位置的确认:道岔作业前,操作人员必须先判定道岔分岔方向,确认操作位置,稳定装置夹钳无法实施夹轨的一侧位置,为操作人员操作位置。四、作业流程:从正线开始,一直向道岔方向作业,作业完道岔,继续正线作业,尽量避免从道岔区开始作业。五、道岔作业速度:为避免误操作对道岔的破坏,道岔作业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1.5km/h以内。六、切换“道岔模式”的时机当稳定装置最前方滚轮距离道岔尖轨或辙叉3根轨枕时,立即切换至“道岔作业”模式。七、液压系统故障及发动机停机处理:在道岔区的转辙器部分和辙叉部分作业时,如突遇液压系统故障或发动机停机,重启系统后,只能在车体一侧操作“道岔作业”开关进入“道岔模式”,此时禁止在车体上部操作“撑轨”开关和“夹钳闭合”开关进入“正线模式”。八、无法走行故障处理:在道岔区的转辙器部分和辙叉部分作业时,如遇故障无法走行,禁止取消“道岔模式”进入“正线模式”,此时务必首先关闭作业电卸压,使系统退出作业模式后,再进行后续处理。九、严禁事项:在道岔区的转辙器位置和辙叉位置作业时,严禁将“道岔模式”切换为"正线模式"。本专利技术研究了正线道岔稳定车在正线以及道岔区的稳定作业流程和施工模式。收、放稳定装置在正线区段实现,正线及道岔的稳定作业通过切换作业模式,可以连续进行,无须停顿,节省了时间。同时道岔作业有其区别于正线作业的特殊性。本专利技术是对正线道岔稳定车在铁路正线及道岔区稳定作业时施工方法的研究。正线道岔稳定车兼顾了正线区稳定作业和道岔区稳定作业。正线区的作业在车体上部操作,放下测量小车、稳定装置及做好其他准备工作,即可进行正线稳定作业,作业完后同样在车体上部操作即收起稳定装置及测量小车。然而,在道岔区的作业施工模式却有所不同。道岔区的不同部分的结构不同,决定了道岔区的作业必须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即道岔前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转辙器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连接部分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辙叉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出道岔后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在车体两侧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其包括将正线道岔区段分为五个阶段,即阶段Ⅰ:道岔前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Ⅱ:转辙器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Ⅲ:连接部分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Ⅳ:辙叉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Ⅴ:出道岔后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其特征在于:(1)、正线放稳定装置:    在车体上部操作,实现放稳定装置于钢轨上:先放下各测量小车,扳动稳定装置提升开关,再解锁,再将稳定装置放下;如遇小半径曲线,配合自动对中装置对滚轮限位,使稳定装置准确下落在钢轨上;对于标准轨距钢轨,此时,对置滚轮收缩至最小1420mm,同时夹钳轮全部张开;(2)、进道岔前正线稳定作业:    在作业司机室手动给定下压量后,在车体上部扳动“撑轨”开关,使稳定装置两侧滚轮紧撑钢轨;按亮两夹钳闭合按钮,使两套稳定装置的四个夹钳轮完全闭合;再按亮“作业开始”按钮,正线道岔稳定车开始作业走行;扳动“振动”按钮,使稳定装置起振,正线稳定作业开始;    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轮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 5MPa,小腔无背压;(3)、道岔区稳定作业:    稳定装置在转辙器部分、连接部分和辙叉部分的作业方式是不同的,在转辙器部分是单轨夹持,连接部分是双轨夹持,辙叉部分又转为单轨夹持,同时,水平撑轨动作、水平撑轨压力、夹持动作、夹持压力需要切换;(4)、出道岔进入正线稳定作业:     按灭“道岔作业”按钮,进入“正线模式”,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 5MPa,小腔无背压;(5)、正线收起稳定装置:    正线作业完毕后,在车体上部操作收起稳定装置;如遇小半径曲线,配合自动对中装置对滚轮限位,使稳定装置容易提起并锁定;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小腔进油,滚轮完全收缩至最小1420mm,夹钳轮全部张开;以上步骤依(1),(2),(3),(4),(5)的顺序依次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其包括将正线道岔区段分为五个阶段,即阶段Ⅰ:道岔前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Ⅱ:转辙器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Ⅲ:连接部分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阶段Ⅳ:辙叉部分的单边夹轨阶段、阶段Ⅴ:出道岔后的正常正线作业阶段,其特征在于:
(1)、正线放稳定装置:
在车体上部操作,实现放稳定装置于钢轨上:先放下各测量小车,扳动稳定装置提升开关,再解锁,再将稳定装置放下;如遇小半径曲线,配合自动对中装置对滚轮限位,使稳定装置准确下落在钢轨上;对于标准轨距钢轨,此时,对置滚轮收缩至最小1420mm,同时夹钳轮全部张开;
(2)、进道岔前正线稳定作业:
在作业司机室手动给定下压量后,在车体上部扳动“撑轨”开关,使稳定装置两侧滚轮紧撑钢轨;按亮两夹钳闭合按钮,使两套稳定装置的四个夹钳轮完全闭合;再按亮“作业开始”按钮,正线道岔稳定车开始作业走行;扳动“振动”按钮,使稳定装置起振,正线稳定作业开始;
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轮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5MPa,小腔无背压;
(3)、道岔区稳定作业:
稳定装置在转辙器部分、连接部分和辙叉部分的作业方式是不同的,在转辙器部分是单轨夹持,连接部分是双轨夹持,辙叉部分又转为单轨夹持,同时,水平撑轨动作、水平撑轨压力、夹持动作、夹持压力需要切换;
(4)、出道岔进入正线稳定作业:
按灭“道岔作业”按钮,进入“正线模式”,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5MPa,小腔无背压;
(5)、正线收起稳定装置:
正线作业完毕后,在车体上部操作收起稳定装置;如遇小半径曲线,配合自动对中装置对滚轮限位,使稳定装置容易提起并锁定;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小腔进油,滚轮完全收缩至最小1420mm,夹钳轮全部张开;
以上步骤依(1),(2),(3),(4),(5)的顺序依次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包括:
(3.1)转辙器部分
在车体的左侧或右侧按亮“道岔作业”按钮,进入“道岔模式”,20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缩进,15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伸出,保持轮距1435mm;操作侧夹钳张开,对侧夹钳闭合且大腔进油15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15mm行程大腔进油10MPa,小腔无背压,20mm行程小腔进油10MPa,大腔无背压;
(3.2)连接部分
按灭“道岔作业”按钮,进入“正线模式”,此时,水平撑轨油缸两活塞杆外伸,滚轮撑住轨头内侧,滚轮距离根据轨距自动调节;左右夹钳闭合,且夹钳油缸大腔进油10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两端大腔均进油5MPa,小腔无背压;
(3.3)辙叉部分
按亮“道岔作业”按钮,进入“道岔模式”,20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缩进,15mm行程一端活塞杆完全伸出,保持轮距1435mm;操作侧夹钳张开,对侧夹钳闭合且大腔进油15MPa,小腔有背压9MPa;水平撑轨油缸15mm行程大腔进油10MPa,小腔无背压,20mm行程小腔进油10MPa,大腔无背压;
道岔作业速度不超过1.5km/h。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线道岔稳定车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道岔区的稳定作业控制方法,其包括:
准备阶段:在正线区段,放下各测量小车,然后扳动稳定装置提升开关并解锁,将稳定装置下放于钢轨上,先通过油路控制四个水平撑轨油缸20mm行程一端的活塞杆Ⅰ和15mm行程一端的活塞杆Ⅱ都完全缩进,使得此时两条钢轨上的滚轮之间的间距为最小值1420mm;
a.给四个水平撑轨油缸的油路中供油,水平撑轨油缸油路中的液压力大小值为5Mpa,以使活塞杆Ⅰ和活塞杆Ⅱ均伸出一定的长度,便于滚轮内缘与位于左右两条钢轨内侧紧贴,活塞杆Ⅰ和活塞杆Ⅱ的伸出长度由轨距决定,此时夹钳油缸油路中的液压力大小值为10MP、从而使夹钳油缸控制两侧的夹钳轮夹紧钢轨,由稳定装置进行阶段Ⅰ:即道岔前的正线作业阶段的稳定作业;
b.由正线行进至稳定装置距转辙器部分前方2~3根轨枕时,松开靠近道岔中心一侧的夹钳轮,同时,对侧夹钳轮对应的夹钳油缸的液压力大小切换为15MPa,水平撑轨油缸的油路内液压力的大小值切换为10Mpa,并控制20mm行程一端的活塞杆Ⅰ完全缩回、15mm行程一端的活塞杆Ⅱ完全伸出,使滚轮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周谢江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