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推力电机,属于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机是分体结构,上下两个不能同时受力,没有直联承载器,只有一个推力装置,容易造成下直推过快磨损,整个机组报废,满足不了生产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推力电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双推力电机,它包含底座、下止推装置、下导轴承部装、嵌线定子、高推力转子、上导轴承部装、直联承载器、联接段,底座内设置有下止推装置,下止推装置的上方设置有下导轴承部装,且外部套设有嵌线定子,高推力转子设置在嵌线定子内,高推力转子的下方与下导轴承部装连接,嵌线定子的上方设置有上导轴承部装,上导轴承部装的下方与高推力转子的上方连接,上导轴承部装的上方设置有直联承载器,直联承载器的上方设置有联接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排除了下止推过快磨损而造成的整个机组报废,容积加大,盛水量加大,排除了温升短时间升高,防止线组烧坏,降低成本,寿命比原来的增高两倍以上,满足了生产使用的需求性。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下止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导轴承部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高推力转子的结构示意图;r>图6为本技术中上导轴承部装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直联承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联接段的结构示意图。1-底座;2-下止推装置;3-下导轴承部装;4-嵌线定子;5-高推力转子;6-上导轴承部装;7-直联承载器;8-联接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底座1、下止推装置2、下导轴承部装3、嵌线定子4、高推力转子5、上导轴承部装6、直联承载器7、联接段8,底座1内设置有下止推装置2,下止推装置2的上方设置有下导轴承部装3,且外部套设有嵌线定子4,高推力转子5设置在嵌线定子4内,高推力转子5的下方与下导轴承部装3连接,嵌线定子4的上方设置有上导轴承部装6,上导轴承部装6的下方与高推力转子5的上方连接,上导轴承部装6的上方设置有直联承载器7,直联承载器7的上方设置有联接段8。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排除了下止推过快磨损而造成的整个机组报废,容积加大,盛水量加大,排除了温升短时间升高,防止线组烧坏,降低成本,寿命比原来的增高两倍以上,满足了生产使用的需求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推力电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下止推装置(2)、下导轴承部装(3)、嵌线定子(4)、高推力转子(5)、上导轴承部装(6)、直联承载器(7)、联接段(8),底座(1)内设置有下止推装置(2),下止推装置(2)的上方设置有下导轴承部装(3),且外部套设有嵌线定子(4),高推力转子(5)设置在嵌线定子(4)内,高推力转子(5)的下方与下导轴承部装(3)连接,嵌线定子(4)的上方设置有上导轴承部装(6),上导轴承部装(6)的下方与高推力转子(5)的上方连接,上导轴承部装(6)的上方设置有直联承载器(7),直联承载器(7)的上方设置有联接段(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推力电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下止推
装置(2)、下导轴承部装(3)、嵌线定子(4)、高推力转子(5)、上导轴
承部装(6)、直联承载器(7)、联接段(8),底座(1)内设置有下止推装
置(2),下止推装置(2)的上方设置有下导轴承部装(3),且外部套设
有嵌线定子(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杰,孙卫东,刘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乐源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